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找上门(1 / 2)

加入书签

1985年,改革已经来到第八个年头,前面的节奏可以说是跑跑停停。

上级一直在调控纠偏,有时加把火,有时踩刹车。

在这一年所有群众迫切致富的野心已经按耐不住了。

琼省汽车倒卖事件,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高刚那个年收入百万以上的有钱人,都跑去琼省开一家属于他自己的公司来赚取更多的利润,更遑论其他人来了。

4月中旬,在家正怼着台球的许大茂迎来一位找他帮忙的人。

而这个人他还无法拒绝,轧钢厂的一把手孙勇。

“孙哥,怎么了这是,火急火燎的。”

“找你有事。”

“什么事啊?”

一问一答之间没有半分客套,以他们的关系,客套下去确实显得多余。

孙勇大喇喇的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然后开口说:“咱们轧钢厂想要从国外引进一批新设备进来,我想让你出面帮忙协调一下。”

“帮忙没问题,但是我出面就不必了,我帮你找人带着轧钢厂那些技术员出趟国不就行了。”

对许大茂而言,这进口设备的事情,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找万国商贸那边的邹志雄了。

这事邹志雄懂得比他多,他才是绝佳的人选。

孙勇想了想,开口反对说“这次你还是跟我一起走一趟吧,毕竟事关轧钢厂的未来发展。”

关乎轧钢厂日后发展的问题,许大茂这个轧钢厂走出来的家伙,是不会不上心的。

然而作为厂长的孙勇依旧有些不放心,这让许大茂觉得很无奈。

他去确实也没什么用啊!

所以许大茂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想着到时候再说吧。

“孙哥,咱们第三轧钢厂的设备就是放到全国那也是顶尖的吧,现在已经到了非要进口国外设备的地步了吗?”许大茂向孙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孙勇摇摇头说:“你现在不怎么关注钢厂了,有些事情你不知道。

咱们轧钢厂的生产设备放眼全国那确实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眼下全国各个钢厂都在引进国外的设备,咱们如果不与时俱进,那最后肯定会被淘汰掉。”

许大茂闻言点了点头,孙勇说的虽然不是没道理。

目前国内的工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十分落后,像欧洲和rb淘汰的生产线对于国内来说那都是先进设备。

本来缺乏产品竞争力的企业,一旦引进了西方的生产设备很快就能满血复活。

由此就能看出生产设备对于一些企业的重要性。

正如孙勇所言,别的工厂都在引进新设备,如果第三轧钢厂无动于衷,最后肯定被国内其他工厂甩在身后,甚至直接一蹶不振。

许大茂有心相劝一下,可最后还是放弃了。

在他的眼里,工业生产设备肯定是要去欧洲去购买,如果能坚持5年等到苏连解体,许大茂肯定能弄到一大票生产设备和资料,来助力国内的工业企业更上一层楼。

但5年的时间太久了,许大茂无法保证在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前提下,轧钢厂能平安度过这几年。

所以现在花点冤枉钱也未尝不可。

头几年虽然拜托万国商贸那边购买生产设备的企业虽然有几家。

可在今年才是最多的时候。

甚至一度成为工业设备引进潮。

成百上千条彩电线、冰箱线、洗衣机线被拉回到国内。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家电的战国时代以蓬勃和野蛮的姿态开启了。

像天津的冰峰冰箱、广州的五羊洗衣机、长春的君子兰洗衣机等等,这些都是引进外国生产设备的企业。

当然许大茂万国商贸旗下的各个工厂那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设备,虽说算不上最先进的设备,但绝对不是别人不用的淘汰品。

问题还是在于万国商贸这家香江公司的原因。

前有哪些名牌企业引进设备得到快速发展,其他国营工厂自然像轧钢厂一样不甘落后。

可是有很多人在引进新设备时由于没有详细的规划,原本斥巨资买回来的生产线根本不能用。

川省就曾经花了8个亿,买了一套维尼龙生产设备,可建成后才发现,天然气供应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哪怕最后从隔壁钢铁厂的天然气全部移过去,还不够一半设备开工的。

可以说8亿的花费,最后实际价值竟然达不到4亿,甚至更少。

无独有偶,青海那边引进的一套混凝土输送泵,最后竟然发现是30年前的旧设备。

可以说除了设备标牌是新的,其余部件全部躺进棺材了。

被人骗成这个德行,去买设备的人也是牛批!

像这样的事情不再少数,可以说极大的浪费了国内的外汇,让今年贸易逆差成为了惊人的137.8亿美元。

贪大求洋、盲目跃进,所有人都急着挣钱,所以才造成了如此大的贸易逆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