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一百三十九章(2 / 2)

加入书签

        这家伙简直是考神转世!

        安林在旁边说:“而且这和学士不仅才学好,监考也公道,以前每次贡院放榜,因为争议太大,常常有举子围堵贡院大门,贡院不得不每次放榜时紧锁大门,可自从和学士主持监考以来,众人却皆服气,贡院大门都不用上锁,所以朝廷就经常让和学士主持科举。”

        林风听了咂舌,想不到这和凝不仅断案行,监考也不错,还真是个全才。

        那看来这科举也没像他想的那么差,林风于是又拿起资料,打算看看有什么青年才俊。

        看了一会,林风挑出几个比较热门的科举人选。

        第一个是钱鄩,汴京人,这位钱公子自幼饱读诗书,少有才名,十三岁时曾在酒宴上仿前人做《两都赋》,赋成震惊四座,一时间神童之名不胫而走,也是此次进士科状元的热门人选。

        第二个是段奕,京城人,这位段公子是段枢密使旁支,不过人家这支和段枢密使不同,是文臣,这位段公子有家世有才学,也是这次进士科的热门人选。

        林风看着这个人,隐约明白段枢密使为什么提这次科举了。

        第三个是胡钰,江陵人,这位胡公子号称过目不忘,从小熟读各种经史,各种典故信手捏来,诗词作赋无一不精,十八岁就中了明经,只比和凝晚一年,而现在,这位胡公子正打算考进士,所以亦是此次进士科状元的热门人选。

        第四个是孟岐,西川人,这位孟公子极为多才多艺,弹得一手好琴,又擅作画,虽然家世不如前几个,但很早就以才气出名,是年轻一辈有名的青年才俊。

        扒拉到这,林风发现一个现象,但凡热门的,都是考进士的,而考明经的,这里就很少提。

        看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果然名不虚传!

        这进士果然比明经更难考,也更受人们追捧。

        林风又接着看剩下的。

        安林看着林风看得这么认真,不由问:“我听说你想借着这次科举找个掌书记,是不是真的?”

        “嗯!”林风一边看资料一边应了一下。

        “你真的要找掌书记?”安林一听兴奋了,“你打算找谁做你掌书记?”

        林风抬头,“这不是正在找么!”

        安林凑过来看着资料,“你看这资料顶啥用,这些有别人整理的,有自己吹捧的,没几句实话。”

        “里面的评价是没几句实话,不过出身背景却是真的,我先看看,到时也好多考虑考虑。”

        “这倒是,掌书记虽然学才很重要,可背景干净更重要,是得好好挑挑。”安林看着林风在那做功课,索性也不大他。

        林风又看了一会,把全部的资料看完,这才抬起头问:“这些举子在哪能见到?”

        “这可就说不准了,这些举子来自天南海北,到了京城,有人住店,有人投奔亲戚,还有人自己租赁房子,你要想见某个容易,可要想都见,却几乎不可能。”

        “也不用都见,这上面这些到哪容易见?”林风把挑出的纸递给安林。

        安林翻了翻,“你这挑的都是其中比较有名的,这些人应该经常参加一些诗会文会,你给我点时间,我打听一下。”

        “行,那你就帮我打听一下,到时咱们一起去看看。”

        安林听了很是兴奋,“放心,到时我陪你,你挑掌书记这么大的事,我怎么能错过。”

        林风看着兴奋地安林,“我怎么感觉你好像是在看热闹?”

        “呃,”安林被戳穿有些尴尬,“不过这也不能怪我,你知不知道你选掌书记是多大的事,以你现在的身份,中状元可没当你掌书记吃香,要知道中状元还得进翰林院从底层熬起,可当你掌书记,简直是一步冲天,现在也就是他们还不知道你挑掌书记,要是知道,肯定能折腾出许多事来!到时定然热闹不小。”

        林风听了,突然心中一动,对安林招招手,安林凑耳过来,林风小声说了两句。

        “放出风声,说本殿下要趁此科举,挑选掌书记!”

        作者有话要说:安林:这家伙唯恐天下不乱!

        今天一号,求一波浓浓的营养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