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杨铸的偶像(2 / 2)

加入书签

他是华夏第一个提出并落实“不满意就退货”政策的企业,比起后世的电商足足早了10年;

他是第一个主动把人性化crm系统落实到位的人;比如主动帮客户质检维修、主动帮客户解决家里日常小问题等等——而这时候,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甚至连crm是什么都不知道。

他也是第一个、甚至极有可能是国内唯一一个把企业95%利润平分给所有员工的老板;按照他的说法;“一个人要那么多钱没啥用”、“企业是大家的,而不是我一个人的”——杨铸白天之所以能见到员工自己掏钱那一幕,其本质原因就是员工把胖东来当成了自己的家,不愿意见到胖东来的名声受到任何损失。

他更是第一个把“爱”和“幸福感”作为企业文化的老板;这种在普通人看起来极为假大空的口号,在胖东来里面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管是员工还是消费者,都能切身感受的到。

而于东来的种种努力,也收到了来自社会的正面反馈。

杨铸记得一则采访,一名在许昌工作的女性表示:“要不是舍不得胖东来,她早就跳槽去别的城市了。”

而另一名小女孩则表示:“每次周末放学,最让她开心的事情就是又可以【回家】——去她心心念念挂着的胖东来玩上一整天了”

而几年后,豫省新乡的一则新闻更是惊爆了国内商界人士的眼球。

那时候,由于房租到期,胖东来决定关闭它的新乡分店;新乡人民知道后,全部挤入胖东来内,迟迟不愿离开,无数人请求胖东来不要关店,更有上万人请愿,要求政府出面挽留胖东来,并且表示愿意捐款帮助胖东来支付部分房租;

在群情涌动下,胖东来不得不延迟了数次预定的关店时间,于东来更是被情真意切的新乡人民所感动,激动地保证“胖东来一定会回来的!”

事实证明,于东来没有骗他们,数年之后重新杀回新乡,而时隔多年,新乡人民也并没有忘掉胖东来,即便是胖东来事先一点宣传都没有,但分店重开的当天,由市民自发组织的口碑传播,远超超市接待上限的人流量,愣是在开业第一天就把胖东来挤得不得不数次挂出“暂停接待”的牌子。

而之后嘛,面对着重新杀回来的胖东来,沃尔玛很不幸地成为了第一批牺牲品,最后不得不关店大吉——估计新乡的沃尔玛是华夏第一家因为本土超市缘故而关门的分店。

至此之后,胖东来一战成名,引得无数华夏商界人士侧目之余,研究它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只不过很可惜,虽然胖东来非常欢迎各界人士去店里学习考察,对于自带相机拍照等行为也全然不禁止,但是就如后世商界流传甚广的那句话……

“胖东来,你学不来”!

………………

作为重生者,杨铸自然知道普通企业为什么无法学到胖东来的精髓。

原因无非有三:

第一:一个企业的基因,往往在它成立的3-6个月后就已经形成了,外界虽然一直都有着“胖东来过于依靠于东来管理能力”的诟病,但本质上却是因为……这年头像于东来这样的“傻子”太过稀缺,大家都是聪明人,跟于东来不是同路人,自然企业里带不上如同胖东来一样的基因。

第二:胖东来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花费了太多的金钱和人力支出,因此即便胖东来的营业额和毛利非常不错,但实际上的纯收益却并不高——后世的各大企业后面都站着资本爸爸,而资本的尿性所有人都清楚,怎么可能因为追求极致化的服务去大幅降低自己的收益预期?偏偏胖东来最牛的就是它的服务,在这种限制下,各大企业想学就算,也往往不具备客观条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胖东来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将高达95%的利润平分给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是一种近乎“人民公社”的模式,这种利润分成模式别说资本了,就算普通的小老板也完全无法接受。

偏偏胖东来之所以能真正黏的住客户,以及不断快速提升服务和营业水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过这种奖励模式——给老板打工和给自己的企业干活是两种体验,而在满世界都是996icu的对照下,这种对比感更为强烈。

不过话说回来,有一家民营企业倒是达到了胖东来七八成的营业水平……那就是湖底捞。

虽然杨铸并不知道湖底捞到底有没有去学胖东来,但是在他看来,湖底捞身上满满的都是胖东来的影子。

服务上不需多说,没有胖东来的对比,湖底捞的服务堪称餐饮行业的天花板;

而最重要的员工奖励模式,则是因为湖底捞特有的“师徒模式”,而很顺利地激发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虽然距离胖东来员工的热情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但对比其它企业来说的话,却也是做的极好了。

………………

其实,杨铸这次之所以大费周章,哪怕动用上面的关系,采用半强迫式的手段也要跟胖东来这边来一次高层见面会,倒并不是单纯地想要见见自己的偶像,也并不是想要收购胖东来,让于东来这位牛人为自己所用,更加不是瞄上了胖东来日益上涨的营业额,打算来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毕竟2000年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赚特赚的项目有很多,超市这种重资产、回报周期慢的项目,委实没多少吸引力。

而他想要与于东来这位大神好好见上一面,其实是关系到他另一个极为紧要的战略布局,单从长远价值来说,与胖东来达成深度合作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他在大豆行业的动作;为此,杨铸甚至专门截留了数十亿资金,为的就是明天的会面。

………………

第二天早上。

胖东来的会议室里。

“于总,久仰大名,幸会幸会!”甫一见面,一身藏青色暗纹西装的杨铸便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这位大神的双手,表情和眼神极为诚恳。

身旁的严主任等人看着身子向前微躬的杨铸,心中的诧异难以言喻。

在他们印象中,杨铸向来是一个表面懒散,骨子里却傲到没边的家伙;平日里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各种应酬和官方会议也就罢了,即便是情非得已,偶尔跟齐鲁省的一二把手见上一面,也顶多是表面客气罢了;什么时候会主动到伸出双手去跟别人握手?

而那身姿微躬的模样,分明是把自己放在了比对方更低的位置上,就算对方年长他几岁,但按照杨铸现在的身家和影响力来说,这种动作简直算得上谦卑到没边了!

而此时依旧有些许微胖的于东来也被杨铸的低姿态吓了一跳;今天的这场见面是市里面安排的,他自然知道来的是谁——堂堂铸投商贸的大老板竟然这么年轻,而且这么热情谦虚,可大大出了他的意料,难怪人家短短两三年就把公司做的风生水起!

感受到杨铸双手那捏的自己有些微微发疼的力道,又见到脸上那颇有粉丝见到明星的神情,见面之前的抗拒不由地降低了三分。

“哈哈哈,杨总之名如雷贯耳啊,幸会幸会!请坐!请坐!”于东来毕竟是个性格颇为豪爽的汉子,见到杨铸如此对自己,脸上不由地露出了爽朗的笑容,干净利落地一伸手,把杨铸一行四人引入座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