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制皂”麻烦(1 / 1)

加入书签

这次只得自己背,便留下了狗子,孩子是必须带着的,幸而刚刚回来休息了一会儿,还不至于走不动。不知道要装多少东西,除了三人都空出聊背篓,还提了俩篮子。

直奔目的地买了10铜币的麻绳,本来这东西还能再多屯一点的,也用不上每回都来买了。可是,她包里就剩那枚银锭和一百多的铜币了,这块才在自己手里呆了半的银子她有点舍不得花出去。

卖了这么多回的生意,头一回见着活生生的银锭。也许是被那个时代注入的执念吧,金银这两样东西,后期不作为主要货币在市面流通了,只是还有保值的功能,大多数国人都想手里有点,啥也不做,光屯着就很美。

在最靠外边的陶瓷铺,老板还记得她,也习惯了她挑挑捡捡大半,往这边看了一眼并没有过来招呼,任她自个儿看去。

这倒正合冯时夏的心意,她就不耐烦买东西时有人在旁边尾巴似地紧跟着,不管是为了服务还是推荐或者防备。

为了控制费用,没有再选白瓷的,挑了两个双耳的老式广口油坛。灶台的那个油罐是大概能装两斤的,这回便选了更大些的,大概能装个5斤。

本来一个是够了,可她想起来,若是要炸制东西,用过一回的也不能再倒回原来的罐子里吧,炸一回东西,起码也得3斤油打底,只得买两个。

而实验容器,她想了想,最好的自然是试管和烧杯之类的化学玻璃器皿,但这些在这里是没法得到的。

她需要以一斤甚至半斤这样的量来进行大量的对比实验,这种容量的容器是容易找到,但能同时实现耐高温燃烧的却很少。就像那些普通的陶瓷瓶罐,她可不能保证在火上燃烧不炸裂。

所以,屋里那几个容量勉强满足要求的破罐子是派不上用场的。

其实她也不是非常肯定陶瓷是不是能完全代替玻璃制品进行化学实验,毕竟就算有釉质层,它的表面致密性其实不太够的,孔洞很多。而同时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可能还有少量二氧化硅,应该是会和碱起反应的。

但其实玻璃的主要成分也是这个,想想她也就算了。再来,里头的铁器铺也不卖她东西啊,她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她总不可能用唯一的大铁锅来做吧,不以后炒菜不能用了,那半斤溶液倒进去估计都铺不平底。

材质没得选,实验投入成本不能再增加,只能退而求其次,挑选壁薄罐的,这样导热性好一些,勉强能用隔水加温的方法操作了。

她也不考虑其他了,要实验5种油,中间各种意外都可能出现,为了节约时间,同批操作就至少要5个操作罐,这还必须挑明显不一样花色的,免得她还得想办法标记。

这个操作罐得满足口径合适方便搅拌,还得有一定深度以免反应过程种液体飞溅,又不能太深而影响视觉观察。

其实光薄这一点就撇除了很多可能了,最符合的是碗,那些精美的瓷碗。可其实深度上还是不太符合她要的标准,纯汤碗开口又过大。

费了一番工夫,她才从不起眼的一堆货物里找到了几个奇奇怪怪不像碗不像杯子,不知道干嘛用的略带点收颈的敞口容器。

很薄,质地看起来也很不错,可惜胎体似乎没有做得很匀称,釉色也很敷衍,个别上头还有缺口,十成十又是残次品。

不过,她倒挺高心,至少残次品反还能省几个钱。

搞定了这个当然不代表就完事了,麻烦的还在后头。

为了方便之后出品的肥皂造型美观,当然少不了要准备合适的模具。要是有硅胶模具这种东西,这一步按自己想要的大样式随便买就行,完全不用考虑其他。

但这儿也没樱

她看来看去也没找到很合适的模具。不是太大,就是造型不规则,或者有很多边角完美脱模可能性比较低的。甚至于她想找个方方正正的模具都找不到。

合适的似乎就只有碗杯状和她翻捡了好久才找出的一种直筒状的,感觉像笔筒。

其实不考虑成本,用茶杯来做是比较合适的,一杯一个,也好脱模。但就算按100g左右一个的量来备,目前她也至少得准备15个才形,按之前的价格,这部分她得花60铜币左右。

而且只能现阶段使用,如果以后大量制作的话,买几十上百个杯子,不成本,摆都不好摆。

想想还是算了,以后估计还是要切割的,直到等某一她能定制到规整的模具。用大碗也不好排列,也不好保证切割的匀称,遂,还是选了像笔筒的其中看起来最便夷几个,不考虑任何外观细节。

为了方便取皂,挑的最号,得有直径七八厘米,高十来厘米。大装一斤绰绰有余,没有更的了。虽然顺利脱模的话,大会比普通圆皂大一些,但切个两厘米左右一块的厚度,整体大也不至于太夸张,最关键是能快速标准化。

等到时脱模切割一切顺利的话,她就不用担心深度,再问老板看有没有口径更的,让成品皂更方便拿捏。

跟老板结算,油坛12铜币一个,怪模样的容器4铜币一个,笔筒6铜币一个,共74铜币,只是这次没得讲价了,70铜币老板不卖。

冯时夏根据以前买的价位知道确实已经是低价了,既然讲不下来便也爽快付了钱。

还好她之前准备充足,完全装得下。

回程的时候已经不早了,大街上的人流已经和平常日差不多了,并且都陆续往这边的城门出去。逆行的三人经过书画摊发现少年也已经收摊了,三人加快了脚步往菜市街赶去。

到霖方没看到屠户哥,摊板也撤了,“高中生”正在看着她的一大堆东西,想来对方是先搬放东西去了。

三个人摊位的桌板可不少,还剩有一大半没搬完,本来冯时夏是该帮忙的,可偏偏她还有鱼没取,遂急急放下东西,不得不很厚脸皮地收拾了不打算带回去的木桶和竹筒,交代了“高中生”一并寄放在他们家,便空手牵着俩孩子去街尾取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