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庞大的亲友团们(2 / 2)

加入书签

大家非常现代的答,“想。”

“好的,这就开始。”

清瑶从最上边的洞里伸了胳膊下去,在箱子里一阵搅和,下边的人屏住了呼吸,不错眼的盯着瞅。

这样的透明玻璃,让清瑶的摸签行为无所遁形,一点暗箱操作都没有,就是拼缘分的事。

清瑶随即摸了一根签,慢悠悠地拿了出来。

“我来看看,第一个人是谁呢,2号厂,刘月娥,在哪里,举手示意。”

二号厂就是卫生巾厂,有一个穿着靛青瑟工作服的女人站了起来,她没想到这样的好事能落到自己头上,不敢置信的连忙伸出一只手举起来,另一只则是紧紧的捂住了嘴。

“好的,一会儿抽中的去耀祖那里登记一下,咱们继续……”

这样,清瑶一共抽了三十个签,马家村的村民之中还有一户女儿跟父亲都中了奖,可惜名额不得转让,不过也足够他们傻乐了。

虽然没抽中的十分失落,清瑶也按户发了一提卫生纸,以示安慰。

大家看了热闹,也算欢欢喜喜的归家去了。

不出意料,大家回家的路上谈论的都是今天的这场迎新会。

这边在说房子跟工钱的问题。

“咱们少爷可真是好人,我在镇上做伙计的时候,一年到头才给我放几天假,平时生个病都不敢歇着,因为要扣工钱。”

“可不是嘛,咱们还有农忙假,一点也不耽误种地,我爹以前一直偏心我大哥一家,你知道的,全家供他一人读书,现在后悔的要死,早分家就能多分房子了。”

“不是还要干五年的嘛,五年之后房子才归呢嘛。”

“那房子我可是见了,比现在住的总体来说缩小了很多,但是独门独院的,可好了,我现在就恨不得搬过去了,可惜其他的都还没开始建呢。”

那边再说女娃的问题。

“我大女儿就是因为生孩子太早了,身体受不住去了的,可怜我那外孙没了亲生娘亲照拂,也不知道现在过的什么样子了。”

说话的人说道伤心事,抿着袖子擦了擦眼睛。

“我觉得少爷真的大善人,除了人长的……咳咳,我娘家的侄女与少爷年纪相仿,可惜我自知我那侄女配不上,不敢开口。”

“李嫂子,不是你一个人这样想过,我听说镇上的好多富户都有意把女人嫁给少爷,只是少爷今年才十五,还上无长辈,一时之间,没人开这个口。”

提亲都不知道该找人提亲,庄里都是下人,厂子又都是员工,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也不是人家的直系长辈,当真难死了这些人。

“我听说刘员外已经属意咱们家少爷了,我婆婆的姐姐家就在镇上,她儿子的表哥就在刘员外家做管事的,这是刘员外亲口说的,好像只等咱们少爷中了秀才,不管年纪小不小,都打算先定下来。”

“要我说,赵家镇的姑娘们可配不上王少爷,除了样貌,就是配高门贵女,我觉得都使得。”

“也不知道日后是哪家的千金能做得了咱们的夫人,像少爷如此为咱们女人着想的男人简直凤毛麟角,多稀罕啊,我可羡慕坏了。”

“哎哎,别乱说,庄子上可还有个姨娘呢。”

“要叫雪姑娘,人家都这么叫了,我看啊,等新夫人坐稳了,这雪姑娘可就惨咯。”

“怎么能呢,这可是少爷心尖子上的人物,你没看那衣服这月都做了七八身了!”

聊着聊着,大家歪了话题,开始八卦起清瑶的婚姻大事。

“我看啊,少爷也是多情之人,少不得要享那齐人之福啦。”有人感叹道。

“怎么?你也想啊,可是人家不要你。”另一人跟她不太对付,就出言讽刺。

这人被戳中了心思,她是赵家村十里八乡都数得上美丽的人,万一少爷就喜欢她这个模样呢,怎么就不能想想了。

“怎么着?不要我,可也不会要你,你也不瞧瞧你长的那……”

有人做着和事佬,“行了行了,你俩怎么见面就掐,咱们不是说新福利的事嘛,怎么说这上了,走走,下午放假,家里一堆活等着干呢。”

这就是一个小插曲,风一吹就过了,百姓的生活就是这么平淡中带点激情,生活有了奔头,自然本来平静的湖水就有了起伏。时光匆匆,转瞬一个多月的就过去了。

赵家镇一共有五名童生去阳城考试,到阳城车马要行驶一天一夜。

阳城与赵家镇没有山匪,但是为了安全着想,几个学子的父母便想结伴而行。

除了与清瑶相熟的陈呆呆,剩下的三名学子都是认识的。

韦家麟的亲哥哥韦家麒子便是上一届的廪生,才华十分出众,也是镇上那个只教富人子女私塾的老师,这届的案首被陈呆呆夺走,他颇不服气,发誓要在府试中找回场子。

另两人一人叫赵敬先,家里是镇上开书斋的,打识字起就开始摸书。

另一人是五人里边年龄最大的,叫王汝海,说起来这人还跟清瑶有点关系。

原主不是有个牢头堂叔父嘛,这人是她堂叔父的养子。

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没钱没人,堂叔父还带着这人又出钱又出力的。

可是吧,王汝海这人当初来的时候十分瞧不起清瑶,话里话外觉得这是一门穷亲戚。

还十分排斥清瑶,打秋风的话音始终挂在嘴边。

清瑶的堂叔父说了他几句,他还敢对着堂叔父甩脸子走了。

看着堂叔父黯然地神情,清瑶也大概了解了这人的品性。

王汝海不待见清瑶,自然不肯跟他一路结伴走着走,他倒是联系了韦家麟,可是人家韦家麟跟赵敬先是好友,俩人要结伴同行。

赵敬先与陈呆呆的父亲家又是世交,他们就打算跟陈家的车队一块走,陈父又十分信任清瑶,非要让儿子跟清瑶凑一块。

最后,五人的车队,谁也没抛弃谁,大家一块出发了。

只是,这清瑶的家属团略微庞大了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