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权倾朝野(2 / 2)

加入书签

御营军八、九、十、十一、十二军是准备新建,其统领也是待选。

新帝赵谌,当然其实是大宋宰相李三坚拔擢章阚为宁远将军、沿海、沿江制置使,御营军武威舟师都统制等官职,郑泰为昭武校尉、舟师统制等官职,司马威为振武校尉、舟师统制等官职,李三坚的三舅父符鳞为致果校尉、舟师副统制等官职,张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舟师众将均得到了赐官、封赏。

远在江南等章阚、郑泰、司马威等将闻讯后,自是喜出望外,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他们的相公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相公,独揽朝政,为大宋宰相,他们皆为李三坚的心腹爱将,又怎能不欣喜若狂?特别是符鳞,虽仅为致果校尉、舟师副统制,但他的亲外甥已经大权在握,那么他今后的官职或前程还会差了?李三坚的喜讯,已经令符鳞稍减丧兄之痛了。

擢山魁为游击将军、殿前司都指挥使,济空为殿前司都虞候,统一

众皇卫、亲军护卫大内,保护大宋皇帝及内宫的安全,当然朝中文武又岂能不知山魁、济空是只听命于李三坚的?山魁、济空等明为保护陛下及内宫,其实是监视、监控。

山魁之子山寍也在殿前司任职。

黑旗军升为御营军,不过无论改成什么名字,全军上下只听命于李三坚一人,为宰相亲军,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黑旗军是李三坚费尽心力,一手创建的。

同时在许多时候,黑旗军老卒仍是以黑旗军自称的。

新帝登基,朝廷新立,其中还缺少许多官吏的,但李三坚必须将军权牢牢的握在手中,如此方能无往而不利。

擢陈过庭为御史中丞,崔永梽为江南东西两路经略安抚使,杨正为都转运使,徐广峰为为提点刑狱公事,杨友为转运使,吴淼山为提刑司缉盗小使臣,曾公明为杭州知州。

赐汤顺、刘宗毅、丁伟元、韩宁政、许镇进士出身,并擢他们在军器监、礼部、户部、兵部等部堂任职。

他们这些弟子跟随李三坚多年,学习“隙积术”、“会圆术”等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从而耽搁了学业,耽搁科举应试。而依李三坚看来,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远甚于这个世上任何一个进士。

汤顺为军器监监,许镇为军器监少监。

此时的李三坚可谓是大权在握,权倾朝野,其心腹党羽遍布朝野上下。

...........................

“末将韩世忠拜见李相国!”

此日韩世忠风尘仆仆的领军赶到了应天府,硬着头皮来将当今大宋权倾朝野的宰相李三坚。

韩世忠再见李三坚之时,感到异常的尴尬,忸怩不安的。

当年韩世忠也是黑旗军中的一员,为李三坚的麾下,若是一直跟随李三坚,现在定也是军中一员主将了。可当年征方腊之时,韩世忠贪功,违抗黑旗军军令,入帮源洞擒住了方腊等人,韩世忠因此就被李三坚赶出了黑旗军。

可韩世忠最后擒方腊等人的功劳仍是被他人抢走了。待到右军都统制杨惟忠回朝奏明此事后,韩世忠才被转授承节郎。

随后韩世忠投到了杨惟忠、王渊等人的麾下,南征北战的,也立下了不少战功,积功而领防御使、统制等职。

靖康之难,大宋国破家亡,韩世忠也无处可去了,应天府新帝登基,韩世忠便率部硬着头皮来到应天府,面见李三坚。

“韩良臣免礼,快快请起!”李三坚将韩世忠归来,心中也是暗暗欢喜,虚托了韩世忠一把后笑道“从前的些许芥蒂,李某早已忘却,你今日能够前来应天府,李某深感欣慰啊。”

韩世忠一直在领军抗金,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最关键的是,韩世忠支持李三坚,领军前来应天府,确使李三坚感到异常欢喜。

“多谢相国了!”韩世忠心中是既惭愧,又欢喜,慌忙再次拜谢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