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2 / 2)

加入书签

这个时代文娱活动少,农场放一场电影都是大事件,更何况是文艺汇演。大年三十的这场联欢,大家伙儿从吃过午饭一直忙到吃晚饭,看节目的和表演节目的,谁也没嫌时间长。

听说以前都是吃过年夜饭看晚会。但是因为难得有喝酒的机会,好多人都在除夕宴上喝醉了,最后看节目时呼打成雷。

领导觉得这样非常不尊重精心准备节目上台表演的演员们,所以就调整了先后顺序,先看节目再吃饭。

等到晚会结束了,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知青们身为单身汉,就留在军团大食堂吃年夜饭。

哈,果然是过年啊。军垦农场这回是下了血本哦。桌子上摆子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硬菜。瞧这一大盆一大盆装的,热气腾腾。

有大块的红烧猪肉还有大盆的萝卜烧鸡,胡萝卜炖羊肉和土豆炖牛肉的分量也扎扎实实,跟它们比起来,红烧鲫鱼以及韭菜炒蛋完全属于素菜啦。

桌上还摆了酒,是果汁兑的酒,瓶盖子一打开,那浓郁的香气就弥漫开来。田蓝都忍不住想要伸手了。乖乖,果子好,酿出来的酒也好。

待到桌上的人每人满上一碗酒,政委过来招呼大家:“同志们,都辛苦一年了,不要拘束,都放开肚子吃吧喝吧!”

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

知青们都欣喜若狂,毫不犹豫地捞起筷子,快准狠稳地对准大肉。

入冬以后,因为不再开垦荒田,所以他们的小灶也取消了。虽然这些天农场有腊肉卖,但是大家也基本上买到手就给家里寄回去了。似乎工作了,拿到了工资,所有人都瞬间懂事起来,意识到自己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如此一来,那大家的伙食质量肯定不咋滴。好在不做重体力活,倒不像之前那样觉得饿了。

就是没油水,寡淡的慌。

田蓝咬了一口胡萝卜炖羊肉,顿时想竖大拇指:绝,绝绝子的绝,特别有那个缸子肉的感觉,真香。

还有食堂大师傅烧的东坡肉,也很得真传嘛。谁说大锅菜不好吃来着,绝对是以偏概全。就这一桌,放到什么地方都不拉胯。

大家吃着喝着,人人欢声笑语,开心的不得了。田蓝还用红烧肉的汤汁拌饭吃,感觉超级过瘾。

好放纵啊,完全不担心身材的大吃大喝,实在是太爽啦。

酒过三巡,桌上的大份菜都快见底的时候,饭堂里突然间又热闹起来。不少老职工都站起身,纷纷跟来人打招呼:“陶军长,军长你来了啊。”

身上穿着军大衣的陶军长同众人打招呼,笑道:“你们吃,吃饱喝好,争取明年更上一层楼。”

知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觉他们应该主动点儿,给军长敬个酒什么的。

嗐,其实他们之前也该给政委敬酒。不过那会儿美食当前,所有人的魂都被勾跑了,谁还顾得上礼节呀。难怪老职工说他们是娃娃,他们的确很不懂人情世故哩。

大家刚琢磨着要补偿一番,不曾想,陶军长居然主动到他们各个桌上打招呼:“吃的怎么样啊?吃饱喝好不想家,安心留在咱们宁甘农场过大年。”

大家赶紧纷纷表示,吃的很好,不想家。他们是军垦战士,应该以农场为家。

陶军长笑呵呵的:“想家也正常,以后在咱们农场安了家,就有自己的家啦。今年是来不及,等明年看吧,看后面有探亲假,也可以回家看看嘛。叫家里人瞧瞧你们现在的精气神,就不担心了。”

知青们大喜过望,都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机会回家过春节。

主要是这个时代交通极为不便利,别说是在军垦农场了,就是一般在外地偏远地区工作的人,逢年过节不着家也是常有的事。没办法,条件限制嘛,大家也习惯了。

陶军长喝了一碗果酒,然后笑着问:“你们那个纺车很不错呀,谁做的?”

