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 37 章(1 / 2)

加入书签

("祥瑞小公主[清穿]");

太后深深看了她一眼:“你倒是能忍,

细算下来,再过一两个月了,你就该临盆了吧?”

若不是冷宫条件恶劣,不适合生产,

太后甚至怀疑,

戴佳氏还能够继续忍耐下去。

这几个月在冷宫,也不知道戴佳氏日子是怎么过的。

戴佳氏低垂着头道:“民女也是没法子……民女不是一个多么聪慧的人,

民女只想好好保住腹中的孩子。”

至于为什么不来求太后?理由很容易想到。她在被废之前,

也只是一个嫔,无子无宠,怎么可能入得了太后的眼呢?找皇后?那就更不行了,

要知道,

皇后自己在生五公主的时候,千小心万小心,都险些被人算计了去。皇后有没有能力保住她,肯花多少心思在她的身上,都是不确定因素。而戴佳氏最不能容忍的,

就是这些不确定因素。

很多事,

戴佳氏虽然没说,

但她那种矛盾而又挣扎的情感,

还是被太后和皇后给捕捉到了。

只见戴佳氏两颊消瘦了不少,

略显苍白的脸上写满了不安,唯有腹部高高的隆起,看着便让人心生怜悯之意。

而眼前的戴佳氏越是可怜,就衬得令妃越是可恶。

更何况,芃芃诞生后没多久的那场重阳宫宴上,令妃的心腹私会戴佳氏所倚重的宫女,

也让当时在场之人,包括太后和皇后看出,所谓的戴佳氏以断线的珠子谋害令妃腹中胎儿一事,怕是另有隐情。

只是当时,没有人主动出面为戴佳氏主持公道,太后为了宫中的安宁,选择了沉默,皇后虽处事相对公正,与乾隆提了一嘴戴佳氏受到的惩罚是不是有些过重之事,但在乾隆不耐的神色下,她最终沉默了,没有继续说下去——她犯不着为了一个关系平平的妃嫔而横生枝节,甚至牵连到自己。

当时,戴佳氏在她们心中,俨然已成为了牺牲品。为了后宫的安宁,为了所谓的大局,为了己身的利益,上位者们的心,比底下人想象的,要冷硬得多。

如今,戴佳氏能够从冷宫中走出来,为自己发声,也不过是仗着腹中的骨肉罢了。

唯有身上尚有价值之人,才不会成为角力中随意被牺牲的那一个。这是很残酷的事实,在场之人都心照不宣。

最终,皇后开口打破了沉默:“虽说戴佳氏的做法不大妥当,但站在她的角度来说,也能够理解。皇额娘,戴佳氏实在是太缺乏安全感了。”

一切都是乾隆造的孽啊,倘若乾隆不那么偏袒令妃,又岂会如此?

就是太后,在听到戴佳氏声泪俱下的陈述时,也与皇后有着类似的想法,觉得乾隆在令妃的事上,实在是太糊涂了一些。当然,乾隆毕竟是太后的儿子,太后即便觉得他的做法不妥当,也不会过多地责怪他,而是习惯性地把更多的责任推到了令妃的头上。

太后实在是不明白,自家英明神武的儿子,一旦碰上与令妃相关的事,怎么就跟被人蒙住了双眼一眼。令妃……就那么让人着迷吗?在太后看来,令妃虽说生得好颜色,但论模样也不是宫中最为顶尖之人,说她性情温婉吧,在宫中温柔和顺、懂得体贴上意的妃嫔,也从来不止她一个。她究竟是怎么把乾隆给勾住的呢?

“皇后说得不错,皇帝在这件事上,的确犯了糊涂,下回若是再遇到这样的事,皇后该好生劝劝他。”

若是只有皇后在,指不定太后还会跟皇后吐槽乾隆几句。但眼下戴佳氏还在,太后终是不愿意当着一个废妃的面说自家儿子的不是。于是,她对自家儿子的不满,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带过了。

皇后应了一声,心中却是不抱什么期望。每回乾隆犯糊涂,她几乎都会劝,可乾隆能够听进去的时候,能有一半就不错了。有时候她劝多了,还会激起乾隆的逆反心理。皇后看了芃芃一眼,心中思忖着,待芃芃再长大些,让芃芃去劝,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冷不丁被皇后行注目礼的芃芃歪了歪小脑袋,不明白皇后的注意力怎么又到自己身上来了。

