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四章 科学鬼才和脑洞家(2 / 2)

加入书签

他毕竟来自那个无电就没法正常生活的时代。

电视机、电脑、手机这些他是弄不出来的。

但是电风扇、电灯、冰箱、空调、电车……这些东西的原理都不复杂。

甚至有人写文章批评徐寿专门陪总统搞一些供人享受的东西。

表面上是批评徐寿,实际上却是在影射董书恒不务正业。

不过当这些人坐在电灯下面看书时,发现它是那么的明亮,还没有任何的油烟味,他们也很享受。

当他们大夏天的时候坐进了安装空调的值房办公时,他们也会感到惬意。

当他们吃到冰冻回来的新鲜深海鱼之时,他们也会赞不绝口。

这个时候,谁还会说这些东西是奇淫异巧呢?

新京街头上的电车班次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电车。

城中的很多道路都开始进行改造,以适应电车的需要。

路灯改成了明亮的电灯。

从新京城到大沽口,一条电气化的铁路已经改造完成。

用电机驱动的火车头,同样力大无比,而且没有那么大的噪音以及滚滚的黑烟,带给人一种不同的乘坐体验。

董书恒这次到电力研究所,真正关注的还不是这些小玩意,而是架在西山上的一座大铁塔。

董书恒与徐寿捣鼓无线电通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自从徐寿捣鼓出了无线电的原理,他就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上面。

事实证明,当一个科学天才全身心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能够给人带来惊喜。

这次用这座铁塔上的设备与一千公里外的耽罗岛,三千公里外的台湾岛以及五千公里外的关岛上完成了通信实验。

证明无线电波已经可以传播到五千公里,而且如果继续研究的话,它的传播距离还将更远。

董书恒终于可以与阿米利亚之间自由通信了。

有了无线电连接,整个大华夏圈才算是真正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尽快铺开无线电网络,董书恒当即决定组建无线电公司,开始沿着太平洋建立基站,铺设网络。

有线电报终究要渐渐退出市场。

因为时间紧迫,董书恒还准许这个国属公司拿出一部分股份公开发行,以更快地获取资金。

通信塔的前期投入还是蛮大的,但是收益也很高。

无线通信技术有了,广播这种东西也会自然而然的出家。

也许董书恒很快就能够一边听着广播中的新闻,一边品尝下午茶。

这种新的媒体模式,能够让很多不识字的人也了解到国家大政,这将改变全体民众的认知,也将改变整个社会的管理模式。

通俗来讲就是,今后那些听过广播的民众,地方的官员将越来越难以糊弄。

这也将加强中枢的权力,因为掌控舆论的权力被收上去了一部分。

以前都说皇权不下乡,实际上是中枢的声音传不到地方上。

老百姓大都不认识字,只能目视耳闻了解外面的世界。

地方上只有地主士绅才能够接触到外界的消息,因此舆论也就掌控在这些人的手中了。

但是想想后世人的生活,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宽了,哪里还有古人那般好糊弄。

董书恒决定利用半年时间接通加华和东华的无线电报。

这件事情非常的紧急,因为这关系到他未来的一个重要部署。

之前复兴军在太平洋上控制的那些无人岛屿,现在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从关岛向东还有马绍尔群岛,再向东就夏威夷群岛,夏威夷群岛的基站就已经可以与阿米利亚大陆联通了。

实际上,仅仅是打通联系所要建立的信号塔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复兴军实际上早就有实力铺设海底电缆,但是它们一直没有这么做,就是为了等无线电报出世。

要知道在太平洋上铺设电缆可是一项大工程,董书恒可不想做出这样一个只能发挥几年作用的大工程来。

倒是有一件事情,差点点让董书恒的眼珠子都惊掉。

徐寿竟然跟他说要研究通过电波传输电力。

握草~特斯拉线圈?

无线电的原理就是大功率线圈上面发射出去的电波被接收了。

然后将接收到的微弱电信号再放大就能去通过设计好的编码传递信息了。

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电力的传输啊。

董书恒不得不感叹,徐寿真是一个科学鬼才。

作为电力实验室的头号投资人,董书恒自然是全力支持。

不管徐寿要去研究什么东西都不需要考虑经费的问题。

光是它们成立的电器厂的收益就足够给他花费的了。

现在电器厂生产出来的元始款空调冰箱等东西可是奢侈品。

南洋印度等炎热地区的土邦贵族,华人富商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当地没有电,电器公司的人还帮他们建造小型的发电厂。

所以电器的销售都是成套的。这一套建造下来,没有个万八千两的花费是做不出来的。

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有了这些东西,周围的人见了之后都会想给自己来上一套。

热带地区生活的人不是说不怕热,他们也不喜欢炎热。

在那种炎热的环境中就连跟家中妻妾“打扑克”的体验感都会大大降低。

南洋地区目前最受欢迎的推销员可能就属鑫华电器公司的了。

电气化的出现,还改变了远洋捕捞行业。

原本的远洋捕捞实际上就是捕鲸,因为鲸油可以在船上直接加工储存。

至于那些肉,因为难以保存,所以基本上都浪费了。

但是制冰机和冷柜出现之后。

复兴军的一些大型渔船上已经开始加装冷藏室,这样远洋捕捞的鱼获就能够运回港口,还能够使用冷链运送到各个地方去。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变化,要知道整个太平洋地区有大量的鱼场,其中有很多到现在都还没有开发过的。比如北海鱼场、东华渔场。

这能够为人们增加多少食物的来源啊。

很快东华帝国又将出现一个重要的产业——渔业。

可以说这里是所有的实验室中,董书恒花的精力是最多的。

徐寿负责摸清楚原理,他负责出点子。

他虽然不专业,但是他只要将自己所经记忆中的一些东西的大致原理讲出来。

这位鬼才发明家,就能很快做出实物。

两人之间这种合作几乎没有失败过。

董书恒对徐寿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感到震惊。

徐寿也总是感叹,大总统日理万机,为什么脑子还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

他究竟有几颗大脑,要不然怎么能够想那么多的事情呢?

https://www.xddxs.co/read/40984/3013157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