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头痛之极(2 / 2)

加入书签

“问得好!”李三坚点头道:“对此,本相早已想好了,大胜之后,大功之下,必当重赏,至于田地,只赏其使用,而不赏其所有。”

将士们浴血奋战,与金军以命相搏,当然应该重赏,否则非但不能激励军中士气,也许还会引起军中不满,那就大事不妙了。

“使用?所有?愿闻其详?”崔永梽、刘安节、曾公明、燕四闻言一齐问道。

“顾名思义,所有的意思就是田地归朝廷所有,得赏之人只得田地的使用权,二十年也好,三十年,四十年也好,最后终归归于朝廷,田地今后决不允许私相授受。至于军功激赏,多赏些金银、钱帛等物就行了。土地之事,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事情,今后再我朝不会再有。”李三坚答道。

李三坚短短的几句话,可包含的内容就太多、太复杂看,崔永梽、刘安节、曾公明、燕四听了后,苦苦思考了足足一炷香功夫,方才点了点头。

“此等革故鼎新之事,当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李三坚又说道。

“目前看来也只能如此了,老夫大胆猜测,此策也许能保我大宋长治久安,不过,翰韧...”崔永梽用力敲了一下自己脑壳后问道:“可收归的田地归于皇室,皇室还有许多皇田啊!如此,若是太后、陛下用这些田地...如之奈何?”

“本相说收归朝廷,是收归大宋,而非皇室。”李三坚闻言淡淡的答道:“国破之时,皇室中人尽被金人掳往北地,剩下的些许皇室之人难道还想取会皇田吗?至于太后、陛下本当有的皇田,暂时不动便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

这也就是李三坚领军勤王,也许可以救下赵佶、赵桓等皇室之人,却故意拖延、迟迟不救的主要原因,金人掳走了他们,也正好给李三坚省去了许多令人头痛的麻烦。

当然这种事情,李三坚是不会对任何人提起的,只是李三坚自己心里知道。

崔永梽等人闻言均是呆呆的看着李三坚。

李三坚这句话也是令人胆战心惊的,皇室即大宋,大宋即皇室,赵宋的江山社稷,当然是姓赵的,按李三坚的说法,难道他还想变革此处吗?

李三坚若是想改变赵宋的江山社稷,岂不就是改朝换代了吗?

“此事今后再议,关于此次土地革故鼎新之事,本相就向太后、陛下好好解释的。”李三坚也如崔永梽一般,用力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后恼火的说道。

按照以前,土地收归朝廷之后,就成为了太后、陛下等皇室的囊中之物,他们再肆意赏赐,那么李三坚等人费尽心机之事,岂不就成为了水中花、镜中月?几乎就是前功尽弃了。

不过李三坚断不会让此等事情发生的,但如何阻止,目前李三坚还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只有谏言太后、陛下了。

若是太后、陛下不听从李三坚的谏言,那么李三坚也不会有什么好办法的,除非是改朝换代。

“江南豪强私田之事,又当如何?”

这种事情就让你李翰韧去头痛吧,刘安节见李三坚一副头痛的模样,心中感到暗暗好笑,随后问向李三坚道。

江南可不像江北,江南之地大都未经历过战乱,豪强的私田在他们手中好好的,朝廷又以何借口收取?除非用武力强行收取,可李三坚又强调了“稳”字,那么武力手段就不可取了。

“江南方腊作乱,许多田地荒芜,许多田地也成为了无主之地,本相经略江南,已将这些田地收为官田,从未私相授受,至于剩下的私田,可用两个手段,最后必将终归归于朝廷的。”李三坚答道。

“是何手段啊?”曾公明问道。

“逼或买,豪强自有势穷之时,朝廷便可趁机购回土地。”李三坚答道。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朝廷将豪强的私田买回来,他们那些人也就无话可说了,这也是种温和的手段,至于少部分死硬的豪强,李三坚等也不介意用武力收回的。

“爹爹,爹爹...”正当李三坚与崔永梽等人细细商议之时,李三坚最小的女儿李淑剑忽然奔进了相府后花园。

“淑剑,发生了何事啊?慢慢说。”李三坚见李淑剑跑了个气喘吁吁的,脸上也是红扑扑的,是可爱之极,于是忍不住将她抱起来笑问道。

“爹爹,爹爹,娘亲跟人打起来了...”被李三坚抱在怀里的李淑剑指着府外说道。

“什么?打起来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她打了何人了啊?”李三坚闻言连连问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