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自脑补(中):天子另有深意(2 / 2)

加入书签

刘备闻言,愈发的为难了起来。

说实在的,如果是他自己选,他倒是宁愿与这贾、张二人为善,不就是在关中养一些马匹么,让了也就让了。

但作为幽州派实际的首领党魁,身边还跟着那么多的兄弟呢,那还有一个要跟他同上一条船的关羽呢,人家也是县侯,幽州能有这样体量的官营作坊,容得下俩县侯么?

这个选择,可是关乎于子孙万代的。

法正见状,却是大口地喝了一口烈酒,出言道:“主公若是选了关中,而不选幽州,恐怕就不止是交恶于贾、张二公了。”

“哦?此言怎解?”

“皇叔,天子将我介绍给您来当府臣,除了要树立一个样子给天下人看之外,恐怕,还是另有深意啊。”

刘备一听立马就坐直了:“天子居然还另有深意?”

“皇叔您想,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这府臣、汉臣之别,天子为何不让我跟杨太尉?我是扶风人,他是弘农人,我在关中流民中还算颇有一些声望,我们法家与弘农杨氏,也是有旧的,算起来打我祖父起还是他们杨氏的门生故吏,怎么看,我跟他都比跟您合适吧?”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这个,确实也是他所疑惑的。

难不成这里面居然还有什么门道?

“皇叔可见过我应考时的试卷?”

“这……我还真没来得及看”毕竟这法正能当上这个状元,完全是因为他怼得管宁灰头土脸,胆魄可嘉,跟学问好像关系并不如何大,况且刘备本人又不是儒生出身,让他去参加科举的话累死也考不上进士,你让他去看状元的卷子,他也看不懂啊。

“臣在考卷中写有一策,臣自以为还是颇为自得的。”

“何策?”

“臣建议朝廷,颁禁婚之法行至天下。”

“何为禁婚之法?”

“就是禁止世家大族之间互相联姻之法,凡是我大汉的郡望之家,或是连田阡陌的豪强之家,其嫡系子女禁止联姻,而必须嫁娶皇族子女。”

刘备闻言都惊了,把下巴上的胡子都给揪掉了:“孝直此策可真是……真是……可真是个奇策啊。”

这政策也不能说不好,毕竟所谓世家大族,所谓千丝万缕的关系,不都是结婚结出来的么?若是真的能够颁行天下,则不出三代,这些世家之间可就真的没关系了,反倒是与都或多或少的和皇亲沾亲带故了。

两汉四百载,这宗室成员怕不是得有几十万人,人数上肯定是足够了的。

可问题就在于,这政策太扯淡了啊!

管天管地,还管得着人家如何娶媳妇么?

强扭得瓜都尚且不甜,何况是婚姻大事?朝廷管这个,实在是有点不太像话。

再说这事儿如何执行也是一个问题,朝廷能有这强制力?就算天子本人威望够高,这政策难道还能做万世之法么?

退一万步来说,结婚虽然是两个家族的事儿,但归根到底还是人家两口子的事儿,又不是不许纳妾,硬撮合,又有什么意思呢?这玩意阳奉阴违的招数实在太多了啊!

法正也讪笑道:“我这策,确实是奇了点,所以天子才没有贸然的采用,但我想此策若是真的能行,这豪强、世族之祸,立时就能解决一大半啊。”

“问题是这一策实行起来……确实是有难度啊,这种事儿,朝廷还是只能以引导为主吧?总不能硬去拉郎配啊。”

就见法正一拍大腿道:“说得是啊!这事儿应该以引导为主啊,皇叔,如今这天下宗亲之中,以您最为尊崇吧?您不是还没有正妻呢么?”

“啊?还让我表率?”

我都娶了好几个异族女子做了夫人了啊!

唉呀妈呀,一想到这个,刘备都觉得腰疼。

“可是这……这跟食邑换股又有何相干?”

“关系大了啊!您也说了,此事要引导,可是为什么士族豪强不愿意将子女婚配给宗亲?不就是因为有名而无实么!自武帝行推恩令以来,除了历代天子的近亲,其余的,还剩下几分权柄实惠?”

刘备闻言点头,这事儿他可有发言权了,毕竟他母亲是靠着织席贩履来把他养大的,如果不是后来一系列的特殊境遇,哪个富户豪强,甚至郡望之家会愿意将嫡系的姑娘嫁给他呢?

“所以啊,这事儿于公于私,宗亲难道不应该分润一点好处么?旧日那些勋贵都以食邑换了股权了,没理由落下宗亲吧?然而天下宗亲往少说也有数万人,难道不需要一个领袖来牵头么?”

“所以皇叔,臣以为,您不但不应该与贾、张二公争夺关中的马场,反而连幽州您都不应该插手,您还以为您是出身于幽州的游侠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