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2 / 2)

加入书签

天子骤然出现,房中都来不及反应,闻衍走到高太后面前,规规矩矩的朝她行礼请了安,高太后不过须臾就回过了神儿,面上稍有些不自在:“陛下来了,快些坐。”

她们正说起陛下幼时的事情,怎知陛下突然便出现了。如此稍有些在背后说小话的嫌疑,高太后自也是重规矩,要面子的,面上便有些为难情。

闻衍在钟萃旁边挑了张椅子坐下,钟萃放下手中的小衣,起身朝他行礼:“嫔妾见过陛下。”

闻衍“嗯”了声,目光放在小桌匣子上:“这是什么?”

钟萃老老实实回答:“这是太后娘娘亲自做的小衣,娘娘的绣工真好,尤其是绣上的花色,可比嫔妾绣得好多了。”

高太后年轻时德容言工可是样样精通,闻衍身为高太后嫡长子,自是再清楚不过。他去缀霞宫数次,对钟萃的绣工也知道几分,无需比较便知谁绣工更好,垂下眼,漫不经心的说了句:“以你的锈技,便是司衣处最末等的司衣宫女都比不过。”

钟萃努努嘴,小声顶撞了句:“不是,嫔妾只是绣花不行。”

这也非是因她之故,绣花需要花样子,需要不时对着花样子,跟着懂行的人才能学会的,未进宫前,钟萃在江陵侯府不得宠,哪有花样子给她的。

高太后已经多年没有动过针线了,尤其是上了年纪后,眼神早已比不得从前,连闻衍都是这些年头一回见到高太后亲自做的衣裳,他目光往匣子上看了看,钟萃一直看着,牢牢记着三姐钟蓉曾经说过的要有眼色,当下便拿了一件小衣递过去:“陛下请看。”

闻衍抬眼瞥她一眼,见她眼中虽有些讨好,与其她那些想要讨好天子的后宫嫔妃并无差别,但眼中一如既往明亮通透,仿佛单纯的只是想讨他开心一般。

闻衍心里一松,便是连自己都没发现的升出些微愉悦来,接在手上,目光刚落到小衣上,钟萃便在一旁介绍起来:“陛下请看,这几多荷花绣得多好,圆圆的,胖乎乎的,太后娘娘还绣了樱草,梅兰竹菊等花色的。连备下的尺寸都是按照陛下当年的尺寸做的。”

闻衍拿着小衣的手一顿,心中有些不悦,又很是羞恼一般,从钟萃明亮的眼眸移到瞥开目光的高太后身上,沉声说道:“胡闹。”帝王哪里是由得肆意谈论的。

高太后脸皮薄,抿了抿嘴:“哀家宫中还有些事,皇帝便先回去吧。”她又转向钟萃道,“若是得了空,便来永寿宫陪陪哀家。”便叫徐嬷嬷扶着回内殿了。

钟萃忙起身福礼,恭送太后离去。

高太后靠在软榻上,不多时,外边有动静传来,她轻轻开口:“皇帝走了?”

徐嬷嬷特意去看了眼,来回了话:“是,陛下带着钟贵人出了宫了。”她瞧着,陛下离去时虽脸上瞧不出情绪来,但想来心中还是有两分气儿的。

高太后笑了声儿,同她说:“你方才瞧见衍儿那模样没?哀家可是多年没瞧过他这般时候了,尤其是他当了太子后,悉数叫哀家把他曾用过的,顽过的都收检了,半分不再沾染,他才几岁便学得如同老头子一般,同他一般大的几位侄儿,长他几岁还知躲学出去顽呢。”

天子幼时的趣事,高太后能说,徐嬷嬷却不能说,她含笑点头,不时应和两声儿。高太后笑完,想起钟萃,也觉得稀奇:“哀家倒是没见过这等性子的,那张脸分明与那苏氏一般无二,但你端看这两人的行径,一个满是心眼子,一个老实巴交,问什么答什么,连婉言都不会,哀家冷眼瞧着,她仿佛倒是不怕陛下冷脸的。”

徐嬷嬷想了想,也道:“这钟贵人确实性子直了些,不懂得变通。”

“性子直,不懂变通,哀家说,这性子倒是不错,总比满心眼子的好。”

出了永寿宫,闻衍大步走在前边,钟萃抬了抬眼,又抚上肚子,到底没有小跑着跟上,钟萃审时度势了一番,到底慢腾腾的跟在后边,一路进了缀霞宫。

宫人忙朝天子见礼,又给钟萃端了水来,伺候她换衣,朝她嘘寒问暖的。生怕她走这一路上稍有不妥。

闻衍冷眼看着宫人们忙前忙后,等他们忙过,这才沉声开口:“取书来。”

钟萃穿着常服,坐在下首,乖巧的等着他讲书。

因着去了永寿宫,这次闻衍只讲了几句,讲了几个典故便停下了,吩咐了钟萃温习,抄写大字便要离去,钟萃老老实实点头,刚抬眼,就见陛下左手手背上有一处青痕:“陛下受伤了?”

