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派遣挂职(1 / 2)

加入书签

曲江省新一轮的干部挂职工作正式启动了。

挂职,顾名思义,就是干部在不改变编制关系的前提下,委以具体的职务到另外地方,培养锻炼的一种临时性任职行为。

挂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下挂。由省市部门的年轻干部到县级进行挂职,以熟悉基层的情况。

另一种是上挂。就是县级干部到其它县级或地级市、甚至省级部门进行挂职,熟悉不同地方、不同层级部门的情况。

无论是下挂还是上挂,对于能进行挂职的干部来说,往往能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升迁。

一般来说,在机关内部进行提拔的难度越来越大。

挂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为了一条特殊的通道。

当然,对于挂职的干部在年龄上、能力上都有规定。

张东峰本来想认认真真地担任一届组织部长,只是现在他越来越觉得与郑冠华难以相处。

只是看在吴教授的面子上,他又不能与郑冠华直接对立,为此他觉得利用这次挂职的机会离开江东县是最好的选择。

全省新一轮挂职干部工作会议已经开过了,海天市委组织部长钟开武参加了会议。回来后,进行了市级主要领导小范围的内部传达。

市长孙建军觉得一点倾向性意见不拿,到了最后可能竞争非常激烈,难以把工作做好。

市委书记孟奇波则认为先公开传达文件,要求大家自愿报名,然后看情况再说。

孙建军毕竟是新上任的市长,在这些方面不会与孟奇波多计较。

钟开武回到办公室时,刚好接到了张东峰打来的电话。

张东峰在电话里说道:“钟部长,听说这一次海天市分到了五个挂职的名额,我想……”

“你也想去挂职?”

“钟部长,我在江东县工作有段时间了,觉得去外地进行锻炼很有必要。”

“东峰,好啊,你今年还不到三十吧?”

“钟部长,今年正好三十。”

“东峰,你还是很年轻的嘛,值得培养,我知道了。”

张东峰在电话说请钟部长多关照,然后就挂了电话。

晚上,张东峰去找柳雨晴,想托她寻份合适的礼物送给钟开武,既能表示自已的心意,又能让钟开武能心安地收下。

张东峰与柳雨晴有了亲密关系,只是在处理双方关系上,两个人都很有分寸。

柳雨晴认为“两个人好,是感情上的事。为这事,让单位的人说话,不值得。”。张东峰持同样的观点:“有了关系不怕,怕就怕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关系。”为此,张东峰才会放心地与柳雨晴进行约会。

从柳雨晴别墅里出来,张东峰接到了平阳市太安县副县长詹印的电话。

他在电话说大家都在争挂职锻炼的名额。看来,他的希望不大了。

又问张东峰怎么想?最终强调在这个时期,挂职二年,回来就能解决问题,这是拿钱也卖不到的捷径,张部长,你可要抓住。

“这个我正在考虑。”张东峰说道,“我们这边竞争也是非常激烈。”

海天市挂职干部的会议,就在海天市委二楼会议室召开。

钟开武亲自主持会议。

副部长先传达了省委关于派遣挂职干部的文件,整个会场里,与会人员一点声音也没有。

最后钟开武进行动员:“这次派遣挂职干部,孟书记的意见是,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大家先报名,然后再定。去外地挂职,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于每一个干部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刚才的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对照自身情况,作出决定。”

去参加海天市这个会议的是各个县、区的组织部长,张东峰为了避嫌,让副部长赵成刚去代开的。

他坐在办公室里进行考虑,这次派遣挂职,他是必须要争取的。

一方面,是为了离开江东县,离开郑冠华。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以后的晋升。

在正常情况下,提拔晋升都要等。既要等机会,还要等名额。

而且就算空出了名额,也不一定能进行提拔。

江东县先后空出了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副书记的岗位,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及时进行补缺。

另外,除了争取挂职的名额外,更重要的是去哪里挂职?去挂什么职务?八1中文网

这些年,派遣挂职的领导干部虽然大部份都在回来后得到了提拔,但在使用上却是有区别的,这就跟你下到哪个地方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张东峰来说,关键是要通过挂职,早一点解决级别的问题。那么,按他的年龄,他还有可能向更高的级别进行冲击。

现在,在仕途上,年龄成了宝贝。

有时候就是相差二三岁,往往就决定了你将来的位置,决定了你到底能升到哪个岗位上。

既然自己决定去挂职,张东峰觉得事先与郑冠华通个气,省得到时他突然阻止自已出去挂职。

来到郑冠华的办公室里,他正一个人在看文件。

张东峰小心地说道:“郑书记,这次省里组织挂职锻炼,我想去试试。您看……”

“啊,很好啊!东峰啊,你还年轻,就要抓住机会嘛。”郑冠华笑着说道。

得到了郑冠华的同意,张东峰便放下心来,毕竟现在二人还没有有太多的矛盾,看在吴教授的面子上,郑冠华既然同意了,他便不会反悔。

后来,张东峰才明白,郑冠华觉得与自已的关系在以前过于亲密,不能很好地动用自已的权力,最好能换一个容易掌控的人。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郑冠华在组织人事方面完全失去了制衡,没有多久就出事了。

经过自愿报名,海天市下辖的十个区、县,都报了一个人选,竞争是二比一。

既然准备报名,大家都是私下里反复地掂量了的,自己有几斤几两,也都盘算过,最终拿到桌面上来一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最后的区别就在于主要领导更倾向于谁。

不过,这样一来,张东峰被架上了。

只有他作为组织部长报名的,如果他落选的话,自已以后的工作就难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