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陈望春跑进了北京城(1 / 2)

加入书签

油坊门为陈望春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升学宴。

在六爷和村长牛大舌头的张罗下,全村人行动起来,男人杀猪宰羊、砌灶搭棚;女的洗涮、切菜、煮肉。

凉棚搭在了陈背篓家门口的打麦场上,摆了八张桌子。

宴席的标准是八个热菜、八个凉菜,荤素搭配,鸡鱼肘子几样硬菜,一个不缺。

酒是一瓶三十六块钱的宁州大曲,烟是每盒七元的紫兰州,这应该是油坊门历史上最奢华的酒席。

随着县长的造访,不但县乡两级政府有奖金,县里的知名企业也捐了款,因此,陈背篓不缺钱,他豪迈地说,哪怕穷得没裤子穿,也要办好这个升学宴。

陈望春的升学宴定在了阳历8月25日,这个日子是村里的赵阴阳掐掐算算的,说这一天,红日高照、祥云漫天、凤凰来鸣什么的。

大清早,陈背篓就起来了,往东边一望,果然一个大大的日头,滚动在山梁上,晴空万里、和风徐徐,是个好天气。

油坊门学校的老师们,在徐朝阳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升学宴。

开席前,徐朝阳校长做了热情洋溢、感人肺腑的发言,他说陈望春考入北大,是油坊门学校的一个里程碑,是校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在他讲话时,迫不及待的人们,已经动起了筷子,端起了酒杯。

陈背篓致答谢词,稿子是徐朝阳校长写的,他一会方言土语,一会蹩脚的普通话,说陈望春能考上大学,是他本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携手合作育出的硕果,老师们功不可没,父母劳苦功高,愿陈望春以此为起点,再创奇迹。

出了个小插曲,当时,陈背篓对“父母劳苦功高”,提出质疑,说何采菊在陈望春成才的过程中,不是雪中送碳、锦上添花,而是拖后腿泼冷水,她不是功臣,而是罪人,不谴责她就给足了面子,怎么能颂扬她?

徐朝阳校长说,至少她生养了陈望春吧?全盘否定她,难道陈望春和孙猴子一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陈背篓才勉强同意何采菊和他并列。

狂欢和热闹,好像与陈望春无关,他坐在角落的一个桌子上,他的木讷和不善言辞,像给身上裹了一层坚硬的壳子,人们不知道和他说什么,干脆不说,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看着一张张桌子上兴奋的人们,陈望春很迷惘,他不知道他们高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金榜题名了,为何却高兴不起来?

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陈望春想起了母亲何采菊,她是最应该出场的,但没有人知道她在哪里。

两年了,她没有写回一封信,也没有关于她的片言只语,她像一滴露水,在太阳出来之前蒸发得干干净净。

陈望春也想到了刘爱雨,他和她赛跑,她中途退赛,而他却跑到了终点,捧起了桂冠,但他宁愿和她一起,永远站在起跑线上,永远在油坊门学校,因为那时候有歌声、有欢笑、有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场酒一直喝到太阳落月亮升,喝醉了的人们,有的唱歌,有的吼秦腔,有的竟哇哇大哭起来。

喝醉了的陈背篓,牵来一头毛驴,上了套,用鞭子赶着,拉着空空的石磨跑,他挥着鞭子,边打边骂:“刘麦秆,你服不服?”

陈背篓要去北京了,这几天,他忙着收拾打扮,就穿什么衣服的问题,他诚恳求教于徐朝阳校长和牛大舌头。

徐朝阳校长建议穿西装,能体现改革开放下农民的新风貌;牛大舌头认为还是中山装好,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

陈背篓不知道该听谁的,他站在镜子前,一会穿上西装,一会穿上中山装,人的衣服马的鞍子,同样一个人,换了一身皮,就像换了一个人。

陈背篓自己也被搞糊涂了,但那是幸福的糊涂,如果允许,他光着屁股去北京,也是蛮高兴的。

陈望春下了很大的决心,和父亲谈心,他说他已考上了大学,中了状元,背上的印记似乎应该清洗掉了。

陈背篓一瞪眼:“胡说!,中状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更艰巨,没有金钥匙,你能打开京城的殿堂大门?”

然而,陈望春内心一片空旷,他高中了状元,一辈子的使命就完成了,现在他无欲无求,不知道接下来再干什么。

9月1日,陈背篓要带着陈望春去北京报到,原计划这天早晨,陈亮开着三马子,载着他们到镇上,再搭上一辆去西安的班车,然后从西安坐火车进京。

但是,半夜里却下起了大雨,陈背篓被雨声惊醒后,发现天已蒙蒙亮,看着窗外瓢泼大雨,他祈祷老天开开恩,快点雨过天晴。

从油坊门到镇上是三十多里土路,连一层石子都没铺,晴天一层土,雨天烂泥坑,来往的大车,将路面扎出了深深的车辙,三马子在这样的路上跑,一不小心,会陷进深沟里。

天亮了,雨势丝毫没有减弱,院子里的水满了,街巷里的水也满了,一脚踩下去就到了膝盖处。

村子里好多土房,经不起浸泡冲击,不时倒塌,这里扑通一声,那里扑通一声,让人心惊胆战。

刘麦秆家矗立了上百年的阁楼,再也承受不了这样一场大雨,轰然倒塌,陈背篓眼前豁然一亮,感觉眼界宽阔了许多,刘麦秆家阁楼的倒塌,是不是预示着陈望春好运临头?

早饭已经吃过,就等待雨停了上路,然而雨没有停歇的意思,像一个年久失修的水笼头,哗啦啦地肆意倾倒着。

陈背篓心急如焚,镇上去西安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它九点准时从县城发出,十点半到镇上,停留几分钟后就出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