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康熙的猜忌(2 / 2)

加入书签

        谷灡

        且不说玉柱的亲阿玛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了,单单是御前领班带刀一等虾,就值得整个老三家里人的尊重。

        有资格赏玉柱的人,只能是今上!

        魏珠比谁都清楚,康熙从未正眼看过弘晟。

        一向低调精明的老三,竟然有弘晟这种傻得可爱的蠢儿子,实在是咄咄怪事。

        玉柱的手下侍卫们,嘴巴闭得死紧,脑子却不约而同的闪过同一个念头:好竹出歹笋。

        老三,那可是出了名的文武双全。他不仅可挽三石弓,还有本事编篡《古今图书集成》。

        这是有多厉害?

        《古今图书集成》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没办法,虎父犬子尔!

        玉柱才懒得和弘晟一般见识呢,压根就不需要他出手,弘晟这小子就是个坑死亲爹的大逗逼。

        比试过骑射之后,老三把他手下的门客,诸如陈梦雷、杨文言、周昌言等人,都召集到一起,陪着康熙吟诗作词,谈论律历。

        玉柱只要看见了白发苍苍的陈梦雷,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他的乡试座师李光地。

        李光地确实是个官场老狐狸,不过,人品却很差劲,完全不值得深交。

        和陈梦雷的异常憔悴不同,李光地保养得极好,不仅精神健旺,而且少有白发。

        此前,玉柱知道陈梦雷,却很不熟悉杨文言。

        在老三府里,接触过杨文言之后,玉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杨老兄也是附逆于耿精忠,和陈梦雷一起被清兵抓来的京城。

        但是,杨文言是典型的江南人,能屈能伸。他不仅没有得罪李光地,反而主动替李光地编了本书,即《历象本要》。

        康熙的兴致很高,当场做了好几首诗。

        玉柱明知道,御制诗的质量很差劲,也必须昧着良心,大肆吹捧康熙的诗词,真乃精妙绝伦也!

        回宫的路上,康熙问玉柱:“你觉得老三如何?”

        嘿嘿,值此选立新太子之际,康熙问老三如何,这不是故意给玉柱挖坑么?

        “天子家事,臣下安敢妄言?”玉柱还是老套路,以不变应万变,打死不掺合皇帝的家务事。

        “方才,老三请立弘晟为世子,朕没答应。”康熙的年纪越大,说话越是跳跃。

        幸好,玉柱已经适应了康熙的说话风格,便只是憨笑,却死死的闭紧了嘴巴,打死不肯说半个字。

        在皇帝身边,喜欢多嘴多舌的近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康熙很了解玉柱的脾气,这小子的嘴巴极严,可谓是密不透风,拿刀子都撬不开他的唇。

        说来也很奇怪,玉柱越是不喜欢多话,康熙偏偏还就喜欢和他唠叨一些家务事。

        和康熙相处的越久,玉柱越理解康熙的孤独和苦闷。

        常言说得好,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至高皇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真理:高处不胜寒!

        晚年的康熙,时刻要防备着儿子们,搞出玄武门之变的老把戏,精神上也就异常之紧张。

        就玉柱在宫里的这段日子,近距离的观察之下,康熙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了。

        玉柱半夜带人巡查的时候,经常性的看见,康熙的寝宫里亮着灯光。

        只有皇帝身边的近臣才可能知道,康熙睡觉的时候,怕光,喜黑。

        “听说,轩玉已经会走路了?”康熙东扯西拉一番,最终问到了玉柱的嫡长子身上。

        玉柱心中微微一动,便笑着说:“不瞒您说,犬子不过是偶尔能站起来而已,站得也很不稳当。”

        康熙点点头,说:“等他略长几岁,就送到我的身边来吧,我替你养一阵子,可好?”

        尼玛,康麻子都这么说了,玉柱能够说啥?

        “哟,    那可太好了,犬子在您的身边,只须待上数月,保准脱胎换骨。”玉柱嘴上奉承着康熙,心里却在想,他儿子还这么小,就被康熙惦记上了,难道发生了他不知道的大事?

        等回宫之后,玉柱才知道,武卫营的人,和骁骑营的人,因为一点点小事,起了冲突。

        起初,武卫营的人数少,吃了点亏。

        但是,武卫营的人,吹响了集合的哨子。眨个眼的工夫,武卫营就聚集了几百人之多,把骁骑营的人,打得鬼哭狼嚎,满地找牙。

        唉,玉柱千算万算,偏偏算漏了一点:武卫营里格外讲究团结的气势,竟然惹来了康熙的猜忌。

        这么一来,玉柱的嫡长子,还不满一岁的轩玉,就被康熙盯上了。

        将来,轩玉很可能就是留在康熙身边的人质了。

        (PS:凌晨四点半,终于码完了加更,本月最后一天了,求赏月票的支持和鼓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