闻衍顺着看去,淡淡的敛了眉:“些许小伤,无碍。”

“陛下稍等。”钟萃说了声儿,起身去了内殿。外边杨培弓身问询:“陛下?”

前朝事务繁忙,闻衍也不过是抽空到后宫来一会,先前在永寿宫已经耽搁了好一会了,杨培这才出言提醒。

“嗯。”闻衍却没动作,杨培也不敢催促,只心里有些着急。前殿如今还有大臣在等着的。

钟萃很快捧了瓶药膏出来,她坐到下手,掀开盖子,玉蓉膏的味道闻衍再熟悉不过,他目光在完好,如同从未动过的玉蓉膏上看过,移到钟萃身上:“怎的不用?”

钟萃用手指沾了一些,拉过闻衍的手替他在手背上敷了一层,一边老实交代:“药膏是王太医拿来的,嫔妾怕王太医拿错了,不敢用,便一直放着。”

闻衍嗤笑一声,她受伤便有太医登门送药,此等关联,若换个嫔妃,只怕早就猜到这背后的原因了,与宫中那些嫔妃相比,这钟氏着实愚笨了些。闻衍虽嫌弃,但心底却是一松,罢,若她当真学得如同其她后宫嫔妃一般阴谋算计了,此刻他倒也不会在这缀霞宫了。

“陛下怎的伤到了手?”钟萃随口问,只闻衍却不答。

前朝之事,自是不会同她说的。

玉蓉膏是宫中珍贵药膏,手背上冰凉之感传来,闻衍起了身,他负手而立,只轻轻低头便与低坐的钟萃对上:“朕走了,你好生歇息。”

钟萃忙起身,恭送他离去:“嫔妾恭送陛下。”

闻衍出了缀霞宫,尽直回了前朝。吏部尚书乌大人,工部尚书宋大人今日被召,二位大人正对陛下召见一事心中忐忑,待见了陛下后,只见陛下面上毫无表情,叫人丝毫瞧不出情绪来,却朝他们狠狠仍了本折子来,大步离开了殿中。

天子离去后,乌宋两位大人这才捡了折子,只一看,却叫两位大人眼前一黑,督察院雷坚,大理寺左少卿韩昱二位大人下潮州调查河道一事,河道事急,这两位大人快马加鞭赶了去,只些许排查,便查出工部杨大人上奏的折子非事实。

杨大人任命钦差,要沿河道从潮州一带起巡查,所记录下来后由文书们攥写,上呈,由通政司送到帝王手上,杨大人先前一份折子中所写的遥堤修筑有误,雷大人两位亲自询问过杨大人,河道四堤如今仍旧坚硬,只需照旧维护加固一番便可。

修筑和维护,虽不过二字之差,但所需物资可谓是天壤之别,杨大人若探查无误,雷大人两位核对无误,那问题便出在了攥写的文书上。只是两个字,却叫朝廷上下劳烦一番,慎重待之,闹出一场笑话来。

派去的文书是工部之人,却是由吏部推荐的,此事若是追究下来,工部吏部都躲不开责任的。乌宋两位大人心知陛下眼中容不得沙,尤其是捅出这般大的纰漏,致使朝廷上下忙碌,还派出了两位大人审查,结果却是闹出一桩误会来,心里也忍不住叫屈。

如派出文书随行这等小事,连过尚书手都不必的,如今出了事,却由他们给顶了上来。但心中又忐忑不已,怕陛下问罪,在殿中不断走来走去,直到闻衍出现,乌宋两位大人忙见礼:“陛下,此事臣等已然知晓,回去后定会彻查部中,绝不姑息。”

闻衍大步走上御案落坐,心中的怒气早便散去,现下见他们模样,倒是生了两分兴致:“绝不姑息,两位大人不妨说说,如何个不姑息法?”

