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第 132 章(1 / 2)

加入书签

人家玩生化武器,李悦却突破不了这个底线,但是,李悦的报复来得更加简单粗暴。他查清楚了牵扯此事的人之后,直接就将他们一锅端了。

李悦直接想办法弄到了他们谋反的罪名,然后都没有往上报,直接四处张贴,又叫人在暗中传播各种流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当地官府原本跟他们就有些默契,也是不敢真的跟他们同流合污的。毕竟,这事闹大了啊!

历朝历代,或许杀人放火的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上面的官员在状子判词上稍微动点手脚,比如说将蓄意杀人变成激情杀人,将有意变成失手,若是再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像是复仇之类的,都会直接影响到判决,说不定原本是死罪,一番操作之后就是判个□□,甚至若是你有充足的理由的话,无罪释放也是正常操作。但是谋逆这种事情,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这种事,就算是放到王朝末路的时候,也是不能沾染的。就算是那些真正谋反的,也不会说自己是谋逆,而是说自己是替天行道,或者是什么拨乱反正之类的,也只有最底层的那些多半为王前驱的货色,才会直接了当地喊自己就是要造反。就这样,这种造反的人一旦被抓住,也只有倒霉的份,为了杀一儆百,很多时候处置起来甚至会更加残酷直接,甚至都不会走流程。

老李家这么多年来,自家搞谋逆的,也就是李承乾勉强算是得了个善终,李贤嘛,纯粹是被陷害的,其他的只要沾了边的,都没落到什么好下场。宗室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人。

尤其,搞出这种事情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太重要的角色,真要是那等顶尖的世家贵族,就算是想要拉李悦入伙,也绝不会搞出这种事情来。所以,这般一来,当地的官府几乎是第一时间动员了起来,直接召集府兵将那几个人家的宅子,庄子,铺子之类的都包围了起来,凡是想要偷跑的,被看到了迎面就是乱箭齐发。尤其当地的官员生怕这事牵扯到自己头上,自己被攀咬上打成同党,下手愈发狠,恨不得直接就全部灭口算了。

而李悦手下那些人,却是趁机弄走了一批人口。毕竟主家牵扯到这种事情上头,说不定回头他们这些佃户雇工伙计也要受到牵连,既然如此,还不如跑路呢!尤其,闽越给的条件非常优厚,可以说,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最多三年,自家起码也是一个小康人家,干什么还继续给人干活呢?

李悦这般报复,只将那些存了一些不良心思的人吓了一跳。事实上,不少人就是就是打着类似于“逼上梁山”的主意,牵扯到谋逆这种事情,很多时候就是黄泥巴掉进□□里,根本是百口莫辩。像是当年的李恪,他难道真谋反了吗?根本没有,私底下或许可能会有些怨言,但是,真让他谋反,他也没这个胆子。但是,莫须有这种事情就是如此,谋逆这个罪名,那从来都是有杀错不放过。水浒传里头,里头许多人就是被各种胁迫,不得不上了梁山这条贼船,等待着所谓的“招安”,麻蛋,人家原本好好的就是官员员外,就算是招安了,他们难不成还能更进一步不成?

而在大唐,对于谋逆这种事情,可从来没有招安的说法,所以,只要是李悦不小心沾上了,回头就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难道他还能指望着束手就擒后,等着上头仔细审问,沉冤昭雪不成?真要是昭雪了,估计骨头都能打鼓了!

结果李悦这会儿表现出来的狗脾气顿时就让那些人目瞪口呆,谁能想到,人家直接掀桌子了呢?李悦根本没有去找帝后二人分辨自己无辜的意思,你敢给我扣屎盆子,见我不乐意,还找我的麻烦,那么,我直接把你一脚踹到粪坑里,让你爬都爬不上来!

