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1 / 2)

加入书签

这次弹劾李悦的罪名就非常大了,说李悦勾结外族,图谋不轨,宁州那边只知宁王,不知长安。

什么仇,什么怨啊,这个罪名坐实了,就算是太子也得完蛋!李治倒不是信不过李悦,毕竟,李悦在宁州那边的情况他一直都了解,李悦几乎不插手地方上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无非就是王府还有庄子,作坊这些地方几头走,上层自然知道都是李悦的功劳,但是底层很多人真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至于勾结外族什么的,李治巴不得下面那些官员都这么勾结呢,毕竟,李悦一番作为,直接促使了突厥王庭和下层部族的分裂,起码在十年内,突厥那边是没法组织起多少人手对大唐发动战争了。

李治原本想要直接治罪弹劾的人,以示自己对李悦的信任,毕竟一旦自己表现出一点迟疑,那么,那些人就会像是嗅到了鲜血的鬣狗一般,扑上去群起而攻之。结果,他不过是稍微按捺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看了看下面群臣的态度,然后就发现,不知不觉之间,李悦居然得罪了一大群人。或者说,李悦代表的利益太过庞大,之前宁州那边被李悦经营得铁桶一般,其他人根本半点都沾不上手,如果能够将李悦调离宁州,那么,以他们在官场上的根基,足够将宁州那边的利益瓜分掉。

因此,顿时就有人表示,宁王勾结外族的事情或许莫须有,但是出于避嫌的缘故,宁王还是暂时不要返回宁州了云云。

李治神情变得有些微妙,他似笑非笑地说道:“宁王不回宁州,那宁州那边的事情谁来主持呢?”

顿时立马就有人跳出来,义正严词地表示,自然有宁州的地方官员代管。

李悦轻哼了一声,说道:“代管?那些可不是什么永业田,或者是朝廷的赏赐,那些都是本王的私产,本王自个就算是不会宁州,下面也有属官,家里也有管事,哪里需要劳动宁州官员代管?”他就差没直接指着这些人的鼻子说,等你们代管好了,我那些产业只怕都被掏空了吧!

李治也是一声冷笑,他环顾了朝堂上的官员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诸位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了,若是在宁王这边开了个头,日后那朕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李治的意思很清楚,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你们开了这个头,那么以后你们若是也被人弹劾,出于避嫌的考量,那你们家的那些产业是不是也要让朝廷介入代管一下?

顿时,许多人不吭声了,谁家都有点不能对外说的事情,大唐的商税不算很高,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不管是田税、人头税、还是其他什么,他们都有各种逃税的手段,比如说,从开始测量田亩的时候,他们就会勾结那些地方上的官吏,自家的地是大亩,上田变中田,甚至是下田,再利用各种手段钻空子,明明是早就种熟的熟地,在册子上就变成了荒地,按照律法,荒地就可以免交几年的赋税,之后也有几年只需要缴纳一半的赋税,通过这样的手段,这些世家大族不知道偷税漏税了多少年,而在那些弹性更大的产业上更是如此。再有就是,谁家没点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呢。他们瞒报了那么多人口,总不见得是让他们在家吃白饭的,各个世家是真的豢养了许多部曲,哪怕许多人对此都心知肚明,但是,没爆出来是一回事,被真的揪出了小辫子又是另外一回事。真让朝廷去给他们代管几天产业,信不信没事都能变有事?

如此一来,这些人的打算顿时就化作了泡影,既然没办法从这事里头得到什么好处,大家也就不想再在这事上纠缠不清了,李悦从来不是什么以德报怨的人,盘点一下之前得罪过李悦的人,能落到什么好的还没见过呢!

因此,虽说这事算是不了了之,李治在朝堂上也没给那几个人治罪,只是训斥了一番,似乎是不痛不痒。但是李悦下朝之后,就直接拜访了李义府。

虽说李洽在李悦这边做事,但是之前的时候,李悦跟李义府并没有什么往来,不过如今嘛,李悦发现,什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都是假的,既然他们一个个都拿自己当做软柿子,那么就让他们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朝堂上如今身居高位的人里头,李义府算是最好说话的一个,只要钱给够,他什么都能给你做!因此,李悦到了之后,也没跟李义府客气,直接砸下了一大笔钱,表示,自己要看到那几个弹劾自己的人倒霉,如果李义府能够查出幕后的主使,那么,再加五万贯,若是能让幕后主使倒霉,那么,看对方的身份加钱,起码十万贯起!

