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革新(1 / 2)

加入书签

时隔两年后再次回到成平,思齐感觉又是一番不同的体验。

虽然她在成平住得时间不算多,甚至比不上许昌和邺城更久一点,但对于这片土地归属感和认同感却是其他地方都无可相比。

既然一早答应了曹老板要推行奖学金制度和科举制度,思齐觉得事不宜迟,便去找了陈兴和周不疑来商量此事。

陈兴听了思齐的设想后,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思齐表述完了自己的想法,询问陈兴和周不疑的意见。

陈兴按排名在周不疑前头,这次座谈会依然也由他先发言。

陈兴率先对着思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奖学金的设想听起来不很错。如今成平已经开始普及义务教育,现在又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这等于说上学不光是不花钱,还可以有钱拿。

这是好事,对于全民教育的普及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成平如今也出得起这个钱。

但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事,本就是世家出身的陈兴一时之间还是难以接受。

而同样对于思齐提出的科举取才一事,并非周不疑就觉得很是不错,周不疑认为,这样的制度比察举制更能选拔有识之士,而非拘泥于世家之中,也让家中没有人脉贫寒学子们能有一个为朝廷效力的机会。

看陈兴对这件事还是有些接受无能,周不疑对他劝道,世家其实不会因为科举制的实行而没落,恰恰相反,因为世家手握更多资源,可以聘用更好的老师,所以有能耐的世家子弟更容易考中。

陈兴还不是出身自顶级世家,但思齐看到陈兴的表现后,估计那些世家对这个政策的认可度大都高不到哪里去。

新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事物出现后,大都需要经历漫长发展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和应用,这也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思齐想了想,觉得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便跟陈、周二人商议,那咱们也在成平来个试点,用考试决定学生奖学金的领取,然后再通过这几次考试摸索经验,确定考题,让他们试着用考试来竞争职位。

两人都表示了赞成。

十月初一是思齐的生辰,临近生辰之前,思齐收到了荆州来信,厚厚的一沓,还有整整两大箱的礼物。

思齐在荆州认识的黄月英,诸葛亮,孙尚香,法正,赵云都给思齐寄了信来。

黄月英和思齐聊了自己种花和做糕点的心得,还在信中感谢了翁主的父亲黎王殿下,在她种菜种花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经验,并道黎王殿下是一个善良勤劳热爱生活的好人。

诸葛亮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关于哲学思考的感慨,虽然说是日常写信,但文学水平不亚于许多文人学者精心做出的诗赋,是思齐看了一遍忍不住看第二遍的类型。

孙尚香只简单地祝贺思齐生辰快乐,又询问她有没有安全抵达邺城,还要不要在年前去成平看看等事情。虽然孙尚香的来信写得简单,并无太多情绪流露。

但跟孙尚香相处的过程当中,思齐一直觉得孙尚香是一个活力满满充满热情的姑娘,而这次来信几乎是她们这么多年通信以来最为平淡的一封,这也显示了如今孙尚香的情绪不怎么好。

可能和刘备跟孙权的交恶有关。

法正的来信有些漫无目的,就像多年旧友来信询问对方近况并唠家常一样,思齐从头到尾也没有看出有什么重点。

赵云在信中询问思齐的腿伤如何,如有再感觉到疼痛和不适要及时就医,并叮嘱她平日运动骑马时候都要小心些。原本这些都是小伤,如今她还年轻,千万不要因着疏忽身体而留下什么后遗症。

除此之外,赵云还道,她邀请他来成平帮着授课练兵的事情,自己最近也跟主公聊起过。

如今他们荆州又多了一个投奔来的马超,很得主公喜欢。也因为马超的到来,主公更有了要拿他换物资的想法。

想来对于翁主的邀请,他不久后便能赴约。

……

思齐坐下来,给大家一一回信,等回完了所有的信件后,已经是一个下午过去,天色都开始暗了下来。

思齐这边刚刚摆好夕食,陈兴便走了进来。

思齐招呼陈刺史坐下来一起用餐,陈兴也不客气,坐下来陪着思齐用了一碗饭后,说明自己来意。

自打思齐把马腾带回来后,陈兴就一直把他安置在府衙后面,不敢放他随意出来走动。

但马腾是个闲不住的,从前在西凉也是劳碌惯了,这几日天天在府衙后头吃白饭有些坐不住,成日嚷着要让陈兴给他安排工作。

像马腾这样从前在西凉一直不得闲的人,乍一丢了工作,一身精力无处宣泄,自然免不了为难陈刺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