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仅七百人(2 / 2)

加入书签

隔着遥远,颉利看不清唐皇的神色,他咬了咬牙,再次开口:“陛下……”

李世民目光在他脸上扫过,含着不知有几分真假的笑说:“可汗先坐下吧,朕自然相信可汗的忠诚。”

颉利忐忑不安地坐了回去。

李世民望向自己的臣子们,“诸位卿家觉得,朕应该选哪一个?”

臣子们讷讷不言。

李世民道:“此事事关国运,还请诸位卿家畅所欲言。”

长孙无忌知道那些大臣对明哲保身很有一套,便站出来做个表率,“陛下,臣认为突厥人畏威而不畏德,他们若是反叛,必然是大唐无法再镇压他们。此题选肆有很大的可能正确。或许七十五年后,我大唐下任,或者下下任帝王不再有陛下之威,方才令突厥寻到时机叛出。”

这话说得动听!

登时不少大臣开始附和,俨然这就是正确答案的样子。

而那些趋向于谋臣的大臣们却都没有说话,一个个眉头拧着,将这道题和选择回想了一遍又一遍。

像这样没头没脑的选择,才是让他们最头疼的,这摆明了就是让他们蒙啊!

李世民把目光投在了他的智囊——从他还是天策上将时就跟随着他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身上。

杜如晦道:“陛下,臣认为,首先应该去掉第一个选择。”

“陛下今年方二十九,十一年后才四十,正是壮年,突厥如何敢反叛。”

而且,哪怕李世民驾崩得早,十一年后,太子也十九岁了,年轻人,血气方刚,此时又是开国初,骄兵悍将不少,各兵卒还未糜烂,突厥人哪怕想要反叛,也断然不会选择这时候。

同理,选择贰也差不多。

当然,这个推断比较粗糙,可相对而言,他们得知的情报太少了,根本没有十成把握去判断拿一个选择正确。

只剩下叁和肆两个了。

这道题对于大唐不可谓不重要,毕竟突厥是为了什么反叛大唐,究竟是被昏君逼反,还是他们狼子野心,二者之间可谓天差地别。

李世民也知道这个理儿,“五十五年和七十五年……”李世民第一反应就想选时间最长的那个,突厥敢反叛,证明大唐国力开始衰退了,他当然希望这日子来得越晚越好。

但是随即李世民就想到,如果他是这么想的,那山鬼会不会也是故意这么安排的呢?

不管是不是,现在也确实没有别的信息助他判定了。

李世民从不缺冒险的胆量,他几乎是立刻敲了敲案几,下方臣子们讨论的声音,便如海浪退潮般由近及远地静下来。

这时候,李世民方才看向山鬼,“我选叁。”

山鬼由衷感叹:“你的运气真不错。”

李世民有些诧异,按照往常,山鬼应当会再问一次他是否认定这个选择。

山鬼看穿了他的想法,笑:“我喜欢新鲜的事物。”

所以,不会一直使用同一种回应。

李世民点了点头。

新鲜的事物,他记住了。

“至于突厥反叛……”山鬼似乎无声地笑了一下,“不如你们猜猜,他们纠众多少人复国了?”

“可以只猜足数,相近为准。”祂道:“谁猜中了,可以向我提一个问题。”

在场人都立刻绷紧了身体,呼吸都是一滞。

向山鬼提一个问题,什么问题都可以,那么是不是能询问自己的寿命有多少?是不是能询问哪里有修仙之法?是不是能先别人一步,得到某样机缘?

谁不想要?

他们都想要!

青霓能感觉到,那些投注在她身上的目光灼烧的温度。

任谁都感受到,气氛变得不一样了。

李世民也想要。他先打破了沉寂——

“十万人?”

大唐如此强大,突厥想要复国,应该需要不少人吧?

山鬼笑而不语。

李世民蹙起眉头,他猜错了。

李渊:“十五万?”

山鬼仍是笑而不语。

最大的两个人已经说过了,余下的便敢吱声了。

“七万。”

“八万。”

“五万。”

“二十万。”

也有一些从山鬼的性子猜到,人必然是不多,祂才会提出这个问题以戏弄他们,然而哪怕是想到这一层的,都只敢猜四位数的人,还胆战心惊,觉得自己猜少了。

青霓瞧着也差不多了,正好有人说“两千”,她便抬手打断,“七百。”

“多少?!”李世民震惊地从龙椅上站起来,背后的原因竟叫人心酸。

山鬼笑脸盈盈重复,“七百人。”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神色难看,“那时候是谁在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