李义府差点被这些钱砸蒙了,没错,李洽每年差不多都能捞到十万贯左右,但是这些其实并不是现钱,许多是实物,像是突厥那边的部族,李洽也用来置办了一些产业,比如说,李义府住的是官邸,李洽就在长安给李家,给自己都置了宅子。平常人家求李义府办事,说起来一次出多少多少钱,实际上,有个百万钱,也就是一千贯也就算是不错了,真的能拿出万贯的人,一般也犯不着求上李义府。

像是李悦这样动不动就是十万贯的,李义府是真没见过,他倒是想要坐地起价,不过,李义府这么多年察言观色,却是意识到,李治对这个弟弟的确是颇为照顾的,要不然的话,宁州那边发展到如今这个情况,李治早就该将李悦给安排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就算是李义府不出手,那几个出面攻讦李悦的大臣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李义府出手,无非就是加快了这个进程而已。

李义府当下就拍着胸脯打起了包票,保证不让那几个人再恶心到李悦,李悦也信得过李义府的本事,很快就离开了。

李悦这番举动压根没避着别人,很快整个长安都知道了李悦的举动。李义府是什么人啊,他除了当年太宗朝的时候,上书进谏,叫李世民觉得这位也是魏征一样的人才,将他安排到了东宫,但是很快,大家就搞明白了李义府的秉性,这位压根不是什么道德君子,他就是个真小人,睚眦必报,而且不择手段,是个没什么下限可言的人。李治让他去主持长孙无忌的案子,看的就是他曾经被长孙无忌坑过,而且没什么底线,就算是长孙无忌一点造反的心思也没有,李义府也能炮制出证据来,这位之所以没有被归入酷吏这个行列,完全是他虽说贪婪,手段下作,却并不残忍。

既然李悦直接找上了李义府,后来又有人信誓旦旦表示看到有多少多少箱子运进了李义府的府上,偏偏打着的是李洽的名义,大家都知道李洽这些年跟着李悦,赚的钱不少,谁也搞不清楚李洽到底赚了多少钱,所以,你也抓不着李悦贿赂朝堂重臣的把柄。

“给李义府那么多,值得吗?”高阳公主如今跟李悦也算是一条船上的人,因此,她在听说了外面的事情之后,立马就找上门来。

李悦笑嘻嘻地说道:“有什么值不值得,谁叫我不痛快,我就叫他加倍不痛快!那些混账上下嘴皮子一翻,就给我扣上了这样要命的罪名,要不是圣人还算是护着我,我这次就真的是要倒霉了!所以,不给这些人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他们都当我是能随意叫人拿捏的了!李义府嘛,虽说是小人,却也是信人,他既然肯收钱,那么自然就能办事!我又不差钱,所以,为什么不将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呢?”

“那几个弹劾你的不过是跳梁小丑,上不得台面的货色,他们背后肯定还有人,你觉得会是谁?”高阳公主问道。

李悦皱了皱眉,说道:“谁知道呢,我虽说没跟人结仇,但是,所谓阻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我这边赚钱赚得太多太快,但是真正跟我一条船上的其实没几个,也就是几个亲戚还有那几位老爷子,其他那些人,我就算是肯让他们上船,圣人也不肯呢!他们又得罪不起圣人,也只能来拿捏我了!”

高阳公主也有些气馁,没错,李悦这边涉及到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李义府能为了十万贯就可以坑死几个朝廷命官,而为了李悦所代表的利益,什么人都有这个动机对李悦下手。

“十五郎你也要小心一些,免得那些混账狗急跳墙!”高阳公主说道,“你手里头那些护卫未必靠谱,回头我再给你找几个人!”

“那就多谢七姐了!”李悦领了高阳公主的人情,身边多几个护卫不是什么坏事,这会儿虽说不像是秦汉的时候一样,有人当街行刺杀之事,但是实际上也没安全到那个份上。看看盛唐时候的诗词就知道,这年头游侠之风还是挺盛的,谁知道什么时候就遇上个愣头青。