虽说对于自家额娘和祖母关注她这种事,她是很开心啦。但眼下她真的不想跟戴佳氏抢戏份。

“祈……祈嫔……”芃芃用小手指着戴佳氏,努力提醒太后和皇后,眼下,这位主儿的身份和住处才是关键。

戴佳氏先前的位份被乾隆废去了,如今她刚从冷宫出来,还是个白身呢,总不好让她就这样没名没分地为乾隆诞下皇嗣吧?再者,她从冷宫出来,总要给她找个住处,她原先的宫殿,已经被收回去给别人住了。

“芃芃真聪明,还知道戴佳氏原本是祈嫔!”太后没忍住,一把抱住芃芃亲了亲。至于芃芃是怎么知道的,她不追究。芃芃记忆力向来好,反正在太后眼中,芃芃作为祥瑞之子,能够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也是很正常的。对此,她不会觉得怪异,只会觉得欣喜。

在看到芃芃受到夸奖之后,骄傲地冲着自己扬了扬小脑袋,太后这心里头,就更高兴了。

过了片刻,芃芃伸出白嫩嫩的小手,指着戴佳氏奶声奶气地喊了声“祈嫔”而后,又指着自家额娘喊“皇后”,最后那根幼细的手指指向了太后,只听她用软糯的声音将“太后”也给念了出来。

喜得太后跟什么似的。

“那她是谁,芃芃知道吗?”太后一手指向张嬷嬷。

显然,太后把芃芃的话,当成了一场认人游戏,并没有体会到芃芃的一番良苦用心。

尽管芃芃心中有些小小的沮丧,甚至连耳朵都耷拉了下来,但对于太后的问话,她还是十分配合的:“她……么……么么!”

芃芃现在咬字不是那么准确,经常把嬷发生么。

本想继续夸赞芃芃,甚至一个激动之下想跟芃芃来个举高高的太后,没有错过自家小孙女的低落情绪,不由有些担心地问:“芃芃这是怎么了?怎么忽然就不高兴了?”

芃芃瞅她一眼,不客气地道:“玛么,笨!”

说着,她又重新指着戴佳氏,重新道了句:“祈嫔!咸……咸宫!”

太后听了这话,颇为受伤:“皇祖母哪里就笨了?芃芃是不是嫌弃皇祖母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皇后和戴佳氏恐怕还不能相信,太后居然会有这样的一面,她居然也会冲着自家小孙女露出委屈巴巴的神色!

许是母女连心之故,许是芃芃一次又一次强调了重点,总之,皇后感觉自己似乎捕捉到了一些头绪,明白了芃芃想要表达什么,而这也正是她想要与太后商量的。

皇后开口道:“皇额娘,芃芃应该是想提醒咱们,关于戴佳氏的位份和住处之事。戴佳氏如今怀有身孕,总不能等到皇嗣出生的那日,其生母还是个白身吧?还有,原先祈嫔居于咸福宫,乃是咸福宫主位,自她被贬之后,咸福宫主位已换了人,咱们还得给戴佳氏寻一个住处,让她能够安心养胎才是。”

芃芃见自家额娘完全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不由狠狠点了点头。一边儿点头,大眼睛一边儿冲着她家额娘发出狗狗光波。

太后:“……”

总有种自己被孙女给嫌弃了的微妙感呢,哎。看来日后,她还得加强跟孙女之间的交流才行。

到底还有个戴佳氏在一边儿看着,太后没让失落的情绪萦绕自己太久。

很快,太后便肃色道:“皇后,你是后宫之主,后宫之中的妃嫔都该受你管辖,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皇后将自己的思考结果款款道出:“儿媳想着,戴佳氏原本居于嫔位,皇上亲自将她贬为白身,如今若是要恢复她的位份,怕是得跟皇上商量商量。”

否则,也未免太不给乾隆面子了。

太后点了点头:“当初戴佳氏谋害令妃腹中皇嗣之事,本就有些蹊跷,严格来说,也只是令妃的一面之词,戴佳氏即便有错,也只是犯了疏忽大意之错,本不该受到那么重的惩罚。如今,她又怀了皇嗣,也算是大功一件,依皇后看,该让戴佳氏恢复什么样的位份为好?”

嫔位之下,设有贵人、常在、答应,嫔位之上,则是妃位,贵妃,皇贵妃。若是依照太后的心思,甭管戴佳氏是不是被冤枉的,她到底是被乾隆亲自给撸下去的,若是直接让戴佳氏恢复嫔位,倒像是在说乾隆之前的决策有问题。因此,太后是想先给戴佳氏恢复个贵人的位份,待戴佳氏平安产子了,再以生育之功为由给她抬上一级,让她重归嫔位。如此一来,既全了乾隆的颜面,也算是没有让戴佳氏吃亏。

太后准备听听皇后的想法,若是皇后的想法与她一致,那么就可以开始行动起来了。

皇后正欲开口,却见芃芃在太后怀中仰着个小脑袋,不住地道:“祈嫔!祈嫔!”

