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 146 章(1 / 2)

加入书签

宗室的不满早就酝酿许久,还是那句话,李世民在的时候,他要面子,就算是心里不爽,但是,他可以杀儿子,却不能再杀兄弟了,毕竟,玄武门的事情一直就是他的污点,因此,即便是宗室有什么错处,李世民也只能是轻拿轻放。但是到了李治,李治可没有什么道德包袱,能娶父亲的废品为皇后的人,他能在乎多少脸面?因此,李治对宗室看得很紧,虽说不至于动辄得咎,但是宗室的日子比起以前那是愈发不好过起来。

李治起码还得看在宗室都是一家子血脉的份上呢,到了武后这边,她跟那些宗室可没什么感情,而且,宗室的存在对于武后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她巴不得李家宗室倒霉,好少掉一批会坚定地反对自己的人。宗室那边也不是什么傻瓜,一部分人造反为的是更进一步,还有一些,完全就是想要自保了。

李家正统的想法如今依旧是深入人心,所以,宗室起兵之后,那真的是从者云集,他们也跟许多世家大族勾结起来,许诺自己若是上位,会如何如何,而那些世家大族呢,也希望能够回到太宗时期,甚至很多人都觉得,李治武后两口子当政,还不如隋炀帝呢!杨广虽说也是整天喊打喊杀,但是他是个急性子,而且很多时候有些想当然,反倒是叫世家大族将杨广给予他们的打击转嫁给了百姓,反过来自身愈发壮大了起来。而李治和武后呢,看似没什么大动作,但是,他们是每一招都打在了关键之处,弄得世家如今变得不尴不尬,想要再恢复从前的辉煌几乎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新城公主一开始的时候还期盼着那些宗室能够成事,结果她很快就意识到,虽说这些宗室没有被养废,但是他们能够动员的力量相比较于朝廷来说,简直是太小了,最重要的是,就算是这样,他们互相之间人心也不齐,毕竟,大家都是庶子出身,谁比谁高贵呢?还有就是,他们骑兵可不是为了让李治一脉继续掌握朝政的,而宗室之中,分歧也很明显,李渊的儿子显然不愿意让李世民的儿子占便宜,李治的那几个儿子前些年被武后和李治的手段弄得吓破了胆子,这些事情他们真的是不敢掺和,但是被裹挟着加入其中之后,自然也不愿意做傀儡,为他人做嫁衣。

这样的矛盾重重,他们能够成事,那才叫见鬼了!

武后也是大胆启用了新人,她如今信不过之前那些将领了,毕竟,他们都是李治甚至是李世民时期被提拔上来的,自然是对李唐更加忠心,所以,武后更喜欢提拔一些寒门出身,甚至是胡人出身的将领,这些人自然知道,若是一直叫老一辈的人顶在前头,他们想要出头,那真的是千难万难。没办法,大唐起码在十年内,是不可能再发动对外战争的,大唐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修生养息,消化安东安西还有草原上的大片土地,甚至高原那边也需要源源不断地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战功,那么只能寄希望于平叛,若是李旦顺顺利利掌握了朝政,那么,许多就算是有心作乱的人也只能是消停下来,对于这些武将来说,无疑是少了一条青云之路。

虽说这么说起来,显得那些人心怀私心,有些卑劣,但事实就是如此,如今相当一部分的利益与武后是一致的,他们就算是受过李家的恩惠,但是他们也会辩解表示,太后就是李家妇,就算是一时太后掌权,但是,亲生的儿子还是姓李,就算是一时改了姓,以后还是得认祖归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就心安理得地站在了武后这一边,还得劝那些站在李唐正统这边的人暂且忍耐,毕竟,太后都是六十出头的人了,她再如何折腾,还能再折腾几年了,忍过这几年,他们自然也可以拥立新君,到时候岂不是皆大欢喜?

