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2 / 2)

加入书签

到手的钱,即便只有500大洋,陈立恒也不可能拒绝呀。他立刻痛快的接下,还冲人进了个军礼,煞有介事地保证:“等我们早日把日本鬼子从苏北赶出去,省政府自然就有更大的地盘了。”

韩主席不耐烦地挥手:“走走走,做你自己的事吧。”

陈立恒知道从他手上捞不到什么好东西,自然也不耐烦跟他歪缠,直接告辞走人。

他现在的首要任务除了组织民团挖沟之外,就是要好好训练新兵。

日本鬼子不是能吃亏的人,尤其是在被他们当成猪羊的中国人手里吃亏,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以千百倍报复回头。

现在不动,不过是被打狠了,一时间缓不过气来。但凡给他们时间修养,他们必然会狠狠地反扑。

可惜呀,中队也在这次战斗中损失惨重,同样没能力赶尽杀绝,一举将日本鬼子赶出江南。大家现在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陈立恒一路思考着,回到铁血军的大本营。

比起满目苍夷的苏北地区,聚龙山根据地虽然同样遭到了日伪军的扫荡,但损失要小许多。麦子已收,到处都是水田荡漾的碧波,里面新插的稻秧在太阳底下泛着莹莹的绿色。

这是充满希望的色彩呀。

看的陈立恒一颗心都跟着轻轻荡漾起来。

他回头问了句:“今年种的还是高产稻吗?”

李啸天赶紧作答:“是,肯定是。去年没种的人都后悔死了,今年不仅咱们根据地,整个江浙沪皖包括沦陷区都种了这种水稻。”

倒不是日本鬼子关心中国的粮食产量,而是新四军的活动能力太强。整个大江南地区的农村似乎都有他们的人。通过他们的推广,水稻已经长满四面八方。

陈立恒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大约是上辈子的经历,他虽然没有专业从事过正儿八经的农业生产,但对于粮食即将获得丰收这种事,他还是相当乐见其成的。

正因为如此,他甚至还多说了几句:“不仅仅是江南地区哦。今年可能来不及,明年中部平原包括西南、西北能种水稻的地方,说不定都能获得丰收。”

为什么呀?因为他特地将优质的麦种跟稻种寄给了重庆政府。

此刻正值中华民族的苦难时期,除了兵祸之外,天灾也不断。1942年的□□造成数百万中国民众丧生。那是因为旱灾引起的,老天爷的事,人力难以扭转。

但他和田蓝作为穿越者,明知道会有灾荒发生,自然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存储更多粮食来应对饥荒,就是他们眼下所能做的事。

光是江南地区粮食丰收还不够,因为在眼下的情况下能够组织赈灾的只有国民政府。而灾民们逃荒的首选又是土地肥沃人口相对稀少的陕西地区,绝非已经落入日本人手上的江南地带。

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地方种植高产粮食作物,已经算他们唯一能做的事。

李啸天不知道自己长官在想什么,但看上峰心情好,他也跟着笑起来:“等到全国都种满了好庄稼,那我们就能天天吃大米饭了。”

陈立恒笑道:“看你这点出息,起码也要隔三差五来顿肉。”

李啸天哈哈大笑,完全不怕自己的上峰:“那我们就多跟日本人做几笔买卖呗,保准不亏本,绝对不缺肉吃。”

他这么说是有事实根据的。

当初日本的那个什么株式会社不是找人过来谈判,用了一堆紧俏物资来换化肥厂的设备吗。那些东西可真好用,尤其是那个无缝钢管。

用钢管做出来的钢炮,在这次苏北战役中战功赫赫。不仅仅是他们铁血军,新四军甚至连被他们收拢的民团手上有了钢炮之后,完全不怵日本鬼子了。无论迎头痛击还是打伏击,大家都感觉得心应手。

李啸天兴冲冲的:“咱们下次还这么干,多弄点炮,直接干下扬州城,刚好可以把咱们根据地联在一起。”

现在他们根据地和扬州不就是隔了一道江嘛。

陈立恒眯了眯眼睛,半晌才冒出一句:“好主意!争取啊,把兵练好了,我们就可以考虑动一动了。”

王友志刚好过来找陈立恒,闻声哭笑不得:“日本鬼子已经过来找我们算账了,说我们言而无信,拿了她们的东西还截他们的船。”

陈立恒挑挑眉毛:“那你怎么回他的?”