乌宋两位哪里想到这般久远的,何况各部的同僚或是天子门生,从科举中而来,或是蒙祖荫推荐而来,都不是好相与的,一步错便容易得罪了人,落了个政敌。同朝为官,若非生死大仇,都会留下一线的:“这”

闻衍冷哼一声,“结党营私,官官相护,身为尚书,尚不能担起一部之责,叫朕又如何能把各部尚书交由你等?”

乌宋两位大人背脊落下一身冷汗,陛下的话虽不重,但却宛若警钟一般,声声敲在他们耳里,叫人震耳发聩,醍醐灌顶,皆俯首叩拜:“微臣知罪。”

过了半晌,闻衍这才开口:“起来吧。”他敛下眉,缓缓沉声开口:“河道事宜关乎天下黎明百姓,当不起半丝轻慢,若有胆敢贪图河道银两,与军需贪腐同论!你等皆参与河道事宜,虽非直授,却有监督行事不周之罪,两部深联,若一日生出更大的事,朕岂非会见你们相互推诿的?”

乌宋两位大人还要开口,闻衍抬了手:“朕心中已有决断,来日将召内阁重议河道巡管一事,退下吧。”

闻衍把河道巡管一事单独划分了出来,有专职专管官员负责,无需由工部每年派遣钦差巡查,河道事大,朝中要新立官职,内阁和六部几番商讨,立新官职,到由何人上任,如何接替,下边该如何配合等,足足议了三月才彻底定下。

正是炎热之时,宫中嫔妃们皆足不出户了,殿中都摆上了冰盆。缀霞宫因着特殊,内务处不敢多上了冰盆,只能少少的给添置,若非不是有树林子遮掩,缀霞宫也该同其他宫一样燥热烦闷了。

绕是有冰盆,有树林子挡着,钟萃挺着大肚子仍是觉着燥热,偏生秋夏两位嬷嬷还说了,为了腹中皇子好,她连用的水都是能入口的温水,每到晌午,小憩后总是会背心汗湿,芸香几个只得轮流替她摇扇引风。

倒是天子,每隔三两日来一回,穿戴齐整,宛若闲庭信步一般,叫钟萃看得十分艳羡。

前朝,河道事宜商定,诸位大人告退,只余下彭范二位大人,近日工部贡上一种摇风机,比用蒲扇摇风倒是便宜一些,闻衍近日正为缀霞宫叫热而愁心,工部贡上这,立时便叫人给送去了缀霞宫。

念着两位太傅年事已高,又为启蒙恩师,闻衍便也为他们准备了两架:“等下两位太傅便可带回去,也好好享用一番。”

彭范两位太傅自是谢恩。

闻衍摆摆手,说起了其他:“二位太傅觉得前岁的新科状元顾元舜如何?”

彭范两位太傅不妨天子问及这个,想了想才回答:“小顾大人出身好,又是前岁的新科状元,如今在翰林当值,文采自是极佳,假以时日定能成为朝中栋梁之材。”

闻衍也是考虑许久才选中这位,见两位太傅也没意见,他倒不曾隐瞒:“朕打算好生磨砺他一番,待皇长子到启蒙之龄,便点顾元舜为他的先生。”

彭范两位太傅万万想不到陛下提及小顾大人是为了皇长子,当下便说:“陛下,皇长子之事并非现在就议,离皇长子启蒙还有数年,不妨再等等看。”

“若是等长大,到启蒙之龄了,岂不是只能随手一点了?这极是不妥,朕当年由二位先生教导,也是数年前便定下了的。”

范太傅稍古板些,当即便道:“这二者岂可混为一谈,陛下为嫡长子,而皇长子则为庶长子,嫡庶有别,自古便有三纲五常,若是对庶子便这般大动干戈,陛下至以后的嫡子为何处?”

闻衍顿时沉下脸。

彭太傅拉了范太傅一把,打起来圆场:“陛下,范大人也非是这个意思,只如今钟贵人肚子里的龙嗣尚不知男女,一切皆有变数,不如等皇长子诞下后再议。”

范太傅一把抽回袖子,却是照旧说道:“陛下每隔三两日便前往缀霞宫教学,屡次为皇长子筹谋打算,如今还照嫡子之待遇行事,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谨记嫡庶有别才是。”

闻衍眼神锐利,直直看向范太傅:“太傅,你逾越了!”