李悦一番操作,当地被杀得人头滚滚。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后,都对此表现出了零容忍的态度,反正只要是牵扯到此事的,那就是一个字:杀!李治和武后也是存了点看好戏的心思,直接将那些对此事并不知情,还够不上株连标准的族人亲眷,还有就是那些家族的奴仆,都一股脑儿给装上船,送到了李悦手里。

老实说,其实如今宗室不稳,武后还真是担心李悦被人裹挟,不得不起兵造反。闽越那边不比其他地方,那里哪怕经过了李悦这么多年的大力开发,但是整体来说,依旧属于易守难攻的地方。真要是惹急了李悦,他那边将自己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半壁江山都要因此乱成一团。武后虽说自觉自己不怕这些麻烦,但是能够避免自然是再好不过。

武后也是狠人,前脚这边杀得血流成河,后脚就开始杀鸡儆猴。首先倒霉的就是李治前面生的几个儿子,李忠这个之前主动逊位的太子原本这些年来都老实巴交地在自个封地上做宅男,啥事也不敢掺和,不过,就像是李悦一样,很多时候不是你自己安分守己就行的,所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如今局势有些混乱,居然真有人打着李忠的旗号,还收拢了一批人马,然后就被武后抓住了机会,直接命人前去平叛,顺便直接将李忠赐死。

李忠起码还沾了点边,毕竟人家打的是他的旗号,但是,还有人比他还冤枉呢,那就是李素节,他是萧淑妃所出,前些年的时候就被折腾得不轻,他这些年空顶着一个王号,其实啥权力也没有,还被借口有病,直接安置在袁州养病,这次的事情一出,他直接被禁锢了起来,说是郡王,其实就是一阶下囚。要不是武后没抓住实质上的把柄,也不能一下子搞死两个皇子,引起李治的反弹,这次李素节就得去地下见萧淑妃了。

武后一番杀鸡骇猴,顿时原本一帮蠢蠢欲动的宗室立马缩了起来,他们是想要造反不错,但是又不是想要找死!尤其,为了破除自己被软件的谣言,李治还是强打着精神又上了几次朝,之后就再次让武后临朝了。没办法,李治如今这身体是真的撑不住,多坐一会儿都头晕眼花,他需要的是静心修养,但是偏偏如今朝堂上一大堆的事情,李治自己又一直筹谋着想要打下吐蕃,根本静不下来。

李治对此也很无奈,他但凡身体再好一些,能再多活五年,也不至于是这个样子,偏偏如今这个局势,就算是他豁出命去,又能如何呢?好在李治是个很有耐心的人,横竖肉烂在锅里,所以,李治也并不着急,相反,他还直接对武后表示,阿武你尽管上,后面有朕兜着呢!有了李治的表态,武后自然是稳坐钓鱼台,下手愈发狠辣起来。

“嘿,天后娘娘这般杀下去,等到下一任皇帝掌权的时候,这天下肯定就太平了!”李悦翻看着刚刚送来的邸报,不由砸了咂嘴。

李晞坐在一边,听到李悦这般说,只觉得满头雾水:“阿耶,天后娘娘这般杀人,那些世家不要恨死她了,回头他们直接造反搅乱天下都是正常的事情,怎么反而就天下太平了呢?”

李悦瞥了李晞一眼,顺手就在他头上敲了个爆栗:“说你聪明吧,平时也显得挺聪明,怎么这会儿就开始犯蠢了?”

李晞还是没想明白,他挠了挠头,问道:“阿耶,你就跟我说说呗!”

李悦将邸报放了下来,问道:“你说这天下,什么人最多?”

李晞立马说道:“当然是百姓最多!”

李悦没好气地说道:“那不就是了吗?没人真的喜欢打仗,当然,如果打仗能有足够的好处不算,像是如今,朝廷那些将领都想要往西打呢!但是,打仗是要死人的,虽说将军难免马上死,但是打起来,死得最多的还是下面的士卒,那都是寻常百姓!他们通过打仗,能得到多少好处?这又不是秦朝那会儿,大家没别的办法,为了土地,为了财富,为了爵位,都得通过打仗才能有!可是如今呢?原本大家日子都已经过得很不错了,现在粮食便宜,大多数地方但凡是家里有点地,有点手艺,还肯卖力气,起码也能混个饱腹,既然都活得下去,那么,谁乐意出生入死呢?毕竟,寻常小卒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就不错了,更别说混到什么军功了!所以,就算是那些世家想要造反,谁跟他们造反?只怕便是他们自家的佃户仆役,都不乐意!尤其,杀了这些世家之人,朝廷就能直接没收他们的土地,这些土地回头直接就能拿来授田,又能收买一波人心。只怕回头底层的百姓巴不得这些世家去死呢,所以,天后就算是杀得再多,无非就是她的名声难听点,实际上,清理掉这一批人之后,更多的人都会因此受益,他们或许会碍于各种缘故,不会坚定地站在天后这一边,但是,打下了这样的底子之后,下一任皇帝就会很好做!”

