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老掉牙却有效的手法(2 / 2)

加入书签

第二步:利用这些金属仓储公司的特殊性,降低整个金属铜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和周转率——说白了就是进一步营造金属铜的稀缺性。

第三步:依托小圈帮,通过一些不怎么上得了台面的方式,让智利的各个铜矿厂的矿工以气候、待遇、工作环境等等理由爆发罢工,通过原料供应端的减产,来进一步扩大金属铜的缺口——要知道,智利是全球第一大铜矿出口国,其出口量占了全球市场的30%,偏偏南美那边的工人疲懒程度能跟黑叔叔们有的一拼,因此在今年高温干旱的气候下,闹点什么幺蛾子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第四步:由安必信出手,联合华尔街各大金融分析师,出具一系列下调金属铜库存预期的报道,并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

第五步:同样还是安必信和华尔街金融分析师出手,从成本、收益预期、周期性风险等角度出发,出具一系列看衰漂亮国房地产的报道。

第六步:小圈帮及其余同盟帮派出手,以漂亮国现有的皮肤矛盾和职业矛盾为突破口,一方面进一步恶化漂亮国的社会和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则利用漂亮国流浪汉这一弱势群体的特殊性,玩一手鹊巢鸠占,结合网络媒体报道,进一步营造和凸显漂亮国地产行业的萧条,并形成普世认知(其中具体缘由参考《入侵娱乐圈的咸鱼》)

第七步:对不起,那已经不是b线和c线的计划内容,即便是以谢志乐现在的身份,依然没资格知道第七步是打算做些什么。

而现在,c线计划刚刚进行到第二步,也就是开始降低整个金属铜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这一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摩根史丹利利用自己的外围肉鸡公司做了无数的合同,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囤积在梅特罗和其余金属仓储公司里的金属铜已经从一开始的5万吨,暴涨到了23.5万吨。

而听谢志乐的意思,竟然还要再扫一个星期的货,这才推动智利铜矿的减产?

要知道,以现在的速度,一个星期后,截留囤积到各大仓库里的金属铜,至少也会突破26万吨,以当前2120美元/吨的时价来计算,就是足足5.5亿美元的超大单量!

啧啧,这次的手笔,远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大啊——谢尔逊如此想到。

毕竟这种囤积奇货的行动,最起码也是以半年或者一年来计算——以现在的速度来评估,等到半年后,各大金属仓储公司里屯留下来的金属铜,起码也要超过100万吨!

什么?

你说包括伦敦金属交易所在内的那些监管者不是吃素的,人家自有一套自己的规定在,这种行为瞒不过人家?

嗯……

的确,lme有规定,所有的金属不能永久地存在在仓库中,这些有色金属必须流动起来,参与期货交割和各项社会生产环节中去——以当下梅特罗的金属铜存储量,每天必须至少要有2000吨的金属铜被运走。

但是,就如所有的条约都有漏洞一样,lme的这条规定也有着明显的漏洞——lme只规定了运走,却没规定要运到哪里去,也没规定是不是要一定运到客户手里。

于是乎,摩根史丹利很自然地玩起一出“旋转木马”的游戏——虽然梅特罗每天都按照lme的规定运走最低量的金属铜,但九成以上并没有履约送到客户手里,而只是转移到了另一家跟梅特罗打配合的金属仓储公司的仓库里,说白了就是左手倒右手(这种手法是不是很熟悉?2007年华夏的pe市场也玩过这么一出,除此以外,某些农产品也经常这么玩。)

不仅如此,在拖延出库时间上,摩根史丹利也下足了功夫。

就在这间底特律的巨型仓库里,工人间已经流传了一张奇怪的工作排班表——大部分的叉车每天只被安排一轮班次,一天里面至少有半天的时间是闲置的;

除此以外,梅特罗的工会甚至已经计划在未来的半年内举行三次以上的罢工活动,用于要求提升工资待遇和增加高温补贴——要知道,这些金属结构的巨型仓库里可没什么空调,太阳一暴晒,里面的温度直逼桑拿室。

当然,上面的手段只是最基础的操作而已,除了出库流转以外,客户业务对接环节,摩根史丹利照样把双簧戏玩出了花。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拖延手法极为有效。

在摩根士丹收购梅特罗之前,金属铜从客户购买到交付的平均等待时间为6周,而自从摩根史丹利收购梅特罗之后,足足过去了一个月,梅特罗至今没有成功向任何客户交付过一笔金属铜——根据紧密计算,在众多小手段的阻碍下,经由梅特罗代管的金属铜要想交付到客户手中,流通时长最起码要延长到一年,甚至可能延长到一年半,足足是以往周期的十倍!(别觉得不可思议,后世gs集团在2013年用这一套手段操控铝价时,甚至能把交付时间拖延到将近2年)

