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 11 章(2 / 2)

加入书签

至于文会之后的剧情点

正如陈知意所想的那样,文会上简容确实没能如原文一般艳惊四座。

这次文会的规模颇大,文学界许多知名人士都应邀前来,盖因其举办者是燕京大学文学系主任,李友渔教授。

单听一个“燕京大学文学系主任”的名头,或许大多数人还有些不明所以,一个主任有什么了不起的?但说到他的另一个头衔——当代白话文推广的先驱者,就能明白他为什么会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

这次文会,简容作为北方文坛泰斗简儒文的女儿,小有才名的才女,当然也在邀请之列。

同时,林路留因为想要打听知己真实身份的缘故,并未返回沪市,留在了燕京,自然也被邀请参加了这次文会。

一群文人聚在一起,免不了就要就当前的实事谈论几句,而当下最受人热议的话题,自然是由《说张三》所引发的一系列骂战。

在座的人多,因此免不了有那么一两个是在报纸上隔空对骂过的,但不管在报纸上骂得有多狠,面对面的时候,大家还是表现得很有礼貌的。

比如“政治救国”派的中流砥柱们,吵到最后就很礼貌的问候了一下”实业救国“派的爹妈。

最后还是李友渔实在看不下去,站出来打了个圆场。

只不过话题已经进行到了这里,众人不免都颇有兴致的探寻起了一个问题:这位写出了《说张三》这样的大作,引起了各界大地震的容与先生,到底是哪位高驾?

“我仿佛听燕京日报的好友提起过,这篇《说张三》,竟是相放兄推荐到报社的。”说这话的人看向林路留。

“哦?竟有此事?”上座的李友渔听闻,脸上不禁起了几分兴致。

他虽然不如林路留一般,在第一时间就下场为《说张三》摇旗呐喊,但他本人也的确是这篇文章的忠实推崇者。

甚至在察觉出《说张三》行文之间,笔触还带着稍许稚嫩的时候,一度因为爱才之心,升起过收容与此人为学生的念头。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林路留身上,迫切的想要知道这容与先生的庐山真面目。

而被问到的林路留,内心想要知道容与真实身份的迫切,却比他们还要剧烈。

抿了抿唇后,林路留开口,“容与是我少年时候在南城日报任职时,结识的知己笔友,我和她只以纸笔相交,是以并不知道容与的真实姓名。”

“竟是如此?”

众人纷纷感叹,就这件事又议论了几句。

忽然有人开口,“说起来我好像听说,简小姐近来好像也在燕京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佳作?”

简容忽然被人提起,还是说的是前段时间被对比得败北之下,险些就销声匿迹的《春雨》,一时间脸色不由得有些不自然。

这让她怎么回答?承认自己就是那个被比到泥土里的g?

才女的自尊心让她不愿意就这么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因此回答得十分含糊,“不过是随意写就的,当不得什么佳作。”

她姿态端得十分漂亮,乍一听之下,只感觉这回答彷佛是在掩饰着什么似的,十分的轻描淡写、云淡风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林路留旁边的那人就嘀咕了几句,“简小姐名字里就有个容字,人好似也是在南城长大的”

这句话说得声音不大,听到的不过是几个人,但听到的人,眼里看着简容,却都是有些若有所思。

简容少年时期就随父游历欧洲,听起来的确是有这个见识写出《说张三》这样的文章的,而且人还是他燕京大学的学生一时间,李友渔看着简容的眼神,都和蔼了几分。

而林路留则更是被炸得心跳如鼓,别人不知道,他却是很清楚的,《说张三》的作者容与,的确是一位女性!

再回忆一下知己与他通信的时间点,三年前两人突然断了联系——而简容正是在那时候随父游历欧洲。

近来两人又开始通信,且信上的寄信地址正是在燕京大学附近——这正对应着简容游历欧洲归来,入学燕京大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