第71章 都城雒阳(1 / 2)

加入书签

阳亭的盗贼被一洗而空,雪停过后,伍琼让兵卒前往阳城县报告,此亭附近的乡里百姓,由三老带领备了礼物前来致谢。

面对这群惶恐激动、面黄肌瘦的百姓,荀柔到底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

在生存威胁当前,任何人可以要求自己,却不该苛求旁人,如果要怪,不如怪将世道变至如此的天子、内宦、豪强和官僚士大夫这些人。

一路严寒难行,餐风饮雪,荀柔毕竟伤病初愈,毫不意外被严寒击倒。

随队的御医吉平,可算派上用场,只是途中少药,又无法好好休息,商量过后,就决定与其道中前后踟蹰,不如加快行程,快些到洛阳。

自颍阴经阳翟,朔颍水过阳城,入轩辕关,洛阳便近在眼前。

哦,这座城市,在这个时候叫做雒阳。

音同字不同。

至于名字改来改去,说法不一,其中最权威的一种,便是五行之说。

最初,在西周初年,此地为周朝雒邑,周公在此修建城池,镇压东面叛乱,后来平王东迁,此地成为新都,名为“雒阳”。

其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始皇以周居火德,而秦代之,故为水德,将这座城改名“洛阳”。到了东汉,刘秀又以为汉尚火德,作为陪都的洛阳,名字太水,又把“洛阳”改为“雒阳”。

这个说法有多权威呢,这是魏文帝曹丕说的,他说着这个话,又又把“雒阳”该成“洛阳”了。

再之后,“洛阳”这个名字,就飘飘摇摇流传至后世。

雒阳名字会被改来改去,自然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南面洛水,过洛水、伊水,与嵩山鲁山相对而望;北靠邙山,山虽不高,却后枕黄河天堑,南面西俱崤山、函谷之险,东面则是伏牛山脉天然屏障。

保有险阻的同时,洛阳并不封闭,有洛水、伊水、谷水、瀍水、黄河,五水绕城,通达天下,实在得天独厚,天下无双。

荀氏叔侄抵达雒阳这一日,正好风静雪晴,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

荀柔裹着厚实的氅衣,凑到车门前,仰望这座如同水晶世界的坚实城池,只觉得白雪城池宛若浮在云间,美则美矣,就是有点眼晕。

他们自宣平门入,守门的士卒虽然冻得脸色通红,还是认认真真核对了符书放他们通行。

他们方至驿馆,便有大将军府长史王谦前来迎接。

这位容貌不显,身形瘦小的长史,说话客气,先向荀氏叔侄表示欢迎,又荀柔路上生病一事,已报宫中,入宫拜见之事暂缓。

大将军十分关切,已让他安排好住处,请荀氏二位安置,荀攸也是,不必着急前去报道,安置好再说。

今日事务繁忙,大将军无法前来,十分惭愧,改日有暇会亲自到访再见故人。

说到此处,王谦忍不住再次打量荀柔,这颗早已闻名的荀氏宝璧明珠。

少年病中脸色苍白,却不减丽色,鬓发玄墨,长睫一瞬,眼眸光色潋滟,摄人心魂。

他眉梢微动,不由想起宦官诬陷时,大将军如何不顾众人劝阻向天子进言,又如何再三表示要亲自拜访,不顾尊卑之别,心中对荀柔之感,先减薄几分,有汉以来,分桃断袖之事,屡见于笔墨,却都不是什么好事。

“有劳长史。”荀柔行礼如仪。

荀氏十几年的礼仪熏陶,使他姿仪端正,从容自然,他抬起头来微微一笑,表示友好。

此时心中想的只是,何遂高将军真是大方的好朋友。

少年眉眼微弯,浅笑温雅,宛如三月春风,温煦得恰好,王谦望着眼前不够端庄,甚至可以苛责称为轻佻,却又诚挚笑颜,却不由自主缓和神情,怎么也无法挑剔责备。

“还请荀郎君登车,随我前往住处安置。”

“长史请。”

虽说“随”之安置,但当然不需王谦亲自指路,自有何家下仆赶车,至于伍琼等也由王谦安排人陪他们去尚书台消任务,他们属于正式领命令办差,归来当然需要到相关单位复命。

上车过后,按照惯例,不熟的人,彼此考较一下学问,然后就熟了,所以王谦一路询问荀柔各种经书解意,顺便发挥一下哲学思辨,在他标准答案下,拊掌感叹,“荀君果然不愧为神童,学识广博,才思敏捷,谦也不及。”

“长史谬赞。”荀柔往氅衣里缩了缩,怀疑王谦正让马车环游雒阳。

其实,颍川别的不说,几家士族历史悠久又很重学问,手中绝版书简,连皇帝都未必有,当然就学识广博咯。不过,他更清楚,就这阅读量,放到现代,根本不能打,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荀君可知天子为何招你入京?”王谦忽然正色问道。

“还请长史赐教。”终于要说正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