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拜年(1 / 2)

加入书签

刘麦秆的美梦再一次破灭,和前一次相比,油坊门人没有过多的评论,他们似乎早就预料到他糟糕的结局,他就是一个低级笑料的制造者,村里人默认了他一地鸡毛式的生活方式。

这个滴水成冰、万家团聚的季节不适合外出游荡,连最擅长流浪的燕子,也都乖乖地呆在巢里,躲避风雪,等待春暖花开的时节。

距离年关只剩下两天了,饥寒交迫的刘麦秆感觉时间像停滞了,每一天每一时,都显得极其漫长,尤其是夜晚,没有了一具滚烫的肉体相伴,孤寂冷清,被窝里除了他的屁,空荡荡地一无所有。

夜深之后,寒冷和饥饿这两只猛兽,在黑暗里咆哮着,龇牙咧嘴,他冻得瑟瑟发抖,饿得饥肠辘辘,无法入睡了,索性起来,在屋子里翻箱倒柜,看能不能找点吃的。

他找过的地方,老鼠也早就光顾过了,一无所获的老鼠,在所有隐秘的角落留下它们失望愤怒的粪便。

屋外一片漆黑,距离天亮还早,刘麦秆只好裹着被子,像老僧一样打坐,此刻他不是平心静气,而是心潮澎湃,他努力回忆着前半生所吃过的美食佳肴,想象着一场饕餮盛宴。

他想起了他的父亲刘秉德,据说每顿饭都是四个菜,两荤两素、一壶烧酒,他很能吃,长着一个奇怪的胃,这个胃只消化肉食油腻,拒绝一切清淡的、粗糙的素食。

他有过诸多的暴饮暴食的记录:一人吃掉了半只羊,喝了大半锅羊汤;一碗清油里,泡两个油饼;他常常在晚饭时吃掉一个烤乳猪,喝一壶酒,鼾声如雷,一觉睡到大天亮。

父亲古怪而又奢侈的吃法,是建立在他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刘秉德在院子里修了一座阁楼,高高地矗立在油坊门,他站在阁楼上,整个村子尽收眼底,无论什么苦难坎坷,他都淡然处之,他的口头禅是,我有六十顷地,我怕个球。

一顷等于一百亩,六十顷就是六千亩,在这个豪言壮语面前,油坊门人人渺小如蚂蚁。

刘秉德已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刘麦秆没有亲眼所见、亲身感受,那是飘渺的、不真实的,而他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和田明丽有关,这个善良勤劳的女人,短暂的一生当中,像一只蜜蜂,幸幸苦苦为刘麦秆酿造了甜蜜舒适的生活,而他却浑然不觉。

那个时候,有吃有穿,生活富足,他浑身上下不沾一星泥土,远离了原始沉重的劳作,优哉游哉地游走四方,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不管他啥时候回到家,都有一碗热饭、一个热炕、一个温软的身子在等着他。

那时候多么幸福!

刘麦秆的眼窝里渗出了泪水,在妻子去世三年之后,在他经历了不同风格的女人之后,蓦然回首,他才体会到了田明丽的好。

年关啊年关,过去是穷人的鬼门关,是地主老财的喜庆日,现在,他这个地主的孝子贤孙,却困在年关前,寸步难行。

刘麦秆从柜子里翻出田明丽一件棉衣,穿在身上,上面套上他的长褂子,他还有两件棉衣,之所以穿田明丽的,是想找点久违了的温暖。

腊月二十九的晌午,何采菊和刘爱雨来了,刘爱雨端着几个肉包子,递给刘麦秆,刘麦秆看见油汪汪的肉包子,胃里猛地一痉挛,一大口酸水涌了上来,那是饥饿太久,见到食物后的条件反射。

但他硬忍了下去,说:“刚吃过了,吃得饱饱的,刚才还撑得打了四个饱嗝。”

何采菊微微一笑说:“那就留着下午吃。”

何采菊看见了刘麦秆褂子下的枣红色棉袄,她认出那是田明丽的,没想到穿在了刘麦秆身上,她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他终于脱下了他的貂皮马甲。

年三十这天,下起了大雪,中午,刘氏祠堂祭祖,按辈分依次给老祖宗磕头上香。

到下午时,人渐渐散去了,刘麦秆要离开时,看到了供桌上层层叠叠摆放的糕点果子和肉食,他偷眼望望,趁人不留意,将一只烧鸡揣进怀里。

回到家,刘麦秆掏出烧鸡,狼吞虎咽,这是他几天来的第一顿饱饭,真是吃得酣畅淋漓,要是能有一瓶酒,就锦上添花了。

他剔了剔牙缝,满足地睡去,这一觉直睡到天黑。

门被推开了,陈望春进来叫刘麦秆去他家吃年夜饭,刘麦秆问:“是你爹请我还是你娘请我?”

陈望春说:“我娘说叫你过来吃饭。”

刘麦秆摇摇头说:“你爹没叫我,我不去。”

陈望春眨眨眼说:“我爹也叫你了。”

刘麦秆一口回绝:“不去!”

刘麦秆心里嘀咕:你陈背篓算个啥?往前推三四十年,你是长工,我是东家,我是主人,你是狗奴才,你打发个小屁孩叫我,我刘麦秆是个要饭花子?是一只没眼色的狗?

刘麦秆气咻咻的,认为他的尊严被侵犯了。

他刚把陈望春撵出去就后悔了,自己不上不下的,刚好有了一个梯子,却被他一脚踹翻了。

刘麦秆闻着陈背篓家飘过来的酒肉的香味,他断定桌子上肯定摆满了美味佳肴,至少不下十个菜,刘麦秆吧唧着嘴,嘴巴里分泌出丰沛的口水,可惜啊,错过了一顿大餐。

陈望春回家报告说:“刘叔不来。”

何采菊催陈背篓:“你过去叫一声。”

陈背篓翻翻白眼说:“爱来不来,摆啥臭架子!”

陈背篓反对何采菊叫刘麦秆,他是他,我是我,何必要搅到一块?

何采菊觉得陈背篓太孩子气,刘爱雨是刘麦秆的女儿,只要刘爱雨和陈望春结婚,这一辈子就和刘麦秆撇不清。

听到院子里的脚步声,刘麦秆伸脖子一望,见是何采菊,赶忙拿起猪皮,抹一下嘴皮,又拿起酒瓶,喝了一口酒,这才倒在炕上。

何采菊推门而入,说:“刘大哥,喝酒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