李晞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又听李悦说道:“所以啊,你也别听那些人说什么与士大夫共天下,像是咱们这样的出身,最该记住的就是,咱们的立场不该是那些官员和士绅的,你得记住,官员杀了一批还有一批,下面的士绅嘛,也不能真的让他们坐大,真要是他们膨胀到一定的程度,那就是祸害,所以,你得记住,你的基本盘其实是下面的百姓。只要你治下一直能保证相当比例的自耕农还有小业主,他们都能够活得不错,子孙也能有上升渠道,那么,你就算是花天酒地,沉迷酒色,都不是什么问题!”

以前的时候,李悦也说过一些类似的东西,但是何曾将事情说得这般透彻,如今李悦这般一说,李晞虽说有的地方还有些懵懂,但是还是明白了许多,他用力点了点头,有些崇拜地看向了李悦:“阿耶,你真厉害,我现在已经明白许多了!”

李悦拍了拍李晞的头,说道:“光是嘴上明白没用,你得知道怎么做才行,所以啊,你啊,还有的学呢!”

李晞点了点头,他这会儿算是知道李贤到底蠢在什么地方了,典型的连自己应该坐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的蠢货,他这样的,被废了不是什么坏事。

若是武后知道李晞的想法,肯定会非常欣慰,事实上,李贤的名声一直很好,这也是他阵营里头的那些世家帮他撑起来的,实际上,比起李弘来,李贤其实真没做过几件真正为国为民的事情来,不过,对于掌握了相当一部分话语权的世家来说,他们说你行,你就是行,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

武后如今也不指望下面的儿女能够理解她了,她已经感受到了孤独,她一直就是在孤军作战,真正理解她的人其实很少。她原本对女儿寄予厚望,可惜的是,太平如今沉浸在家庭的幸福之中,虽说还维持着女兵的编制,但是俨然已经变成了样子货,几乎忘记了曾经的豪言壮语。

若是明珠肯将自己的壮举说给太平听,太平大概会醒悟过来,可惜的是,这些消息,在闽越那边是严格保密的。大家都不希望这事泄露出去,回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武后还是想到了李悦,几个孩子之中,她在李悦身上操的心最少,得到的却是最多,这让她觉得有些遗憾,比起下面两个如今愈发像是鹌鹑一样的小儿子,反而是李悦更得她的心意。可惜的是,名义上李悦只是她的小叔子,而不是她的儿子。

好在武后也就是稍微软弱了一下,很快,她就恢复了过来。之前的杀伐决断让那些人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朝堂上如今也开始恢复了平静。而李治却觉得自己等不了了,他自觉自己身体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与吐蕃作战的事情再拖下去,只怕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毕竟,历朝历代,明面上都喊着以孝治国,所以,若是李治驾崩的时候这事还是没有解决,那么,这场仗也就到此为止了。总要等到国孝过去之后才能继续发兵,而在这个过程中,又给了吐蕃足够的喘息之机,加上吐蕃的气候问题,说不定光是气候就足以打败大唐的战士。

因此,李治果断将朝堂上几个心腹将领找了过来,表示自己想要对付吐蕃,你们给我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作为我当皇帝这么多年来最后一次灭国之战,你们必须给我一个满意的交代。

哪怕这事准备了好几年,但是谁也不敢说自己真的就有绝对的把握,毕竟,吐蕃的情况跟其他地方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虽说当年攻打突厥的时候,也曾遇到过暴风雪之类的天气,但是,草原空气并不稀薄,不会让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后来有了棉花棉布,还有其他更加保暖的军备供给,唐军对于草原乃至西域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是再多的准备,放在吐蕃都远远不够。没真的上去的人,是很难想象会遇到什么困难的。他们可能会不得不翻越雪山,据说吐蕃那里,还有很大一片的无人区,那就要面临补给上的困难。人在那里难以适应,马也未必能够适应,更别说要装备沉重的铠甲了!

就像是后世的甲方爸爸,各种奇葩的想法,做乙方的哪怕心里头恨不得将甲方打得面目全非,也得想办法满足甲方的意愿。甲方只能给乙方钱,而在这个时候,一旦战败,赔的可不是钱,而是身家性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