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是朕大意了(1 / 2)

加入书签

朱劲松都怀疑钱聋老狗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想学朕一样玩大规模迂回穿插战术?想要游击战?

这踏马得是多蠢的脑袋才能想的出来!

你大清有百姓基础还是你大清八旗的军队足够牛逼?

还有,请法兰西出面调停?请谁?皮埃尔?还是路易十六?

你看谁特么理你!

当然,无论是钱聋老狗的脑洞,还是和珅和中堂所谓的请法兰西出面调停,都没能挡住朱劲松带兵前进的脚步。

恰恰相反,朱劲松现在特别想快速抵达沈阳城下,然后把钱聋老狗抓回京师。

倒不是说要把钱聋老狗抓回京师宰掉,而是抓回京师养起来——朱劲松很想看看,当钱聋老狗看到路易十六这个笔友的时候是个什么表情。

……

《黄石公三略》上:“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士。”

虽然大清的八旗老爷们尽是些架鸟遛狗的货色,但是大清八旗当中也有很多人没能混上八旗兵的粮饷,除了铁杆庄稼的那份旗银之外就没了其他收入,日子过的也挺苦。

这部分人,就是和珅和中堂跟章佳·庆桂的目标人群。

尤其是章佳·庆桂,当了这么多年的盛京将军,不能说对盛京的情况了如指掌,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想要招募一些亡命徒,那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说招募来的亡命徒们不懂得行军打仗……别说这些亡命徒们不懂,就算是大清八旗的正规军,也特么不懂!

更操蛋的是,论起操刀子砍人的狠辣劲儿,大清八旗的正规军可能还比不上这些亡命徒呢。

再说了,行军打仗有什么呀?拿着火铳和大刀片子往前冲就是了,弄死一个明军就能发财,弄死三个就能升官,要是弄死十个八个的,那可就是升官发财一起来了。

只要钱到位,有的是八旗勇士愿意卖命!

当然,和珅和中堂之所以到了盛京才玩起这种套路,并不是和中堂不想在直隶那边玩,而是玩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因为直隶的八旗老爷们再怎么落魄,也照样有泥堪可以供他们盘剥,这样儿的八旗老爷们早就彻底废掉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亡命徒。

而做为被盘剥的对象,且不说钱聋老狗玩了一出驱赶汉人的把戏,就算钱聋老狗没有驱动,那些汉人也知道跑到朱劲松那边去生存,哪怕是当亡命徒那也肯定是跟大清官兵对着干,和中堂的套路自然就玩不转。

关外可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这一点,主要还是得益于老奴在关外干过的那些好事儿。

万历三十五年,四十岁的老奴灭掉了女真辉发部,万历四十一年灭掉了女真乌拉部,万历四十六年屠了清河以及抚顺,万历四十七年屠了开原、铁岭,灭了叶赫部,天启元年屠了沈阳,将辽东平民全部编为奴隶,天启二年又屠光了辽西。

换句话说,就是老奴以一己之力,将整个辽东外加奴尔干都司的广阔地域,全都变成了“无人之境”!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www.mimiread.com】

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大清的明君圣主们为了给自己留条后退,一直宣称关外乃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应当“妥善保护”起来,因此要对东北地区进行封锁,不允许关内汉人迁移至关外。

也就是说,钱聋年间的关外,只有八旗老爷而没有汉人。

在没有泥堪可供盘剥,而朝廷又只给旗银不给兵饷的情况下,这些八旗老爷们的日子自然不太好过。

一边是和珅和中堂拿出来的真金白银,一边是明军来了可能要被报复的恐惧感,同时也是因为关外苦寒的生活条件培养出来大批的亡命徒,和珅和中堂的套路自然就能玩得转了。

这些亡命徒也不负和中堂跟庆桂的厚望,他们不光埋伏大明的军队,甚至还敢顶着大明军队火炮火铳的攻击往前冲,堪称是绝世狠人。

当然,再狠的狠人也终究只是亡命徒,让他们对付普通百姓那自然是无往而不利,让他们面对大明的正规军,那就只能是厕所里点灯笼,找屎了。

更要命的是,辽西一带根本就没有这些狠人的生存空间——钱聋老狗撤回沈阳的时候,顺手就将关外八旗也撤回了盛京,等于是提前一步断掉了这些狠人的生存根基。

所以,这些狠人并没能迟滞大明军队向前推进的速度,仅仅只是给朱劲松的御驾亲征添了点儿乐子。

黄帝纪元四四八八年,腊月,初七,朱劲松领后军都督府下属第五军以及从宁锦汇合的左军都督府下属第三军,再加上从济南府带来的三百索伦营士卒,正式到达沈阳城下。

沈阳城内的那些建虏可就慌了。

咱大清打不过朱逆没什么,跑到关外苦寒之地也没什么,可是被朱逆困在盛京,这不是死定了吗?

只是当和珅和中堂跟盛京将军章佳·庆桂顶着轰隆隆的炮火声,向钱聋老狗汇报盛京被围的消息时,钱聋老狗却是一副早在意料之中的表情:“早在朱逆刚到沙岭堡的时候,朕就已经知道了。”

瞧着一脸懵逼的和中堂跟庆桂,钱聋老狗却呵的笑了一声,说道:“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朕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反而任由朱逆兵围盛京?”

和中堂发现局面渐渐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按照和中堂的分析,如果钱聋老狗早就知道朱逆的军队到达沈阳城外的消息,估计钱聋老狗早就该提桶跑路了,又怎么可能安心留在沈阳城里被人围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