冯祥生立刻拽杜忠江的胳膊,让人站起身,介绍道:“他,是他做的,他去修车铺淘了工具呢。”

杜忠江有些不好意思,说话也开始磕碰:“不,不止我,大家都出主意了。是我们大家一起做的。”

陶军长笑了起来,点点头,肯定道:“好样的,你们都是好样的,不愧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好青年。就是要有这种精神,就是要有这股劲,这样才能力争上游,把我们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

大家立刻鼓起掌来。

陶军长又开始关心大家的思想状况:“你们当中谁是团员谁是党员啊?”

约摸有1/5的人举起手,他们是团员。党员倒是还没有一个人。

陶军长点点头,笑着招呼他们:“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好好学习,增加自己的党性修养,争取早日入党。入党申请书要写,不能让党组织还追在你后面要。”

团员们赶紧点头,一个劲儿称是。

陶军长的目光又落在那些没举手的知青脸上,笑道:“我看你们的年纪也够了,怎么还不积极加入团组织呀?”

他指着杜忠江道,“你十八还是十九?大小伙子了,这事可不能落后。”

杜忠江的脖子一下子缩了下去,刚才因为激动而泛红的面庞更是瞬间恍白。他垂着脑袋,支支吾吾道:“我出身不好,我入不了团。”

他就是那种黑五类分子,他爸爸是资本家。可天地良心,当年他爸在外面就有个小公馆,连家用都不给他妈。后来逃去台湾的时候,他爸也没管他们母子俩,直接搜刮了家里的财产,带着小老婆跑了。可怜他妈那个时候还怀着孕呢。

他这个资本家的少爷,一天福没享过。却因为那样的出身,替那位他恨之入骨的父亲遭着罪。

可有什么办法呢?谁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投胎。谁叫他就是这么个出身。

陶军长盯着杜忠江,一直看到人都快哭了,他才挑高眉毛道:“人的出身是自己能选择的吗?谁都选择不了。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也是开着工厂呢。人的出身无法选择,但是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却可以选择。只要你一颗红心向太阳,永远都不忘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我看你就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好青年嘛。这样的好青年,为什么不能加入共青团呢?”

石破天惊。

陶军长的这番话,在1966年,完全可以用石破天惊四个字来形容。

所有人都惊呆了,尤其是那些出身不好的知青,瞬间就红了眼睛。从来没有人对他们说过这些话,从他们身上烙下黑五类分子的烙印开始,他们受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歧视。

团组织党组织这些,哪里轮得到他们沾边?他们需要的是不停地改造自己,像劳改犯一样为自己的出身赎罪。好像他们投胎当人就是最大的罪过。

陶军长的浓眉往上挑,声若洪钟:“怎么,你们没信心?”

“有!”杜忠江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

其他先前没有举手的知青也跟着喊:“我们有信心!我们一定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

陶军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用带着浓郁的地方口音的塑料普通话开口:“这就对了嘛,年轻人,就是要一颗红心向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将来终究有一天还是你们的。你们一定要有主人翁的姿态,永远向好。”

他的目光扫视眼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庞,语重心长道,“你们不要有心理负担,国家和人民把你们交给我们,就是相信你们是好样的。就是有不好的,那也是旧社会的错。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新社会能把鬼变成人,何况是你们这些一心想好的青年呢。都写申请书啊,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你们不是光嘴上说说,而是真的有信心,有魄力。”

饭堂里突然间响起了哭声,好几位知青都哭着喊:“我能入团了,我也能入团了,我是社会主义的新青年。”

他们当中有男有女,大姑娘小伙子都哭成了一团。由他们带头,在场的好多人集体哭出了声,一个接着一个抹眼泪。

他们是好青年,他们是真正干革命的人。总算有老革命,总算有长眼睛的人能够看清楚这件事。

杜忠江还一边哭一边表态:“我要给我们家写信,让我妈跟我弟弟都过来。我妈不是资本家的阔太太,我妈一直干活,我妈就是劳动人民。我弟弟也会干活的,我们一直都干活。”

陶军长还关心了一句:“哦,你妈跟你弟弟现在在家做什么呀?”

