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波还有三折(2 / 2)

加入书签

郝仁松开隋祖禹的胳膊,把他褶皱的衣袖扯平后,双手一摊,说:“公司穷啊,招聘不到好的秘书。”

汤媛看两人不闹了,说:“郝总,文件放桌上了,您抽空看一下,需要签字。另外,祝两位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说完就出去了。

“挺吉利的,你觉得呢?”郝仁问。

隋祖禹整理好自己,拿着图纸头也不回地走了。

一周后的上午,隋祖禹马不停蹄地输出了完整的图纸,郝仁也约好了生产主管姜大力下午三点的时间。

三点还差十分钟左右,两人以及陈虎、李子健、齐飞华等几个研发骨干就到了3212会议室,一看姜大力和几个生产领域的专家已经在里面等候了。

“姜总,好久不见!”郝仁和姜大力打了个招呼,然后介绍了下隋祖禹等人,隋祖禹和姜大力只通过电话,还没有见过面。陈虎、李子健、齐飞华等人以前不会直接找生产领域主管,姜大力估计对他们没有什么印象。

“真是年轻人有拼劲,这么快就拿出方案了,让我有点迫不及待了。”

寒暄几句后,几人就直接切入正题。隋祖禹将图纸投影在屏幕上,一一把产品设计理念、主要功能点及实现方式介绍得很详细。

看得出来,姜大力虽然来得早,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很期待郝仁的产品,而是他本来就是一个事事周全的人,对待每一个人基本都是足够到位的姿态。而随着隋祖禹讲解的深入,姜大力露出了一丝丝惊讶的神色,从开始表面的重视,变成了真心的佩服。

隋祖禹把所需的部件清单给大家看,和之前报给生产的需求清单没有太多差别,只在一两个小配件的数量稍微进行了增减。

姜大力问道:“你们想要第一批需要生产多少台?”

“50万台。”郝仁肯定的回答,此前和聚星等分销商开过几次电话会议,基本已经确定了主要销售地区,预估了一下数量是70万台左右,但郝仁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想要看看市场反馈情况,最后结论是备料按70万台来,第一轮先保守生产50万台成品。

“这个,”姜大力突然面露出难色,“能不能缩减到30万台。”

“什么?”隋祖禹忍不住惊呼了一声,“我们此前反复沟通确认过的。”

“是是是,备料我们是正常做的,就是……”前几天,刘大喜发给姜大力一份来自客户的紧急代工订单,正好就是要用隋祖禹他们原定的部分部件,由于是紧急订单,商务价格上比较可观。刘达喜和姜大力说的时候,激动兴奋之色溢于言表,夸张地说今年的利润上不上台阶就靠这个了,催促姜大力尽快确定排期,好让刘达喜签下这份合同。

“姜总有话直说,有困难,我们一起解决。”郝仁说道。

于是,姜大力叹了口气接着说,话没说完,陈虎几个人已经气得火冒三丈,但又不好发作,桌子底下把手掰得骨头咔咔作响。

郝仁心想,果然是墨菲定律,担心的事情总会发生,为了短平快和减少阻力,而把生产领域放在母公司的弊端终究还是暴露出来。你按规定做好一切计划,排好队,却总有人想要插队。人力、物料、哪个都是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是资源就没有不紧缺的,这次抢资源大战,又有人先开枪了。

“姜总,这事你为难,但我也没办法,我能做的让步就是之前备料70万,50万台不能少,但备用的20万台的料可以先挪出来刘总先用,你后面再补上。你看能不能和刘总商量下,如果他同意我的方案,那就这么办,不愿意我的方案,为难你也没用,唯一的办法是升级处理,我们让赵总定夺。”

郝仁礼让三分,姜大力没有拒绝的理由,当下就回去自己办公室打电话去了。

不到十分钟,姜大力回来了,说:“刘总说现在就去找赵总。”

预料之中,郝仁叫大家先回去,然后一个人跟着姜大力去了赵扬办公室。

到赵扬办公室的时候,刘达喜在里面,他已经和赵扬聊了一会,不知道在说什么高兴的事,气氛十分融洽。

看到姜大力和郝仁,赵扬笑着说:“稀客稀客,今天是要凑一桌麻将。”

刘达喜先开口说:“赵总,是我叫他们过来的,还是和我说的那个订单有关,这次订单价格很好,就是现在有一点小问题,姜总这边备料上有些吃紧,而郝总对第一代新产品非常有信心,一下子就要50万台,我这边就有点不够了,郝总不肯挪些给我,这不,只好让您决策了。”

刘达喜的话里有话,郝仁自然听懂了,一早就和赵扬汇报了自己的紧急订单的重要性,自己拿下得多艰辛,等郝仁来了做足姿态抬高一下新品,却明里暗里有郝仁冒进,备货量过大,风险过高的意思。万一销售不理想,达不到50万台,这库存的责任就落实了,万一销售还不错,那这话就是赞美,自己也不是什么善妒的人。

“是的,因为我们走访几家分销商,根据对方意向要货量预估了70万台,我有些信心不足,就想第一代产品还是保守一些,先量产50万台,姜总处于后端,很不容易,我们怕他措手不及,早早和他申请了备货70万台的需求。”

郝仁最烦这弯弯绕绕的,但也不能任人宰割,把先来后到的点先提一提,又把责任厘清一下,表示出现备料不足不是自己的责任,而是对方的紧急需求给生产带来麻烦。

刘达喜不甘示弱,说道:“你们的分销商看起来很靠谱啊,样机没看到,就能要货这么多。”

这有点扎心,郝仁确实还没有正式合同,只有意向书,年前拜访后郝仁又电话沟通了几次,对方合作意向应该是很明确的,但变故也存在可能,刘达喜看准这一点,不失时机地往伤口处撒盐。

“主要是耀华的生产能力在业界有名声,对方没有看到产品,就和我们签订了意向书,都是大家多年的积累,我沾光了。”

姜大力看着两人你来我往,摸摸自己的秃头,感觉自己好像古代倾国倾城的绝色女子,面前的两个男人正在为争夺自己爆发激烈的战争。

自己只是他们争斗的战利品,姜大力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一言不发。

赵扬很快听明白了,在一旁笑了笑。郝仁看到这个云淡风轻的笑容,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老狐狸面前演戏实在有点卖弄。

“我这好久没这么热闹了。”赵扬开口了,带着惯有的平静说道:“郝仁不是备货多出来的20万台,先给你应急用。这20万台按照紧急订单的价格收,不够的部分,缺的物料一到齐就加急做,按照普通价格收,有钱大家赚,加急还按普通价格收,客户会高兴的。”

姜还是老的辣,折腾三人一下午的问题被赵扬几句话解决了,赵扬的判断还是那样精准,处理还是那样周到,让谁都无话可说。

问题解决了,麻将却谁都没心情打,三人看也没什么可以汇报的,就打算散了。姜大力和刘达喜先出门,郝仁正打算走的时候,赵扬转头问他。

“你的产品最后命名叫什么?”

“超越tra1。”郝仁不假思索地说。

“我正在期待一个超越我想象的产品。”

“这次不超越,未来也一定会超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