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没有薪水的日子(2 / 2)

加入书签

只见涌入不见离开,眼瞅着灾民越聚越多,主持救灾的弟子才意识到事情大发了,急忙向山上进行汇报。

“五十万灾民”,这无疑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哪怕是见惯了大风大浪,此刻剑气冲霄堂中也是一片凝重。

顾不上处置惹出乱子的弟子,李牧满脑子都是“钱粮”。这可不是他市侩,实在是身家不够丰厚。

套用一组通俗的公式:“天灾+征讨令=粮价上涨”。

就连鱼米之乡的湖广、天府之国的巴蜀,现在粮食价格都上浮了两三层,关中粮价更是翻了倍。

作为西北最大的粮食批发商,李牧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次粮食价格暴涨同囤积居奇没有关系,纯粹是因为供求关系错位。

大量灾民的涌入,打破了关中粮食的供应平衡,短时间内造成了粮食供应紧张。

原本三钱一石的高粱米,现在能够卖到一两一石,还只能限量供应。

外购粮食,早在地震发生时华山派就加大了采购量,但是以这年头的交通路况,运输速度根本就提不起来。

“关中的局势越发恶劣了起来,根据各地汇聚的情报来看,灾民的数量还在持续上升中。

我们手中的粮食,最多支撑到月底。这还是计算上了,月内能够抵达关中的三批粮食。

关中其他粮商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谁也不知道会发生大地震,更无法预料到会有如此多的灾民聚集关中。

摆在我们面前的唯有两条路,要么送灾民离开,要么想办法搞到足够多的粮食。

最近这些年,我们在夷洲经营的不错,那边倒是囤积了二十万石粮食,可是因为距离的缘故,根本就运不过来。”

张不凡满脸憔悴的说道。

看得出来,最近的灾民问题,将这位华山派的后勤大管家搞得快要精神崩溃。

囤积粮食是需要成本的,并且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粮食还会逐渐贬值。

除非提前能够确定有大行情,否则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大肆囤积。毕竟粮食这样的大宗商品,平常都是走量赚钱,压根儿就谈不上暴利。

听了张不凡的话,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涉及到数十万灾民的生死,谁也不敢擅自做出决定。

尤其是亲自下山参与过救灾的,现在一个个更是垂头丧气,仿佛在为自己搞砸了宗门任务懊恼,又仿佛是在为灾民的生计担心。

“唉!”

叹了一口气后,周清云缓缓说道:“能救多少,算多少吧!天地杀劫降临,不死人是不可能的。区别只是在于死得人是谁。

能够渡过这一劫是他们的造化,渡不过去也是天数注定。接下来死得人还会更多,你们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修道二十余载,周清云早已不是今非昔比。随着道行的不断提高,看待问题的眼光也发生了变化。

道门虽然讲究乱世入世救济苍生、积累功德,但同样也认同道法自然。

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真要是幻想所有人都救,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谁也救不了。

望了望天空,李牧缓缓说道:“分成三步走吧!岳师弟你带人拜访一下关中商贾、大族、寺庙,让他们先拿出一笔钱粮来应急。

王师兄,你负责同陕西兵备道协调,先从灾民中招募青壮,编入西征大军中,省得他们留在民间生乱。

姚师兄,你负责组织移民工作。从现在开始,停止之前的全员救济,想要获得救济就必须移民海外。

关中没有足够的粮食,那就引导着灾民一路向南,越往南我们的筹粮难度就会越低,这是他们的唯一生路。

蔡师兄负责同沿途官府、武林各派、士绅进行沟通,让他们配合移民工作。”

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拖家带口迁移上万里,连春节都没得过,确实非常不近人情。

甚至李牧已经能够想到,无数灾民会因为身体不支、水土不服,直接就倒在移民路上。

只是面对源源不断的灾民,李牧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让灾民前往海外讨生活,这是他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

或许现在大家感受还不明显,要是灾情持续下去,整个大明都会缺粮,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相比迫在眉睫的缺粮,因为救灾导致的财政危机,反倒不算什么。

某种意义上来说,召开这次门中会议,也是在通知大家,接下来华山派又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俸禄啥的暂时就甭指望了,等什么时候财政情况好转,什么时候再来领取吧!

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凡是上了年纪的长老,都经历过不发俸禄的日子。

真正的舒心日子,实际上也就最近这十几年。在此之前的几百年岁月里,华山派都是隔三差五的欠门中高层薪水。

最穷的时刻门派财政直接破产,甚至连普通弟子的薪水,都一度发不出来,搞得甚是狼狈。

现在的情况远远还没有恶化到那地步,虽然兜里比脸还干净,起码华山派成了天下第一大派。

只要手中的剑足够锋利,就不用担心借不到钱,强者是不需要破产的。

节流主要是接下来用钱的地方太多,一旦西征开始更是花钱如流水,必须要提前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