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04 好多钱(1 / 2)

加入书签

“叶英新年快乐,今天是元旦。与国际接轨后元旦成了公历的一月一日,在古代这是正月初一。王安石在诗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元日其实就是春节。年幼时过春节,父母总会准备一些年货,在门窗上贴上热热闹闹的年画,后来出国后我和其他同学也曾在春节时团聚,奈何一群人都不会包饺子,最后只能吃面包和啤酒权当庆祝。春节也快到了,不知道你那里是否有放炮仗,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黄沙漫漫无边际,望不见尽头。祖国幅员辽阔,此处有大漠孤烟直之壮阔。”

这是沈清晏刚来到这里时的第一封信。

“叶英春节快乐,我们终于停了下来,我有些记不清这段时间换了多少双鞋子。小刘说我们其实是幸福的,起码有鞋子换,当初他的战友们入朝作战时,有的在严严冬日穿着草鞋单衣,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中执行任务,年轻的生命长眠在异国他乡。起码,我们今天还有鞋子可以换。不知道你吃上了饺子没,我骗了小刘,我们依旧只能吃几口炒米炒面,里面混着沙子。有个战士的牙还被这沙子崩掉了,他笑着把牙齿扔了出去,想要找都找不到。不知道你吃的饺子什么馅儿的,多吃几个。”

眼泪落在了碗里,叶英低声回答他,“吃了的,我们吃的是牛肉胡萝卜馅的饺子,我每次都能吃一大碗,曹大姐包的饺子可好吃了,白面的饺子一碗有二十四个,吃得可饱了。”

抽噎的声音让沈清晏有些后悔,“其实就是想跟人说说话,但又不知道跟谁说。”

这信是寄不出去的,他也知道。

正因为压根不会送到收信人的手中,所以他才会选择写。

写完收起来,想想叶英收到这信时会说什么,又会趁机给他出什么难题。

在戈壁滩寻找试验场的日子是那么的漫长又枯燥,而写信成了他那段时间为数不多的一些消遣。

“那你往后可以跟我说。”

叶英抬起头来,眼角还闪烁着泪光,“我是你最好的听众。”

她的目光是诚挚的,像是最谦恭的学生。

机械工程研究的书皮被沈清晏一阵阵摩挲,甚至有些发烫了,若是书皮有感定会破口大骂——

把我掏空了放你的情书不说,还一直摸我,文化人实在是太流.氓的矫情了些。

好在这本工具书没有感觉也不会说话,听不懂青年博士那略有些沙哑的回应,“好。”

这回应是典型的沈清晏式回答,叶英也不指望这个男人会甜言蜜语的哄自己,简短的回答就够了。

“那你再给我念信吧。”

那些枯燥的日子,他是怎么一宿宿的探险,数星星看月亮,与大漠风沙为伍,熬过来的。

……

小白楼有一个简单的“澡堂”,早前倒也还好。

如今家属们来到后,这澡堂未免有些不够用。

去的晚了就没了热水。

好在炉子上烧了一壶水,凑合着能把身上的沙土给冲掉。

想要痛痛快快的洗个澡,甭指望了。

叶英头段时间剪了短发,方便洗头嘛。

她擦着头端着脸盆回来的时候,就看到窗帘拉开,沈清晏的床上堆了不少的钱。

叶英忍不住笑了起来,“四哥你存了这么多的钱呀,比我还会过日子。”

说起来叶英也有些职务的,挂名在方司令军区的少校,每个月都有小二百块的工资,再加上她早前还兼任副食品厂的厂长,虽然只是拿了个十五块钱的工资。

但一个月的工资倒也不少,不过都被她花掉就是了。

没钱回头再挣嘛,但有时候钱花掉才有意义。

沈清晏有些不太好意思,他刚才数了这些钱,有多少来着又忘了。

叶英关好了门窗,拿着毛巾过来数票票。

“都是你的工资呀?”

“嗯,工资还有之前爸妈给的。”

叶英有些奇怪,“沈……”蓦的迎上沈清晏的目光,她连忙改口,“爸妈给你钱干嘛?”

沈清晏工作都那么多年了,早就不是啃老族了呀。

何况他的工资待遇并不低。

这倒不是叶英有意打听,但是的确是这回事。

国家对当年前来援助的苏联专家们十分慷慨,对扎根荒漠的研究人员也大方。

当然这个工资,和这些科学研究者们留在国外的待遇比起来差得远。

可国家的确也是重视的。

当掉裤腰带也要搞蘑菇蛋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要知道,当初为了研究邱小姐,国家花了将近30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从建国到邱小姐的成功引爆,国家这十五年来的外汇储备都没有这么多。

和美国没得比,但在这个年代,研究人员的工资的确还可以。

至于日后搞蘑菇蛋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沈清晏被这么一问,整个人都顿了一下,但他很快抬头看着叶英,“给我们的安家费。”

叶英傻眼了,“安家费?”

还有这么一说的吗?

她想了想,“按道理说,这不该是聘礼吗?”

咋还安家费了。

看着沈清晏神色不自然,叶英就知道自己这胡搅蛮缠倒是说对了,这还真就是沈老和沈母给叶英的一笔钱。

小儿子终于要结婚了,他们老两口总要有些表示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