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集英殿发难(1 / 1)

加入书签

果然张述猜的没错儿:等到狄青一回京,赵官家就立刻派出来内侍,到驿馆里面来说话了。他们问东问西的,一看就是副打探的模样。狄青记着庞籍和张述的叮嘱,不敢居功,把功劳一股脑都推到余靖和孙沔那几个身上。

狄青按张述教的那样,等到这些内侍们一走,立刻他就拖了人,把钱送给了王守忠。也不知王守忠跟赵官家说了些什么,赵官家似乎对狄青很满意,立刻吩咐下面道:“安排安排,叫狄汉臣明天进宫吧,朕明天亲自跟狄汉臣见一面。”

次日面圣,狄青当着官家的面儿,把此次平蛮的经历,一五一十都复述了一遍。又将侬智高本人已经逃往了大理,侬智高之子侬继封、侬继明以及侬智高之弟侬智光等人,已经被狄青押解至京,等候赵官家发落的事儿,说了一遍。

赵官家便就回复道:“汉臣说的,昨天已有人上报了。依朕看,不如这样:将侬智高的家眷一一收监,等到侬智高擒获后,就一块发落吧。”

接着这话儿,两个人又说起来此次平蛮阵亡的将士,官家忍不住叹息道:“这一次平蛮,战损将士的名单,我看过了。一页、一页的翻过去,那么多人名,全是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岁上下年纪的人,太令人痛惜!他们都是我大宋的英烈,抚恤绝不能太薄!”

听见这话儿,狄青急忙跟着点头。赵官家又道:“我现在想,若不是当初庞相荐了汉臣,大军在那种情况下,损失还会更惨重!朕有汉臣,真的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啊!”

听见赵官家夸赞的话儿,狄青想赶紧谦虚几句,赵祯止住他说道:“汉臣,你别跟我提什么余靖、孙沔的,我知道他们两人的本事!大军胜利靠的是谁,你以为我真不清楚么?!你放心吧,只要有我在,枢密院你就放心去,我倒要看一看,到底谁敢说三道四!”

当日赵官家封狄青做了枢密副使,在东京与狄青赐了宅第,将狄青之子狄谘、狄咏的官职,也一并升了。除此之外,跟随狄青平蛮的将士,赵官家也都下旨升赏,所有狄青推荐的人才,赵官家也都一一录用。

等这些事情做完之后,按照狄青平蛮临行前说的话儿,赵官家如约召集了群臣,在集英殿设宴。当日君臣欢聚一堂,为狄枢密接风。

按常理来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一听说南方人经历了那样的战乱之苦,都能生出些怜悯之心,盼望着大军过去了,能早日凯旋。拯国家于累卵,救百姓出倒悬。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不同:胜利的消息传回京,连狄青都回来了。朝堂上那群衮衮诸公,并没有感到太高兴,第一他们顾忌的,居然只是自己的脸面,因为当初预言错了,在官家面前没脸面。对着狄青的功绩,众人脸上没一丝善色,一开口全都是冷嘲热讽,好像这么做了,就能挽回些自己的面子来。

人,最难的就是承认自己看走了眼。就算是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也坚决不承认,认为胜利只是侥幸,是“瞎猫碰着个死耗子”。狄青根本算不上厉害,换成别人去的话,也一样能行。

当日宴会,有人朝狄青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问道:“狄枢密,听说你早就出发了,为何到现在才回来?这个速度不行啊,官家在这都等急了!”旁边有代替回复的道:“这件事使相不知么?狄帅替南方平了大难,南方人为了感谢狄帅,一路都争着磕头呢,不让他走!”

这时候旁边又有人问道:“狄枢密,你一路上过来,看见百姓在夹道欢迎,赵官家亲自派了人马,出城去迎接,此情此景,是否让枢密激动万分,彻夜难眠?”

狄青遂就回复道:“我进京的时候,走的是汴河河边的那条路。那些妇人砧捣的声音,令我难眠:洗衣妇里面,有多少母亲失去了爱子,又有多少妻子失却了丈夫。百姓们夹道欢迎的事儿,我还来不及去想呢。”

喜庆的日子,听见狄青说这个话儿,好像是故意给人添堵,又好像故意抱怨苦,向上面人邀功,听的人心里面都有些不喜,过了好一会儿都没人做声。

突然间又有人发问道:“我听说狄汉臣攻下来邕州,第一不先查侬智高下落,反而先与众军官设宴庆贺,白白让侬智高有机会溜掉,这件事情是真的么?汉臣为什么这么做?”

狄青遂道:“当日攻下邕州时,里面侬军的尸首不少。而且被焚的尸首里头,有一个是穿着龙袍的。我等为辨认此人的身份,曾经花费了几日的时间。”

那人又道:“既然汉臣得到了确切消息,知道侬智高在特磨国侬夏卿那里安身。对敢于包庇、收留叛贼的人,汉臣为何不发兵,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狄青回道:“特磨王在左右江势力不小,而且与大理国互有牵扯,倘若这事儿处理得不好,恐怕郁江上游会战火重燃,生民涂炭,令各方又重新卷入战乱。我等虽不怕战,可是南方辎重运输艰难。短时间不能平乱的话,损耗太大,实在于国家不利啊!”

