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 盐州之行(1 / 2)

加入书签

等到停下来争吵后,厨房里姓张的老头子,搬过来了两碗馄饨,另外加一碟可口的小菜,问玉堂道:“小李哥,今天还没有吃饭吧?就剩下这两碗馄饨了,你看你能吃完了么?吃不完就匀一碗给小米,我就不给他做面了。”

本来玉堂并不饿,因这个话,立刻他就接过来道:“张老叔,你怎么知道我饿了?太谢谢了。这两碗我吃了刚好够,小米想吃啊,就让他再等会吃面吧!”

说完玉堂把馄饨全搬到自己的面前来,往两碗里面都加了料,用一把勺子,同时从两个碗里面捞馄饨着吃,还不忘给小米来两个斜眼。气得小米抱怨了一声,站起来走了。

见这个情形,三娘看不下去了道:“李诗月啊,李诗月,你是一点好事也不干,有仇当场就报啊!”玉堂正忙着吃馄饨,对三娘的挖苦没时间搭理。

这时候三娘又询问道:“别光顾着吃,你大老远的回来一趟,不会是光为了这两碗馄饨吧?!跟我说说,打听到什么消息了?”

因这个话儿,玉堂立刻卖起来关子道:“李三娘,这个消息我说出来,别说是两碗馄饨了,你得去登北楼给我摆席!”三娘便道:“席先记着,先给我说说是什么事儿!”

对此玉堂便回复道:“有件事我想问问你:李承治那边,想邀请我过去做幕宾,你觉得这事儿怎么样?”

一听见这话,三娘想了想回复道:“我听可靠的眼线说,李承治在这边待不长,不久后可能要调离夏州。你真过去幕宾,免不了得跟着他一块儿走。

到时候你一个人远离故国,隐匿在豺狼窝里面,做些危险的勾当,倘若再发生什么事,连个帮衬的都没有,还是别去了。”

玉堂不在意便道:“这样大好的机会,不抓住的话,下一次可就没有了。你放心吧,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这几个字,我自己知道,保证不会出问题!再说要是我犹犹豫豫的,李承治能彻底信我么?铁冶所的事儿,也别想继续打听了!”

因为白玉堂极力要求,三娘跟上面人上报后,几个人在一块儿商议了一番,对这事也就同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州铁冶所的位置、布局、以及周边人马部署的情况,玉堂都已经摸清了,连图本都已经画出来了。

当他把图本交出来,别说小米那几个意外,

连三娘也吃了一惊道:“行啊,李诗月!你的活干的不错么,这么快就给办好了?!”

玉堂便对三娘道:“这次我也算立功了,白豹城那边,你们得记得给我留着。”三娘满口答应道:“这事你就放心吧,我早就跟上面说好了,白豹城自然会留给有功的。”

玉堂又问道:“咱们的人马,现在准备得咋样了?”小米在一旁开口道:“李哥你放心,三路人马都已经到位,只要把图本交上去,马上就可以进攻了。”

如今一切都准备就绪,玉堂反倒犹豫起来,口里面低声询问道:“嗳,李娘子,亲姑,商量个事情行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行?咱们进攻的时间,能不能再往后拖个十几天?”

因这个话,三娘立刻警觉道:“怎么,你这个图本有问题,还需要时间核实么?”

玉堂摇了摇头道:“图本我对了好几遍,肯定没问题,我突然想起件别的事:一旦铁冶务出了事儿,夏人那边查起来,李副使恐怕脱不了干系。做了他这么多天的幕宾,那我岂不是白忙了?!再说一旦查到他头上,把咱们这边也牵出来,这条线不就得停了么?太浪费了。”

副使李承治这厮的底细,玉堂都已经查清楚了:与元昊有亲,是李继迁这一脉的人,在夏国他是主和的,不主张宋、夏两家打仗。

李承治闲常的时候,经常跟玉堂说起来局势。听他那意思,一旦两边人打起来,非但边境上关系紧张,而且边民也受害不浅,生灵涂炭,百姓流离,里面没有一方是赢的。

打起仗来,除了朝堂上那些人,不论是百姓还是边军,都没有好处。就因为上面那几个宰相、重臣,他们为了争权夺利,把大权牢牢握在手里,何必让百姓遭难呢!

因这些事儿,玉堂对李副使的好感不少,也就不愿意他被连累进去。

玉堂和三娘分析说,夏国那边,在没藏讹庞掌权之后,没藏一族与继迁一支的关系,又紧张了不少,私底下明争暗斗的。

如今的夏国,正是资银紧张的时候,夏国国内各部的首领、以及治内的百姓,因为日子过得不好,许多人厌恶没藏讹庞,心里面都是反战的。与没藏讹庞一党的,全都在拼命讨好国相,指望国相多拨钱。

各部的度支拿不出钱来,都在找理由推卸责任,没藏讹庞的亲信,这时候反而掌了大权,干一些损公肥私的事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