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内部改革(2 / 2)

加入书签

好在,到了1807年时,健忘的民众很多都已经在繁忙的生活中,将希腊兵团的遭遇遗忘。

只要罗马帝国政府在今后的战争中,不再使用那种可怕的督战方式,希腊炮灰兵团的事迹将会随着一代人逝去而彻底被埋葬在历史尘埃之中。

谁叫平民生活日常中,始终要为衣食住行奔波呢?

或许,那些吃饱了饭喜欢思考的哲学家们,会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但在严格的舆论管控中,谁要是敢写宣扬革命思想的书籍,那就不是封书那么简单了,全家都得被抓起来吊在路灯上警示众人!

除此之外,和平的这两年,罗马帝国也详细划分了语言文化区域。

李维最开始是倾向于语言文化统一的,但在内阁的提议下,发现这么做阻力太大,还很容易引起民众反抗,给革命势力可趁之机。

于是,李维只好采取较为温和的统一。

在最敏感的语言文化区域上,粗浅的划分了三大区域——法语区、德语区、意大利语区。

很显然,落后的巴尔干地区没有资格拥有独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化,这里也是李维最不担心爆发革命的地方。

那里的人口和工业基础摆在那里,即便爆发革命也是送菜的命。

法语区是李维的发家之地,总不能把法兰西语言搞没吧。

那相当于自己放弃最支持自己的地区!

如今法兰西人民的日子没有多少改善,但对李维的支持率那是蹭蹭暴涨,再加上媒体不停的渲染,李维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名副其实的英雄。

这也是为何民族主义觉醒的法兰西地区,革命党势力自始至终都十分羸弱的原因,李维的个人声望实在是太高了!

军事胜利不愧是最快捷增强政治声望的方式。

而德语则是比较发达人口稠密的中欧民族的主体语言,李维没有特意去区分奥地利语、巴伐利亚语等等各种语言,而是统一归纳为德语,取自人口最多的方言为标准语言版本。

李维要把中欧变成自己的基本盘,自然不能剥夺他们自身的语言,语音文化是人们最敏感在意的地方,毕竟文盲也需要说话交流,文化则代表着他们的传统习俗!

这些东西的更改,自然要符合多数人口的利益,少数人口被削弱的话,则无所谓,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理。

意大利地区北部是罗马帝国中数一数二繁华的地方,意大利人自然也被李维视为未来的基本盘,李维不需要厌战的意大利人去打仗,只要他们安稳生产提供国力就足够了。

就此,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成为罗马帝国的三大官方语言,其他语言全部被列为不具备推广条件的地方方言。

倒不是说禁止其他民族说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是在教育上不会对他们投入任何金钱资助,如果有私人和企业机构想要在地方民族语言投资教育事业的话,则会被密谍司的人找上门去……

少数族裔你可以用家庭方式传播语言文化,但绝不能以集体学校的方式传播!

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语言的统一,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德法意三种官方语言就会成为罗马帝国中类似通用语的语言。

至于文化习俗,这玩意对帝国统一影响不大,保留地方特色反倒会成为未来的旅游焦点,倒是用不着去特意打击。

不过,这三大官方语言仍然是有轻重的,作为帝王家乡语言的法语,自然是第一官方通用语,其次是德语,最后是意大利语。

这种排序将会在行政考试和公务员选拔中凸显出来。

不错,现在罗马帝国正式开启了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

李维要从所有的控制区挑选有才能的人,反正他不用担心忠诚度的问题,真要是能晋升到中高层的话,只需要行政点化一番即可。

相信在行政体系中能爬上来的人,都是有点能力的,毕竟罗马帝国是新兴国家,还没有老牌国家内部的腐朽裙带气息。

那些政府高层,也会在李维的警告下收敛自己提拔亲信的欲望,这都是行政点化带来的忠诚度加成。

本来李维还想趁着这次内阁改革,推行教育普及,结果被告知财政已经没有多余的预算。

即便现在的正规军都是系统洗脑的部队,不需要发放军饷和各种补贴,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但爆海军的消耗巨大,再加上国内恢复生产也需要花钱,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普及教育。

李维政府只好通过口头上的鼓励,让民办小学对语言进行普及。

虽然出了三大官方通用语的学校都被关闭了,但被授予了官方通用语的资本家们,还是不介意在推广自身语言上建立一些学校的,哪怕只是杯水车薪,至少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开头不是?

最重要的是,政府不需要出钱,只要批发公文即可。

到了19世纪,欧洲的有钱人和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欧陆经过两年的和平发展后,李维政府再一次收到了来自远东战场的情报。

伦敦政府将远东战场表现出色的指挥官肯德基上校晋升为少将,并让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给肯德基少将送去了两千余人的白人兵团和三千余人的印度士兵!

当然,这不是一次性运输,而是陆陆续续分批运送到的。

不光如此,伦敦政府似乎对肯德基少将的战果异常满意,还将他的级别提升到海军舰队总司令的同级,不再受到海军舰队司令的节制。

在李维得到消息的时候,肯德基少将已经成为远征军名副其实的总司令。

当然,他也没有辜负伦敦政府的期望,肯德基少将通过收买当地人细作,骗开江宁城门,占领了东南的军政首要之地江宁府府城(后世的南京)!

除此之外,李维收到的情报上还着重强调,这个肯德基少将是战争狂人,三次拒绝清廷的停战和谈意见!

只因为清廷给出的投降条件不符合肯德基少将的心理预期。

然而,清廷给出的投降条件,已经达到了伦敦城内资本家们的心里预期,如果不是肯德基少将一仗未败,早就因为私自阻碍停战而被撤职了。

在情报中,李维看到了肯德基少将对清廷提出的过分要求。

第一条就是割让广东省作为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永久租借地!

租借地不过是让清廷面子上好看的说辞罢了,这其实就是建立殖民地!

单就这一条,清廷就不能同意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