那人立刻反问道:“既然这么说,那么狄汉臣为了稳固郁江上游,对各峒的贼酋,又做了什么善后的事?如何保蛮军不能死灰复燃?如今侬智高已经投靠了大理,狄帅如何敢安然返回?倘若侬智高再挥军杀来,又如何抵挡呢?”

狄青遂就回复道:“南方军士久不操练,疏于战阵,战力与北方军不能比。为这件事上,下官在邕州留下了一万人马,世代驻守,以备左右江各峒的蛮酋。除此之外,下官在广州也留下了一万的人马,以备将来平蛮之用。

之所以我等人马着急回来,是因为十数万大军久驻邕州,辎重转运实在不易,钱粮每日耗费甚重。侬智高投身大理这事儿,下官早已经上报过,官家已经向大理国派出去使者,此时与大理正在交涉,这事儿能文成最好不过,若文成不行,邕州、广州这两地,也各有一万的宋军,派他们西去没问题。”

这时候有人插话道:“没有万无一失的事儿。这两万的人马,倘若被外人拉拢去,又该如何?”狄青回道:“所有这些留下的人,都是经下官和其他的同僚们,精心挑选出来的。军士们都是些忠心耿耿爱国的将士,久经战阵,人品、武艺都没问题。”

因这句话,中间又有人发问道:“说一句不该说的话儿: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些‘忠心耿耿’的人,他们之所以称‘忠心’,是因为钱财、权势不到位。若这些到了,不好说将来能干出来什么,当年王莽不就是么?更何况这个‘忠心’,是忠心赵官家一人呢,还是连带你狄汉臣也一块儿呢?!”

这一句话说出来,还有在旁边跟着的道:“对啊,汉臣!万一这些人与溪峒各部的酋长联合,做出些背叛宋朝的事儿,这个责任谁来担?”

说到这时,赵官家终于忍不住了,将这些文官呵斥退,然后告诉大家说:“今天宴饮,为的是庆贺狄汉臣胜利归来,大家在一块儿乐一乐,多余的那些话儿都不必提!”

当夜集英殿宴会结束之后,众官都散了。前面有一个说话的道:“今夜在宴上,别人对狄青都很冷淡,怎么梁适那个厮,对狄青那么热情呢?他们俩之间又没有交情!”

另一个道:“庞相一卸任,梁适这个参政么,与相位就只有一步之遥。如今让狄青做了枢密,那宰相的位置就稳是他的。倘若换别人做了枢密,对他的威胁不就大了?!为这事儿他们也得是友军!”那两个说着往前面去了。

后面人里面,富弼与韩琦私下道:“今晚宴会的情形,稚圭你已经看见了。若说别人不知道狄青的为人,也就罢了。狄青之所以有今天,全因为你和希文的提拔,你该知道他的为人!怎么你不出来替他作保,居然也一言不发呢?”

韩琦回道:“琦选拔人,是为了给国家选拔良才。我举荐狄青,是因为狄青会打仗,确实是一个将才。众人在宴会上谈论的事,无关军事,至于其他,我不敢擅自替人作保。”

韩琦的话儿,富弼此时已明白了:多年以来,欧阳修等人数次被贬,全因为他们三五成群的乱说话,犯着‘朋党’的嫌疑。韩琦与欧阳修等人不同,韩琦明面上不结党,也从不跟谁太亲密。多年来因为这几样,也确实是屹立不倒的。

有一说一,韩琦这一点确实有好处:有他在朝中,能经常提醒着赵官家,让范仲淹、欧阳修这些人,及早回来,连带着让那些不正的人,不敢太嚣张。可是这一次情况不同:明显那些人嫉妒狄青的功劳,捕风捉影故意针对,帮扶一句话怎么了?何必如此惜身呢?!

似乎看出来富弼的心思,韩琦便道:“依彦国看,今夜我没有挺身而出,帮狄青说话,是因为害怕与人树敌,犯众怒么?如今狄青的功劳太大,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这个时候,有任何风吹草动的,都可能引来更大的风。”

富弼不同意便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小风若不能及时止住,后面可能是暴风骤雨!到那个时候,真的对朝廷有利么?若希文现在还在世,对此岂能不发一言?!”韩琦便道:“不管狄青功劳如何,为人怎样,倘若被大多数人反对,也确实不适宜久居枢密。”

其实还有一件事儿,韩琦没提:有一个可靠的消息说,宰相的职位,赵官家已经有人选了:马上文彦博要任相。等他一上来,韩琦重回中枢的这件事儿,马上就没有着落了。“韩琦一派”的人马,到时候也会被打压。说话,反而赶不上不说呢。

(本章完)

https://www.xddxs.co/read/47886/2965146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