新城公主暂时还没想到这么远,她只是意识到了这些宗室起兵的结局,无非就是失败被杀,新城公主原本想要鼓动李悦起兵北上,但是在看到闽越这边大家一门心思奋斗致富的情况,新城公主又将话咽了回去。闽越这边真要说起来,他们认的就是李悦,他们对李唐未必有多少认可,在李悦到来之前,闽越人过的日子如今想起来简直不像是人过的日子,他们自然感受不到朝廷的什么恩泽,谁会想着为了朝廷效力。而李悦呢,他很早就表现出了不愿意掺和朝政的心思,这让新城公主难免有了一种猜想。

“你是不是早就预料到这一点了?”新城公主想到当年那个谶语,不由探究地看向了李悦。

据说当年太史令李淳风给大唐的国运做了一个卜算,最后得出了“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的结论,那时候,谁能想到这居然是字面上的意思呢?因此,李世民那时候解读一番之后,在知道身边的将领李君羡曾经有个“五娘子”的小名之后,就二话不说干掉了李君羡。这年头,谶语之说还是很流行的,就像是杨广那会儿,有个所谓的“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的谶语,杨广因此很是大杀特杀了一番,便是李浑这个邺国公也被杀了,将李渊吓得半死,各种装傻,这才从杨广的屠刀下逃脱。但是最终,还是李渊这一支得了天下,这句谶语自然是应验了。因为这个缘故,李世民对这种事情也很上心,但是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武居然是个女人。

而到了如今,天下又开始流传起了这个谶语,显然是武后在命人造势,闽越这边消息其实一直很灵通,新城公主自然也听到了,但是想到这么多年来李悦的所作所为,新城公主难免有了一些猜测,她当下就怀疑李悦早有预感,因此才不肯掺和到皇权更迭之中。

李悦见新城公主那般神情,顿时有些哑然,他总不能说,我是穿越的,早知道武后将来会做女皇吧,到时候,新城公主不怀疑她是失心疯才怪!因此,李悦只是有些无奈地说道:“谁能知道时局会变成这个模样呢,当初我还觉得李弘板上钉钉能登基呢!”

新城公主半信半疑,但是心里却是愈发焦躁起来。

李悦劝道:“阿姐,天塌下来自然有高个子顶着,你暂且宽心,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新城公主很想要发火,但是看着李悦一副关切的模样,一肚子的火气又被浇灭了,她只得烦躁地说道:“如今哪里还能安心呢?还高个子,我是大唐长公主,怎么着也算高个子了,但是,还有谁能帮我挡着?”说到这里,她不由怀念起了李治,不管怎么说,新城公主这些年来能过上如斯滋润的日子,自然少不了李治的纵容,但是再一想,武后能有今日,其实也是李治纵容出来的,这般一想,新城公主自然愈发烦心起来。

李悦确定了新城公不会突然就跑路,这才让新城公主先安心休息,自己身心俱疲地回去了。

杨瑶这些日子也是在为中原发生的种种咂舌不已,谁能想到,先帝驾崩没多久,居然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呢?眼看着武后就要成为女皇了,杨瑶心情复杂不已,她几乎可以预料到,武后登基之后朝野上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别的不说,心慈手软这种事情,绝对跟武后无缘,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武后上位头几年,肯定要掀起许多腥风血雨,这么一算,闽越绝对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

杨瑶很快就忽视了中原的乱局,一下子变得踌躇满志起来:“十五郎,如今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啊!”大多数百姓都是不想要打仗的,因为但凡是遇到这种事情,哪怕家里没人从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别的不说,如今大唐的军粮有相当一部分特色货物都是找闽越这边采购的,如今打起来了,闽越这边自然不能给那些叛军卖军粮,而为了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他们就得在民间正粮。有道是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很多时候,官军做事比起流贼更加不择手段。除了要征粮,还要征召百姓修建工事,运送辎重等。等到战后,这些百姓说不定还得被扣一个从贼的罪名,之后嘛,自然是剥夺财产,还有各种惩罚。所以,面对战争,许多百姓能做的其实也就是一个字:逃!

在这样的情况下,闽越就可以趁机大肆吸引移民,加大对外开发力度。这般一想,杨瑶居然也跟那些急于立功的将领一样,希望战争能够多持续一段时间了!

