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云上城(1 / 2)

加入书签

青州,作为北方三州之一,却并不推崇武学,而是更加提倡儒家治学。

这里所说的儒家文学,乃是文道,是如何利用儒学来治国安邦。

正因如此,青州在北方三州之中,算是一个异类。

放眼整个大舜王朝,也是唯一一个不提倡儒家修行的州。

为何?因为青州数百年前,出了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张穆白。

此人学问极高,高到什么程度?高到大舜朝三大书院的院长,都曾亲自登门拜访,邀请他担任学院教习夫子。

但是无一例外,都被他婉拒了。

大舜朝老皇帝也曾主动招揽,依旧被拒绝。

就是这样一位读书人,在青州有着极高的名望。

因为,他门下弟子无数,很多都成为了大舜朝文官中的中流砥柱。

而整个青州官场,几乎全部都是此人的门生。

可想而知,张穆白在青州的名声有多旺。

张穆白广收门徒,主要教授事功学说,而非儒家修炼之道。

当然,三大书院之首的问天书院,也有类似的课程,但是与张穆白的广收门徒、极度推崇相比,在事功学说之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有人说,张穆白是另一个层面的儒家圣人,只是偏离武道,倾向于文道。

对于这样一个说法,有不少人持赞同意见。

当然也有人认为,将张穆白捧得如此之高,是有些过了,毕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不能与真正的儒家圣人相提并论。

正因为如此,张穆白在大舜王朝的声誉,一直都有着很大的争议。

但是在他的家乡青州,却并不存在这种争议,有的只是无上的赞誉。

为何?因为青州的官员,在他的悉心教导之下,都成为了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

要知道,青州作为北方三州之一,数百年前也是荒凉清贫的景象。

可是自从张穆白横空出世以后,这种局面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招农家修士,在青州大肆开拓良田,种植草木庄稼,大大改善了青州原本比较恶劣的环境。

开挖了一条人工大河“白水河”,从太白峰引水而下,几乎贯穿了整个青州。解决了困扰了青州无数年的缺水问题。

开办大量私塾,让蒙童入学识字读书,不再以一亩三分地为人生展望。

提高商人地位,让更多人开始经商致富,改变自我命运。

一系列的措施,都将“事功”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有人曾说,这便是张穆白的儒学宗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青州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富足,家境殷实,让青州成为了真正的塞上江南。

青州百姓,又怎能不歌颂这位儒家大能?

或许正是因为此人的巨大功德,天道为其赐下了一片七彩祥云,其上建造了一座繁荣城池———云上城。

云上城位于青州的东部地带,东临白水河,南靠天明山,下方则是青州第一大湖:博远湖。

云上城与外界来往,主要依靠几艘小型飞舟,来往于七彩祥云与地面之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