杜忠江抽抽噎噎:“我妈是高中物理老师,我弟今年初中毕业。”

陶军长笑了起来:“来嘛,那就一块来,一家人都扎根宁甘,多好的事。”

田蓝也觉得这事挺好。毕竟就以杜忠江家的出身,后面一旦运动开始,他家就别想有太平日子过。

其他知青也跟着问:“那我们家里能过来吗?我弟弟我妹妹也毕业了,也想有机会建设祖国。”

“来来来,都来,欢迎。”陶军长看上去心情好极了,“广袤的天地,伟大的事业需要人民不断加入。来嘛,怕啥?咱们宁甘这么大。但凡肯干活的,就没有饿肚皮的道理。你们不是刚开垦的田吗?正好,来了人还能快点儿种起来呢。”

类似的话,大家从团长嘴里已经听过一回。现在是军长发话哩,大家更兴奋。

田蓝也替大家高兴。

她从不认为这个时代从城里到农村参加农业劳动,是在祸害这些参与的人。

参加农业劳动有啥好丢脸的。

不说缔造新中国的大佬们大生产运动时个个都开垦荒地种吃的,就是往前数,皇帝老儿跟皇后娘娘每年还要农耕纺织那么一回。从哪个角度讲,谁也没理由觉得自己沾了农业就侮辱了高贵的血统,羞辱了自己的人生啊。

再说了,到农村干活给自己挣口粮,总比陷入狂热,多年以后自己都不愿回首来的强。

况且,上山下乡运动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田蓝大学时代上过的经济学课堂上,教授甚至将上山下乡称之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壮举。单凭这一点,我们就体现出世界一流大国的担当,体现了社会主义是真正意义上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奋斗的。

由于当时的国际局势迫使国家必须转移工业,开始三线建设,导致国民经济无法产生正效应,加上国民生产力实际水平相对落后,城市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形成了严重的城市经济危机。所以,国家必须得以下乡的形式来实现城市危机在农村的软着陆。

否则的话,大量人口饿肚皮会形成剧烈的矛盾,从而造成严重的暴力冲突和街头政治。

类似的情况,请参照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转移矛盾焦点,二战爆发了。

我们国家没这么做,我们没有挑起战争,而是选择内部消化。

这事儿就轻而易举吗?

实际上,就像普通人刚进单位,起码得用半年时间来适应一样;从来没干过农活的城市居民尤其是刚刚从学校走出的青年,最初下乡的那会儿,他们哪里会干农活呀。

国家人口多,耕地少的事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很多地区并不真正需要这些新手劳动力的加入。

是国家,或者更具体点儿讲,是农村,从集体口粮里,从农民自己的嘴巴里硬生生分出了一部分,来养活这些人。是他们做出了牺牲。

除去政治运动下那些过激行为,从全局角度来说,上山下乡这件事里,农村从来不是罪人,也不曾祸害过这些下乡的城里人。相反的,是农村养活的城市,养活了这些无法在城里找到工作的人。

那句“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当真不仅仅是口号而已。

假如忽略这个事实,要饿死的人,因为没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怨恨为他提供粗茶淡饭的人。不说没良心吧,没资格做人才是真的。

历史的发展终将会证明孰是孰非,人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田蓝越想越踏实,感觉咬在嘴里的苹果特别甜,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她在空间里吃到的红肉苹果。

她微笑着看兴高采烈的小伙伴们,啊,他们的队伍又要加入好多新人了。来来来,地少不怕。还有百万亩盐碱地等着你们变成金疙瘩。

所以,她得更加努力开垦更多的荒田,让田里长出更多的庄稼。这样,才能养活大家呀。

哈,这个香水梨也不错,肉软味美,梨香浓郁,吃在嘴里甜津津。真的不比鸟取水晶梨差和南水梨差哦。

哼!这么好的日照条件,没理由不禾香果美。

她有信心,将来有一天,她一定让她的知青小伙伴也吃上不逊色于空间提供的美味大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