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热血沸腾(2 / 2)

加入书签

突利可汗道:“我们自然是想要种地的,能种地,谁会想要过需要时常去抢掠,为了掠夺粮食,也是为了消耗人口的生活?”

谁不向往着稳定的日子呢?

李世民:“凡是我大唐子民,每一户都能分到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其余突厥人骚动起来。

“真的吗?”他们有人忍不住出声询问。

他们是突厥人,也会给他们分地吗?

李世民斩钉截铁:“真的!”

“朕不止给你们分地,让你们可以和大唐百姓一样,不必颠沛流离,不必冲锋陷阵,只要有勤劳的双手便能够从地里收获食物。朕还能让你们回到故土,回到漠南。大唐近来发现一种新作物,可以在草原上耕种。”

是草原上,不是河套平原那一部分地区?

突厥人的骚动更大了。

突利可汗抬头看李世民,这次他没有任何欣喜的神色,反而是郑重地问:“陛下,你说的是真的?”

草原……真的能种粮食了?

李世民道:“朕已经命人前往漠南囤田了,待明年,便能给你们发放种子。”

突利可汗觉得自己有些喘不过气来,说话的声音和心跳一样重,“陛下不怕我们去了漠南,就是放虎归山?”

李世民哈哈大笑。

突利可汗疑惑:“陛下笑什么?”

“你们自管回去。”

李世民扬眉,睨眼看他,“若是有什么二心,朕便御驾亲征。”

突利可汗脸色一变。

深藏的记忆顿时从脑海中翻涌而起。

那是一个被冲天火焰燎亮夜空的晚上,金甲将军领着手下的兵,夺了战马,从城东冲杀到城西。像一柄尖刀,直直破开他们的防护。

冲天杀声震破了城墙,突厥人的惨叫声与哭嚎声不绝于耳。

古有张辽八百人冲阵,破了孙权十万大军。今有天策上将三千骑兵杀得突厥人胆寒,大破定襄城。

突利可汗瞳孔震动,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幕。大羽箭若流光,擦着他耳侧射过,身后一位突厥勇士的身体被贯穿,钉在城墙上。

哪怕放他们回去,在李世民还活着的时候,他们敢造反吗?

李世民倒了两碗酒。

酒布扯开,酒水倒出,飞入大碗中,溅出的水珠沾湿他能弯弓搭箭的手。

那双黑眸紧紧盯着突利可汗,咧开的白牙闪锐着天策上将的傲气,“朕敢放你们回去,你们敢回去吗?”

“回去建起一座座城池,亲手搭起你们的住所。这和定襄城不一样,以往,你们有城池,但是随时可以舍弃,现在的城池,有田地,有粮食,或许有茶树,或许有商队前来,带着一个个茶饼,一卷卷丝绸!”

“以前你们没有盐,会有商队带过来,以前你们没有米面,会有商队带过来,以前你们大口吃白肉,没有多少调味品,也会有商队带过来。朕,会让你们和朕大唐其他子民一样,也过上好日子。但是,你们需要保护好城池,保护好商队,从纵横漠南,来去如风的骑兵,变为守城的兵卒。”

“你们——”

“敢吗?”

突利可汗好像浑身血液都沸腾起来。

不就是抛弃骑兵的优势吗?有什么不敢。

不就是守着城池,化作大唐北方对外的屏障吗?有什么不敢。

他们要有田地了!

草原上的人最敬佩那些勇士,突利可汗胸腔被激起豪气,他拿起一碗酒。

“敢!”

碗与碗的碰撞声清脆地响起,酒水晃荡出,泼在桌面上,更多的酒水灌入喉肠。

“当——”

李世民将喝完酒水的碗摔在桌上,大笑着:“好!突利,后日,朕就派人护送你们回草原。今年建好城,明年大家一起春种秋收!”

不是一座两座,是屹立在漠南之上,可以守望相助的几十座城池。

会很辛苦,但是突利可汗不觉得难过——再难过的日子,能有以往游牧时难过吗?

今年多搬两块石头,多磊一个屋子,明年就能多住进去一户人!

突利可汗带着一脸兴奋的族人们走了,开门后,突利可汗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那绿衣女子在的地方。

女子瞧了他一眼,唇角似乎带起一抹笑。

随即,这女人凭空消失了。

突利可汗身体僵硬成了一块肉干。

他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再看过去——

没有!

没有!

没有!

只有一株大树,安静地长在酒楼中央。

风吹过,树叶轻晃,阴阴的风也好像在抚摸着他的脸颊。

且惊且惧之下,有什么滑腻的东西蹭了一下他的小腿。

突利可汗牙齿格响,没注意到是一根小树藤消无声息缩走,他转了身,走路的步子比往常快了一倍。

其他蓝突厥追得辛苦,待走出一条街,没等他们琢磨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听到他们可汗再三吩咐:“不要有别的心思,你们谁胆敢回去后起别的心思,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而李世民,在门扉打开时,瞧到了一个很眼熟的人影。

“承乾?”

外面很冷,李承乾被开门时猛然冲出的气流冻得生生打了个哆嗦,脸蛋泛起润红。

然而,皮肤是受冷的,胸膛却是火热的。李承乾小跑进来,带着满满的疑惑,“阿耶,你为什么要给突厥人那么多东西,他们是敌人!”

山鬼轻笑出声。

李世民有些尴尬。

李承乾:“阿耶?”

此时突厥人已经走远了,李世民干咳一声,瞧着儿子纯洁的眼神,一时之间竟不好意思跟他解释个中奥妙——他阿耶究竟有多心黑!

吃惯了精心调味的美食,还能回去忍受水煮白肉,或者简简单单放盐巴的牛羊肉?

穿多了丝绸衣料,还能回去穿野兽皮和羽毛做成的衣服?

住久了城池,习惯了一个稳定的住所遮风挡雨,习惯了种地囤粮,还能再回去过秋天不去抢掠,就活不下去的日子?

还有商队。

一切有中原生产物资,他们只需要种地,养牛养羊,待到商队过来,就能换来茶叶盐巴布料。

习惯了商队的便利,还会去学习怎么制盐纺织?

而且,有商队过去,他们还会不尽心学习大唐官话吗?不学习也没关系,朝廷下令,不允许商贾用突厥语跟他们交谈,也不允许漠南再响起突厥话。他们为了买卖方便,自然会去学习。

当一个地方的人,从小到大,说话说的是唐人交流用的官话,住的地方是唐人的住宅,用的文字是唐人的笔画,比起牛奶羊奶马奶,更爱喝唐人的茶,比起兽皮,更爱穿唐人的丝绸……

那,他们就是唐人。

而这些算计相对而言,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灭族”。李世民实在不好意思告诉自己才八岁的儿子:你阿耶这操作,让人家从文化到生活习性都彻彻底底改变了,这一代还好,下一代,再下一代,说不准突厥人打心眼里认可自己是唐人,连突厥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是一出另类的“绝户计”。

李世民摸了摸小太子的脑袋,“等你稍稍长大一些,耶耶再告诉你耶耶为什么那么做。”

嗯,至少现在孩子还小,过几年再让他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