才送走了高阳公主,没多久武后竟然也出宫了。她并没有摆齐仪仗,反而非常低调,就像是宫中派了高级女官出来的架势,叫李悦吃了一惊。

“之前在朝堂上,圣人并没有直接为十五郎撑腰,十五郎是否觉得委屈?”武后坐在首座上,看着李悦的神情虽说是温和的,但是,李悦顿时就由衷生出了一种紧张的感觉。李治一直以来身体并不是很好,或者说,长孙皇后所出的几个儿女,或多或少都遗传了长孙皇后的风疾,这也是长孙皇后所出的几个儿女都不是非常长寿的原因之一。生李治的时候,长孙皇后放在这个年代,差不多已经算是高龄产妇了,李治以前的时候,并没有这方面的苗头,但是自从他做了皇帝之后,事务繁多,而且压力也很大,李治如今就已经有些偏头痛,因此,虽说如今还没到二圣临朝的时候,但是,李治如今已经开始让武后参与朝政,武后虽说没有直接走向台前,但是,她如今已经感受到了掌握万千生灵命运的滋味,自然而然的,身上就多出了一种凌然的气势。

李悦心里头有些不爽,但是嘴上还是说道:“臣弟不觉得委屈,那些人满嘴胡言,无非就是觉得臣弟拿他们没办法,臣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告诉这些人,我也不是好惹的!”

“所以你去找了李义府?”武后饶有兴致地问道。

李悦点了点头,说道:“其他人我也不熟啊,李义府是李洽的阿耶,跟我也有些香火情分,找他自然是最简单的!再说了,他做事一向靠谱,比找其他人简单多了!”

武后露出了一个笑容,没错,李义府这个人虽说是小人,但是却是个能做事,敢做事的,他当年能顶着压力在朝堂上力主立武后,也能领会李治的意思,干脆利索地干掉了长孙无忌,他能在朝堂上坐到如今这个位置,靠的就是他能干肯干,至于道德方面的问题,那是小节,他又不会横行乡里,欺压良善,能够找上李义府的,总归是官场上的人物,所以,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后,都很能容忍李义府的种种不法之事,甚至,这种人比那种明面上的道德君子更好用,因为你手里拿捏着他的把柄,回头觉得他碍眼了,随便就能打发了。

武后追问道:“你想要做到什么程度?”

李悦也很坦诚:“起码也要他们去岭南啃甘蔗吧!要是仅仅是丢官,他们的后台稍微运作一下,过个几年,说不定又出来碍眼了,所以,还是早点滚蛋比较好!”

武后听得笑容愈盛,她以前还觉得李悦性子太过纯良,或者说是被动,如今看起来,果然是自己生的,骨子里头就是不肯吃亏的,她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我明白了!十五郎,你放心做事,你这些年的功劳,圣人和本宫都看在眼里,不会亏待你的!”

李悦点了点头,笑嘻嘻地说道:“那是当然,要不是圣人与娘娘护着,我也不敢去找李义府啊!”李义府再贪财,也不敢跟帝后二人对着干,正是因为猜出了帝后二人的心意,李义府才肯收李悦的钱。

武后见李悦心里有数,也没什么怨言的模样,一边觉得欣慰,一边又觉得有些心疼,要是大家知道李悦是他们夫妻的儿子,李悦未必会遇到这些事情,不过,若是知道的话,李悦也是无法自处,毕竟,如今的太子是李弘,这般想着,武后心中暗叹,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只是含笑说道:“十五郎你心中明白就好,本宫出来时间也久了,这便先回去了!”

武后这边是打着宫里给李悦送赏赐的名头来的,也对外表示帝后二人对于李悦的信任与支持,如今也从李悦嘴里得了准话,她此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她也没有继续跟李悦联系感情的意思,当年既然已经决定放手,如今就没必要后悔,若是她只是李悦的母亲,那么,她最多也就是在后宫做个太妃,就算是李治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她纳入后宫,她也决计做不到皇后这个位置,当然,作为皇后,她觉得自己能够为李悦做的事情肯定要比作为一个太妃多,所以,她之前柔软了一点的心肠很快又坚硬起来,从座位上起身,便直接向外走去。

而宫中的李治,这会儿却是在与武顺玩笑,武后默认了李治与武顺的事情之后,武顺也没有直接进宫的意思,她其实很能理解男人的心思,她作为韩国夫人,与李治在一起,李治会给她更多,而如果入宫呢,她再受宠,也取代不了武后的位置,而且,武后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何况,男人嘛,都是喜新厌旧的,武顺比武后还大几岁,哪怕保养得很好,但是终归也不年轻了,还能再受宠几年呢?与其入宫短暂地受宠几年然后就被冷落,不如保持现状,起码还有个韩国夫人的名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