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亚里士多德的用途(2 / 2)

加入书签

对自己的失败,亚里士多德也看开了,跟一个开了掌控人心外挂的对手打仗,能赢才是怪事!

然而,亚里士多德就是对于自己被操控心灵这一点看不开,身为作家的亚里士多德,想法还是很多的,对‘自我’的概念看的非常重。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借着希腊独立的变革,削尖脑子往上爬,甚至不惜亲自冒险吃苦建立荣誉军团,深入敌后!

这一切,不就是亚里士多德为了摆脱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的桎梏么?

想要打破规则,只有成为制定规则的那个人!

这就是人类社会,身为作家的亚里士多德看得非常清楚。

只可惜,亚里士多德的一切努力都在开挂暴君李维的打压下付之东流……

李维看到的是被四名近卫步兵押送,双手被反绑的亚里士多德。

好在,近卫步兵们也知道亚里士多德面见的人身份多么高贵,在进入维也纳皇宫之前,对亚里士多德全身上下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洗刷刷。

还对亚里士多德蓬松的毛发进行了简单粗暴的修剪——剃成光头!

自然而然的,亚里士多德现在穿着的也不是囚服而是一件干净的新衣服。

上面甚至还喷了香水。

这是面见李维的必要礼仪,熟悉李维的人都知道,李维最反感的就是难以言喻的狐臭,李维挑选的女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体味。

而香水也成为内阁大臣和李维侍卫的必备品。

李维的女人可以挑选那些没有体味的,但总不能挑选大臣和侍从也按照这个标准吧。

这对于白人来说,实在是太苛刻了!

李维的办公室中,常年放置着来自东方的熏香,摆满了来自东方的名贵瓷器乃至书画!

这都是那些得知李维崇洋东方文化的权贵,主动送过来的!

当然,李维对这些并没有反感,哪怕他没有什么艺术细胞,摆在房子里也能体现出逼格来。

收藏家的乐趣不就在这里么?

不过,也有李维不喜欢的东方因素,比如说茶叶……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李维对茶水都是当作普通的饮料喝,口感还不如咖啡……

倒不是说李维不喜欢喝茶,而是他觉得茶水没有肥宅快乐水和咖啡好喝……

李维看着穿着干净整洁,偏偏精神头好像熬了好几夜的亚里士多德,眉头一皱,不等对方开口,就一个行政点化砸了上去。

下一个瞬间,亚里士多德顿时感到自己的脑袋仿佛要炸裂一般,内心深处开始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想法。

“原来这就是洗涤心灵的感觉,简直太美好了!

歌颂李维,他就是我的上帝,我愿意为之献上一切,包括我的性命!!!”

…………

李维自然不知道亚里士多德内心的思想变化有多大,但他看到亚里士多德颓丧无神的双眼,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那是亚里士多德领导荣誉军团在塞尔维亚王国南征北战,越打越强时的眼神!

亚里士多德满脸狂热的单膝下跪高呼道:“感谢伟大的主,让我能见到高贵而伟大的皇帝陛下,您就是我毕生追寻的人生导师,您的意志将是我的一切!”

李维微笑着点了点头,对后面的近卫步兵下令道:“可以给亚里士多德将军松绑了。”

“不,伟大而睿智的陛下。

作为败军之将的我,已经没有资格再被称呼为将军,尤其是您这种身份高贵得,如同悬挂在天空中的烈日一般的存在!”

“我现在恢复你的将军身份,甚至我还可以给你制造一个理由,让你逃回到阿尔巴尼亚,继续领导你的荣誉军团残兵。

你的荣誉军团生存能力还是很强的,拿破仑撤离后,塞尔维亚军队在山林里愣是抓不到荣誉军团的尾巴。

不愧是你训练出来的部队。”

“陛下说笑了。

不过我当时整训荣誉军团的时候,确实对士兵的耐力做出了严格的训练,我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让士兵们绕着山丘或林地跑步。

我不光追求士兵们在平地上的行进速度,还要求他们在任何人类能行走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挺进。

当然,这只是小道,在陛下军队绝对的实力面前,荣誉军团不过是跳梁小丑。

感谢陛下再次给我机会,让我领导荣誉军团,不知陛下有何安排?”

亚里士多德很快想到了自己回到荣誉军团对李维势力的用途。

比如说掌控希腊?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荣誉军团在希腊的名望,可比塞尔维亚王国还高!

原因很简单,塞尔维亚王国的舆论掌控在政府手里,荣誉军团的光辉战绩塞尔维亚王国自然不会去宣传。

但希腊共和国就不一样了,在一片兵败如山倒的局势下,荣誉军团就是希腊共和国用来提振人心的救命稻草,那是倾全国之力给亚里士多德宣传!

甚至在很多希腊青年心理,亚里士多德已经可以跟古希腊的那位哲学家相提并论。

只不过亚里士多德的名号不是哲学家,而是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不错,亚里士多德在荣誉军团中推广的思想改造,已经被他编写成册,让亚里士多德在希腊地区获得了巨大的民望。

这其实都是亚里士多德为自己回归希腊政坛铺路,他只要带着荣誉军团全身而退,他将以救国英雄的身份回归希腊,到时候手中有兵,人中有望的亚里士多德,还有谁能阻挡?

更不用说,罗斯柴尔德家族会全力支持他!

“亚里士多德,你回到荣誉军团后,打算怎么帮我?”

李维简单明了的问道。

亚里士多德听到这个问题后,顿时变得心潮澎湃,这是陛下信任自己的表现啊,自己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