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会师孟县(2 / 2)

加入书签

西线的战局必须尽快结束,这样他才能挥大军重返中原,与郭子仪携手应付东线的战事。

三月十六日,杨错引郭涔铁骑和两万精锐步卒开赴孟县。

代宗皇帝则留在了洛阳,负责坐镇大局,以便尽快稳定住河南府的局势。

同时,代宗皇帝还要在李泌、严庄的辅佐下筹备另一些事情。

诸如暗中联系沧州、魏州、博州诸士族门阀,以便为在不远的将来,北伐大军进军河北剩下的地方做好准备。

此外,代宗皇帝还要尝试着联络一下屯兵魏州的伪燕军魏博军节度使符璘,看能否游说其倒戈相向。

代宗皇帝与符璘本是旧识,甚至对其还有知遇之恩。

若不是造化弄人,符璘说不定也在代宗皇帝麾下效力。但尽管有这么一层关系,代宗皇帝要说服符璘归降,恐怕也不件容易的事情。

符璘麾下的魏博军是经过一定程度的变化,已经开始有点超出了符璘的掌握,实际兵权在史朝义派来的监军的手里。

顾忌到这一点,符璘也很难立刻同意。

但这一切不需要杨错操心,他所要做的,就是尽快拿下孟县。

与李宝臣的成德军、辛云京的河东军、辛京杲的英武军。

两日多后,杨错领军赶抵孟县下,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尚可孤的合围。

杨错和李宝臣、辛云京、辛京杲他们只隔着一道孟县,相距不到十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甚至能够隐隐听到对方的鼓角声。

扎营完毕后,杨错当即遣使叩城,约见尚可孤。

使者携带了一封杨错亲笔手书的劝降信件。

信中,杨错没有对尚可孤讲什么社稷大义,百姓疾苦之类的大道理。

尚可孤不是士人,他只是一个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将领,社稷大义什么的,并不是他所关心的事情。

用这个来劝降,只能是自己碰得一鼻子灰。

身为一个统军将领,尤其是尚可孤这样一个早就过了血气方刚之年的将领,他所关心在意地东西,会比较实际一些。

从这方面入手,或许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事实证明,杨错的预料并没有错。

使者平平安安地返回了大营,甚至带回了尚可孤的口讯,他愿意在明日与杨错在关前面谈献降一事。

详细地向使者询问了他入关直至面见尚可孤地一应过程后,杨错略一思索,又写了一封短信,再命使者入关亲呈予尚可孤。

郭涔、柏良器、高崇文等大将,对杨错的举动流露出了很强的好奇和疑惑。

夕阳西垂之时,使者再次回到营中。

据他描叙,尚可孤第一眼看到我第二封书信的内容,有那么一刻,显得很是惊骇。

随后尽管迅速恢复了常态,但却似乎仍有些恍惚。

听到这里,杨错知道先前的猜测并没有错。

“大帅,您是认为……尚可孤准备诈降?”郭涔看出了些端倪,半是疑惑半是求证地询问道。

“应该是如此。”杨错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尚可孤亦是叛军大营的大将,纵然眼下他身陷重围,无脱身之机,也不至于这般轻易献城归降。”

“他答应的越是干脆,其中越有蹊跷……以我的猜测,尚可孤应是准备以答应献降一事为障眼之法,借此使我军防备松懈。他则会在今夜出城夜袭,击我以疲。”

“将军的第二封书信是……”郭涔恍然地说道。

“只是稍稍告诫他一下罢了。”杨错说完,望着帐外的风与雨,心头想起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或许是听取了杨错的告诫,又或者是察觉到我军并未放松一丝戒备,尚可孤最终并未出关夜袭。

翌日上午,尚可孤领数十精骑出关,相隔百步与杨错在关前商谈起献降地事宜。

经过初时的尴尬之后,尚可孤逐渐地放开了心胸。

当从杨错口中得知被俘的毕思琛、周子俊二人非但未死,甚至还秘密地承担起为唐军操练新军的重任时,尚可孤惊讶中,也流露出了意动之色。

尚可孤与毕思琛是挚交,先前一直以为好友已然身死,此刻算是大大地惊喜了一番。

在杨错应允不为难其麾下将士的许诺下,尚可孤最终选择了归降,并在第二日开启城门,迎两路大军入城。

杨错也与李宝臣、辛京杲、辛云京成功实现会师。

至此,整个河南府真正尽掌唐军之手!

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血腥气息,关墙上下,凝固后变成紫黑色的血迹斑斑驳驳,恶战后的痕迹随处可见。

但,这一切已经成了过去时……

(本章完)

https://www.xddxs.co/read/47774/2948646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