而托摩根史丹利这些小动作的福,当今全球本就炙手可热的金属铜,如今供不应求的现象更加明显——具lme最新发布的信息,今年年底的时候,全球精铜期货的市场缺口极有可能突破60万吨;而受制于交割环节影响,未来半年内,金属铜的平均交付等待时间至少要延长到14-16周。

这份预测报告一出来,各大急需用铜的企业顿时哀嚎一片——根据imf的规定,等待期间所产生的仓储成本,是需要由客户来支付租金的,这就意味着等待时间越长,仓储费用就越高;而且随着当下金属铜越来越明显的供需失衡,铜价必然会一路推高,诸多因素叠加下,用铜成本必然会不可逆地大幅攀升不说,还即将面临原材料短缺的窘境,这对于各大实体企业来说,简直是个糟的不能再糟的消息了。

当然,这其中最惨的就是欧美地产建筑业了——诸如消费电器和机械制造这些领域,要么用铜量小,要么商品单价高,就算金属铜的价格涨的再厉害,他们最多也就是少赚点而已,大不了盈亏平衡;但是地产建筑业不一样,欧美的住房是有严格标准的,那些管材的用铜量极大不说,其实欧美的地产建筑业远远没有后世的华夏那么来的暴利。

一方面,成本的急剧攀升势必会逼迫地产公司提高房屋售价;另一方面,随着漂亮国社会和投资环境的恶化,一旦地产的相对投资价值开始降低后,是个人都能想到那可怕的后果——一旦没有足够的海外投资者接盘,捆绑着诸多次级债务和金融衍生品的漂亮国地产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ok,有人说了,像铜这种既具备极重要的实体经济价值,又具备明显金融属性的工业金属,一旦摩根士丹这种左手控制着库存,右手在金融市场上玩做多或做空的手法太过份,甚至到了内幕交易的程度,作为主要监管机构,lme都不管一管的么?还有没有王法了?——别把人当成傻子,普通人之所以察觉不出里面的龌龊,那完全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已,但是lme里面的高管和董事都是老油条,没理由看不出这种老掉牙的手段。

嗯……

这么说吧,作为一个在全球监管了700个巨型仓库的大宗商品交易机构,lme的名字虽然说出去很能唬住人,但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合格而公平的仲裁者。

一方面,lme并非完全中立,又或者属于某个国家机构,它的股权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其成员联合持有——这里面除了梅特罗等金属仓储公司外,也包含了摩根史丹利、gs集团、巴莱克、花旗等等一系列资本巨鳄。

另外一方面,客户缴纳的仓储费,将会有1%上交给lme,绝对是lme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这就意味着期货交割等待周期越长,lme就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后世gs集团在2013年操控铝价的时候,仅仅二十多个巨型仓库,光金属铝一年的仓储费收益就高达2亿美元,其中的收益可想而知。)

简单来说,lme就像是一个上市公司,把本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证jian会给收买了一样,要让lme去阻止自家股东钻规定漏洞的不法行为,无疑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如果股东的行为偏偏又能给lme带来不菲的收益时,要是正义感过剩地去阻止人家,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砸饭碗行为了!

总之,由于这些心照不宣的原因,只要这事没被某些不长眼的傻缺爆上新闻并且一发不可收拾,lme是绝对会对摩根史丹利的这些小动作装聋作哑的——事实上,摩根史丹利玩的这套早就是大宗商品领域里的惯用伎俩了,除了铜、铝这些有色金属以外,小麦、咖啡豆,甚至最重要的石油,都充斥着类似的“监守自盗”的现象。

………………

看着谢志乐这个华夏人在简单交流了一下后,又低着头研究起日记本上的内容起来。

隐约听见谢志乐嘴里轻声念叨的一两组参数,谢尔逊有些好笑地看着眼前这只“菜鸟”。

在资本金融市场上,技术性操作手段从来不是最重要的,背后的实力博弈才是核心。

不管手法再老掉牙,只要有效就行了;

真不知道眼前这个长相平平的华夏人明明有了铸投私募那个庞然大物作为靠山了,完全有资格坐庄的他,为毛还要去研究那些不知所谓的数据?

而察觉到这个金发佬略有些调侃的眼神,谢志乐脸上毫无动静,内心却充满着鄙夷。

黄毛猴子就是黄毛猴子,眼睛永远就只会盯着三步以内的食物;

你这个傻缺知道个毛线!

老子这是在尝试通过对应这些咨询内容和铸投私募给出来的关键节点参数,在倒推杨铸那个家伙的全盘计划!

——————

ps:别嫌少,本章删减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