闻衍是看着钟萃的肚子一点点变大,从一开始的闲来无事去教学,到固定去,从看着钟氏肚子变大,行动艰难,到亲自体会到皇长子在母体里朝他伸伸小腿,像是在回应他这个父皇一般,越发叫他上心,慢慢倾注心血,到每一步都想为他筹谋安排好。

他几乎是全程参与了他蜕变的过程,如同钟萃一般体验到孕育,养育的不易,如此倾注心血当真是头一遭,闻衍心知肚明,便是未来的嫡子,也绝不会有这般叫他关注的。这份心思他一直埋在心底,如今竟贸然叫范太傅揭穿,闻衍心中十分恼怒。

天子何等重规矩,范太傅之言却戳破了天子假象,叫他宛若自毁诺言一般。

范太傅却不惧,他甚至说:“陛下不该倾注如此之多,权势之于任何人都宛若蜜糖,陛下又怎知如今的宠爱,不会令她人生了贪念,企图要得更多,而后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

“够了!”闻衍喝斥一声,目光沉沉:“太傅,你管得多了些。”念着启蒙情分,闻衍到底顾忌两分。

范太傅还要说,闻衍已经从御案上走下来,甩了宽袖走了。彭太傅没好气的看着人:“这种事岂能这般横冲直撞的说,陛下对皇长子上心你又不是才知这一两日。”

范太傅瞪他一眼:“陛下都要为皇长子寻先生了,此时不说何时说?等陛下全然偏袒一边的时候说?你忘了当年先帝是如何偏袒庶子的了?”

闻衍下意识到了缀霞宫。钟萃等人正对才送来的摇风机好奇,见他来,纷纷朝他行礼,钟萃如今身子不便,闻衍已经免了她的礼,早两月钟萃还去永寿宫陪了高太后,如今却是不去了。

摇风机被启动,引来的风比蒲扇等可大多了,钟萃仰着小脸,舒服的喟叹了一口,天子到缀霞宫,第一件事必然是上课,宫人们上了茶水冷饮便纷纷告退。

闻衍照旧捧了书讲了一段,又问过了钟萃今日的作息来,这才往后靠在椅上闭目养神,脑海中,范太傅的话不断的向他诘问而来,闻衍仿若见到了先帝,他不齿冷笑,笑他到底步了他的后尘。

闻衍蓦然睁眼,钟萃小心翼翼的看过去,正觉得今日的陛下有几分奇怪,便听他问了句:“朕问你一个问题?”

钟萃还当是陛下要考校她功课,端正坐着,轻轻点点头:“陛下请讲。”

闻衍看着人,脸上极淡,他目光定定看着人,又仿佛在审视一般:“嫡与庶,孰高?嫡与庶,有何区别?”

钟萃一愣,脸色黯了下来,她抿了抿嘴:“嫡高与庶。”

事实就是如此,嫡子女高于庶子女,无论庶子女才学多高,有多努力,出身总是他们身上的一道污点,在谈及嫡庶时,总会矮别人一头。

可是,谁愿意成为庶子女呢?

风有些大,扬起钟萃的一缕发,叫她心中都跟着飞扬起来一般,下意识张了嘴:“可是陛下,谁愿意成为庶子女呢?谁愿意自己天生矮别人一头呢?若不是卖身做妾,为何会诞下庶子女来?若不是娶妾生子,又如何有庶子女来?”

闻衍幼时便敢质疑书中所言,自是大胆的:“所以呢?”

钟萃仿佛心中有一股气,这股气从上辈子带到了这辈子,叫她所有的埋怨不公都通通压制了下去,她一字一句的:“陛下与我讲过泰伯典故,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可见先民圣贤是以德论品行,而非以身份论品行。”钟萃咬咬牙,到底把话说了出来:“嫔妾认为,嫡与庶,没有区别!”

闻衍眼眸微眯,目光格外凌厉,周身威严赫赫,缓缓沉声:“你可知你在说甚?”

钟萃轻轻点了个头。

“放肆!你好大的胆子!”闻衍扔下书,断然起身,脸色一片沉怒。没有区别,没有区别,如果没有区别,那这皇位便人人皆可得知,如何还有妄图染指,如何还有伦理纲常,长幼有序,嫡为先,庶为次!

范太傅的话犹言再耳,仿佛印证了他的话,帝王的恩宠,到底是叫她生出了过多的心思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