王友志理直气壮:“我就说他们奇了怪了,他们拿东西换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连船带设备送回头了?那后面被抢的关我们什么事?我可听说那是在海上丢的船,我们铁血军的手可没办法伸那么长。出了我们的地盘,还想要我们负责?也行,自古押镖也是要额外付钱的。下次有这种事,记住另外付报酬。”

李啸天哈哈大笑:“这倒是门好买卖。”

就是不知道日本鬼子会不会信。

王友志笑眯眯的:“我估计他们信也是信,不信也是信,宁可相信。毕竟东西要是在我们手上,我们应该先换成两船钢管和车床啊。”

兵工厂的确给力,做出来的钢炮真t好用。就连民兵配上了,都能直接对着鬼子轰,战斗力十足。

陈立恒摸了摸脑袋,点头道:“还是得靠火力呀。”

没重武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靠埋伏打游击过日子,更进一步就难了。可一旦有了重武器,别说县城,就是城市也能想。

陈立恒想到扬州城就心痒痒。虽然清楚眼下还不到时候,但他依然愿意早早做好准备。

他没回去休息,而是迈开两条腿,直接朝兵工厂出发。

田蓝护送设备出海之前,曾经从空间里弄出了几份图纸给兵工厂,不知道他们现在有没有搞出成果来。

陈立恒想到这些,就心里热热的,迫不及待往前奔。每一场战斗都能让他收获许多,那些战友们牺牲流血得出的经验教训,如果他不能汲取的话,那他就对不住自己的同袍。

因为身处战争时代,尤其是刚刚才经历过残酷的战斗,兵工厂实行的是三班倒制度。

看到陈立恒过来视察工作,当班的林工程师立刻招呼人:“陈将军,你来的正好,试试我们的枪吧,保准你满意,特别省子弹。”

陈立恒瞧见交到自己手上的枪,顿时眼睛一亮:“你们把56式半自动给造出来了?”

林工程师满脸茫然,为啥叫五六式啊?他们就知道这的确是半自动步枪,上手好用的很,精准度很高。无效打击降低了,可不得省子弹吗?

陈立恒上手试验了一回,顿时满意地直点头:“不错,就是这个枪。你们不用追求过远的有效射程,人眼睛都看不到的地方,你打过去了,命中率能有多高?那完全就是漫天浪费子弹。就是要提高肉眼可见范围内的命中率,才能够实现有效打击敌人。”

林工程师连连点头:“我也这么想,这个枪真好用。”

陈立恒立刻吩咐:“赶紧开始生产,我们要保证民兵不说人手一枪。一只对你起码要有4支这种枪,到时候就不怕鬼子了。”

田蓝一直惦记着卡秋莎,她刚进实验场,就听见陈立恒兴高采烈的声音,还以为是卡秋莎有希望了,赶紧高兴地跑过去。

等看到她手上抓着的步枪,这不是56式半自动吗?她太熟悉。60年代的军垦战士和民兵们,常规配置武器就是56半。比起卡秋莎,它实在太不起眼啦。

陈立恒有种自己的宝物被人看轻的不爽,立刻强调:“你别小看它,多少神枪手都是靠它练出来的。我打仗那会儿就觉得56枪是最好用的,自动半自动还有□□,组织起来,就是一个火力小分队。当初就是靠着两支半自动和两支□□,咱们三个人占了人家两个阵地,缴获了7座加农炮。”

林工程师在边上听着吓了一跳,难以置信地看着被陈立恒抓在手上的半自动枪:“这么厉害呀!”

陈立恒笑道:“你可别小看他,你做出了大宝贝。还有自动的和□□,都别放松,尽快做出来。到时候咱们上的这个,战斗力起码能增强一半。”

田蓝看他放下了半自动枪,便同他一边走一边说话:“重庆那边的态度如何呀?”

陈立恒摸摸脑袋,跟害牙疼似的,甚至有点难以启齿:“挺好的,好过头了。”

他将情况说了一遍之后,笑着调侃,“不枉费你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好好如何耿直地拍马屁。看样子我拍到了马屁股上,委员长很受用啊。”

什么送粮种这些,都是田蓝教他做的。就连写信如何措辞,也是田蓝弄出的模板,他依葫芦画瓢而已。

田蓝一边听一边点头,突然间扭头看着他,心情有些复杂:“我在想,你现在的位置越高,那将来清算的时候你会不会跌的越惨?”

这个时代的陈立恒是谁呀?他可是得到了委员长嘉奖令,就被称之为青年将领楷模的标杆。属于妥妥的红人。

他现在的风光,就是此后的黑历史。

毕竟就连陈赓大将也曾经被责问,你当初为什么救那位委员长?

陈立恒愣了下,作为穿越者,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穿越者,他当然明白田蓝所言非虚。他甚至在新四军的队伍里认出了几个人,他们后来的境遇也并不好。

只是,这又怎么样呢?为了自己信仰的主义,即便牺牲,他也甘之如饴。

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不足为重。

陈立恒笑了,声音爽朗:“没关系,只要能够赶紧将日本鬼子赶出去,尽快建立我们的国家,国富民强,那就什么都无所谓。”

田蓝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叹气道:“那你就多加油!尽可能站的位置高些,说话的声音大些,少让为国为民流血牺牲的人伤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早点造出卡秋莎吧。有神器在手,打仗才心里更有底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