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章 心理学专家(2 / 2)

加入书签

但是,刘牧樵不准备开设门诊,他更不想做心理治疗师,理由很简单。

一,心理治疗是他拥有的医学技能中水平最差的之一,只是专家水平,在他看来,档次太低。

二是心理治疗太费时间,治疗一个病人最少也要15分钟,还可能需要做几次,效率太低。

因为这两个原因,他不准备接受太多人的请求,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想考虑在心理学治疗方面发展。

不过,这世上,并不是你不想做的事就可以不做,有一个特殊病人找上门来了。

老杨的副手,一个女领导,老杨的左右手。

老杨亲自打电话来要刘牧樵帮忙治疗。

这位女领导叫姜晓梅,今年才48岁,属于年轻有为的,今后还可能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焦虑、恐惧、多疑……”

她很清楚自己的毛病,没等刘牧樵询问分析,她就已经把自己的症状概括出来了。

不过,这不能作数,医生所说的症状,与患者自己归纳的症状不一定吻合,所以刘牧樵要重新问病史。

一个一个地分析。

姜晓梅素质比较高,她总结的症状基本上得到了刘牧樵的认可。

“其实,你现在所谓的症状都是很正常的表现,不仅仅是你有,其他人也有,只是,你认为是一种病状,而其他人则认为这是正常的事情。你这种症候,可以治疗,也可以不治疗。”

刘牧樵首先就必须降低患者对自我疾病的认知等级,就是说,减轻患者的痛苦指数。

这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

心理治疗和吃药打针不同,他每一句话其实有可能都是在治疗。

“不不,刘教授,你一定要帮我治疗,我很恐惧,怕工作做得不好,怕领导批评,怕别人陷害……”姜晓梅说了很多内心话。

刘牧樵认真聆听。

聆听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你继续说,心里的苦,你都讲给我听,病不忌医,有什么就讲什么。”刘牧樵鼓励她。

姜晓梅讲了很多,虽然有些事她也不能直说,但是,她还是用隐晦的语言讲给刘牧樵听。

每当这个时候,刘牧樵都会点头说:“嗯,我听懂了,你继续。”

就这样,刘牧樵听了两个小时。

可以说,姜晓梅酣畅淋漓地向刘牧樵倾诉了近两小时,她的心情好了很多,等候刘牧樵帮她治疗。

“你的病,很容易治疗,不过你必须理解,有些症候,确实不是病,它今后还会存在,你要与它共存。或者这么说吧,我们是人类,人类是有意识的,是有思想的。你不能不允许思想的存在。是人,你就必须承认你会嫉妒,会有仇恨,会有焦虑,会有恐惧。同样,你也要允许别人也有同样的症候。现在,你要克服的就是,不要在意这些,不要为这些感到焦虑……”

姜晓梅似乎明白了,她的精神一震。

她突然发现,眼前的光线明亮了,心头的压抑没有了。

“我好像好了很多了,我心头的千斤石头好像飞走了,这应该是好了的表现吧?”她又追问一句,“需要药物吗?我努力按你说的做。要是有药物,我就更会有信心。”

刘牧樵笑了笑,说:“好的,我给你一副中药,吃7天。另外,我给你开一种药,黛力新,有助于你的睡眠,还能提升你的精神,减轻忧虑。”

姜晓梅很高兴离开了安泰医院。

她突然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别人面前,老杨兴奋地说,“姜晓梅呀,你如果是一直以现在的面貌出现,我估计你用不了3年,我们就会平起平坐了。好,就是这样,这才是你应该的美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