戴佳氏是以什么样的位份被令妃搞下去的,就该以什么样的位份归来,这才叫打脸呢!芃芃握了握拳。且这也算是给令妃敲了一个警钟,告诉令妃,这宫中之事,不是她想怎样就能怎样。或许往日里,令妃的想法在这后宫之中很重要,但往后,就不再是这样了。令妃可以继续筹谋什么,但同时,她也要随时做好被打脸的准备。

皇后看了自家闺女一眼,道:“看样子,芃芃觉得戴佳氏应该复位呢,既如此,儿媳就这样跟皇上提议吧。”

太后看着自家小孙女眼中小小的兴奋,心中纠结了纠结,最终还是不忍让自家小孙女失望:“也好。”

如果是皇后跟太后这样提议的,太后恐怕早就找出一大堆理由准备说服皇后改变主意了,可既然这是小孙女的提议,小孙女对这项提议还这般坚持……乾隆丢点儿面子就丢点儿面子吧,太后觉得,还是让自家小孙女开心更为重要。在戴佳氏之事上,乾隆的处置方式本就有失公允,这回丢了面子,正好可以让他在下回碰到类似的事情时多多思量一番,不要一拍脑门儿就把圣旨给发下去了,太后想。

自从芃芃上次救了十阿哥之后,太后对于自家小孙女的直觉就有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遇事犹豫不决时,按照小孙女的选择来就对了。

有些事情,正逻辑和反逻辑都说得通,且各有各的道理,具体怎么选择,端看做决定之人是怎么想的。

即将复位为祈嫔的戴佳氏亲眼见证了太后和皇后对芃芃的重视程度,对她来说天大的事,可在芃芃嘴里,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只要是芃芃想要的,太后都会满足她的要求,哪怕那与太后原本的想法并不相符。

芃芃才这么点大,就已经能够影响上位者的决断了……看样子,往后她要想法子与这位被称为祥瑞化身的小公主打好关系才是。若是有小公主庇佑着她,想必令妃也不能对她做什么了吧?

彼时的芃芃,只是在为即将打脸令妃而开心,她还不知道,自己在无意识间,又收获了一个“迷妹”。

……

和太后想的一样,乾隆在一开始得知皇后想要让戴佳氏重归嫔位时,是极不赞同的。他甚至在怀疑,皇后是不是故意跟他过不去,想要下他的面子让他认错。

可后来,待乾隆听说,这是自家小闺女的想法时,顿时便陷入了犹豫之中。

太后见状,劝道:“皇帝,哀家知道你心中难以抉择,若是这提议是别的人提出来的,哀家也不会干涉你的想法,只是芃芃不一样。芃芃她做事儿,有着上天的指引,不可轻忽了去。你莫非忘了,前几日芃芃引着周围的人到了池边,救了十阿哥一命之事?”

虽说芃芃出生之时就有天降异象,令太后和乾隆觉得芃芃来历不凡。可命数之说,终究眼不见摸不着,让人觉得有些虚无。若不是有芃芃帮助身边近亲之人趋吉避凶的实际例子在,只怕太后和乾隆也不至于这般重视芃芃的话。

但谁让,这件事就是发生了呢?

这件事的发生,除了让太后和乾隆越发笃定了芃芃命格旺皇室、旺亲人之外,也让他们对芃芃的看法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一如既往的宠爱芃芃,甚至是比往日更加宠爱。与此同时,他们对芃芃越发百求百应,不敢随意驳斥芃芃的话,唯恐这“有违天意”。是的,现在芃芃有时候说一些话,做一些选择,太后和乾隆都觉得是上苍借芃芃之口在对他们做一些警示。

若是芃芃知道这一点,定会感慨,太后和乾隆的脑部能力也未免太强了一些。她只不过是借了个祥瑞的名头而已,他们却能够把她的想法、她的选择与上苍的意志联系在一起,这不是脑补帝是什么?

不过总体来说,这种联想,对于芃芃来说利大于弊。

乾隆在听了太后的话之后,迅速地下定了决心。

不就是丢个面子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与可能“违逆天意”招来灾祸相比,压根儿算不得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