李悦点了点头,也别怪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实际上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他们不可能为了这事拉着闽越也参与到这个行列之中,闽越是真的缺人,不能浪费在这种无谓的战争之中。至于那边到底是谁称帝,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按照当初的约定,距离他们撤出闽越,正式迁往琉球也不过就是五年时间,之后,中原发生什么事情,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倒是日后,大唐天子无道,天下大乱的时候,李悦的后人倒是可以以挽救天倾的名义,再续大唐也好,另立新朝也好,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而现在嘛,天下整体人心思定,别看那些世家如今都在暗地里头支持那些宗室,但是真让他们如同隋末一样,掀起那样程度的战事,他们也是不肯干的,毕竟,大家如今更多的利益都在安东安西那里,真要是战事变得严重起来,朝廷肯定要调遣安东安西的军队,到时候,他们在那里的利益如何能够得到保证呢?

所以,对于闽越来说,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吸收更多的人口,至于其他的事情,闽越完全可以置身事外。

而对于新城公主来说,她如今也已经只能是心里狂怒了,她本心自然是希望大唐还在李治一脉的手中,但是,真要是被武后篡了大唐,杀绝了李家宗室,反过来推武家上位,那新城公主宁愿是宗室里头那些庶出的兄弟甚至是叔叔们拨乱反正。

新城公主倒是想要权衡一下利弊,但是,如今的战况其实对那些宗室来说非常不利,败亡也就是时间的事情,李悦又摆明了不想掺和,新城公主一个嫡出的公主,名义上倒是有号召力,但是她真要是跳出去,新城公主盘算了一周,居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合适的盟友,她也只能是偃旗息鼓。

事实上,与新城公主心思差不多的还有其他公主,她们毕竟也是李家的血脉,虽说出嫁了,但是,在礼法上头,她们依旧是宗室,她们的子女就算是外姓,起码在一两代以内,犯了什么错处,能够处置他们的也是宗室的法度,而不是国法。真要是叫武后成了事,她们这个公主的位置就不值钱了。

可惜的是,这些公主又能如何呢?她们手里无兵无权,总不能带着一帮家丁就去起事吧!像是高阳公主,如今就在犹豫不决,按照本心,她自然要捍卫李家的江山,但是呢,房遗爱其实没这个想法,都是做臣子,给李家做和给武家做,其实也没太大区别,无非就是看谁给的好处足够多罢了!甚至,房遗爱其实心里头还有些幸灾乐祸的心思,毕竟,他当年的确是坐了相当一段时间冷板凳的,父亲当年有多受恩遇,父亲去世之后,房家就开始受到了冷落,难免叫房家兄弟几个生出“用着朝前,用不着朝后”的想法。当然,在这个时候,他们是不会去考虑自身的能力比起亲爹不知道差了多远的。

另外,李敬业的遭遇也让房遗爱有些心有余悸,毕竟,李绩这一脉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明眼人都知道,结果轮到李敬业,是真没受到什么重用,这也是李敬业悍然造反的缘故之一,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又看不到多少希望。大唐这些功勋之后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当年封爵的时候,都表示功臣和功臣之后必然与国同休,实际上,从隋朝的时候开始,爵位这玩意就没那么值钱了,别说是外臣了,就算是宗室,封爵也没多少是实封,功勋之后虽说不至于老子英雄儿混蛋,但是,这些二代们在仕途方面是真的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很多人的巅峰也就是一地刺史,这个也就是听起来好听,实际上,刺史的实权就是那么多,毕竟太平盛世的时候,刺史不可能真正独掌一州大权。算起来也就是程处亮当年因为有机会跟着程知节上战场,才算是混得不错,又沾了尚公主的光,死了能追封一个郡王。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遗爱真没为了老李家碰石头的意思,而且,随着那些宗亲的失败,房遗爱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薛顗被杀了!”高阳公主毫无仪态地坐了下来,神情烦躁,“那可是城阳姐姐的嫡长子!不光如此,薛绪和薛绍也被牵连了!”

“薛绍可是太平的驸马!”房遗爱顿时也坐不住了,“太后就一点也不考虑太平的感受?”

高阳轻哼了一声,说道:“其实我听说当初这门婚事太后就不同意,是先帝看在城阳姐姐的面子上赐的婚!如今正好被太后抓住了机会!”

“那咱们该怎么办?”房遗爱皱眉说道。

高阳公主咬了咬嘴唇,差点将下唇咬出血来,思来想去,她最终神情变得颓然了起来:“还能怎么办?咱们就狸奴一个孩子!他不是什么太有出息的,我只盼着他能一辈子平平安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