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尘埃落定(1 / 2)

加入书签

茂南县第一届创业培训班成功结束,各方反响很好,只是培训结束了,项目一时半会还没有立起来。

县里面也在研究如何成立几个项目,把这些人才用起来。

只是苦于县里财政紧张,一时间也招不到投资,立项陷入了僵局。

据说为了这事周长山和潘大国两人没少朝市里跑,就连柳清风几天三天两头往赵市长的办公室钻。

美其名曰,重温当年跟着赵市长的感觉。

不过这些事跟沈自强没有什么关系。

创业培训班结束,自己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重新回到厂里忙碌了起来。

这天,他正跟陈国涛商量接下来进军临安市的时候,柳清风那边来电话了。

通知他过去国营食品厂,准备接手。

之前的手续流程都已经走完了,就等着厂里的一些工作交接完成就可以了。

在此之前,沈自强已经做好了漫长等待的准备。

毕竟承包国有企业的事在这个时候还属于稀罕事,一套流程下来,走个半年甚至更久都是非常正常。

不过因为这件事是周长山特许点头的,一路绿灯,短短几天时间,手续全部完成。

说出去别人可能不信,沈自强这一次竟然一分钱没掏就把国营食品厂弄到手了。

他跟县里面签的两年的合同。

之所以签两年,是双方沟通之后的结果。

本来沈自强打算承包的时间更长一点,最好是三到五年。

因为根据他的测算,国营食品厂的设备、机器在三五年内应该还能跟上主流。

这段时间内,不出意外的话,自己需要投入的很少,并且收益也是最高的。

过了这个红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设备,生产线的升级。

如果厂子是自己的,投入再多的钱也无所谓。

可是厂子终究不是他的,自己有经营权,但是所有权还是归政府所有。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他也能选择把厂子直接给买下来。

不过这样一来就有新的问题,首先政府那边是否同意,即使同意了,收购的价格也绝对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先不说政府的办事效率,单单是收购的钱加上生产线升级的钱差不多足够自己重新建一座厂了。

政府那边毕竟也不是周长山一个人说了算,这都是经过常委会讨论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谁也不知道谁心里有什么想法。

根据双方的协议,沈自强承诺一年后扭亏为盈挣到100万,这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到钱途。

一旦厂子走上正轨了,如果继续让沈自强承包,那他们就亏了。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如果没有沈自强他们还能否挣钱。

为了防止后期的麻烦事,沈自强干脆同意了县里面的意见。

最终双方签订了两年合同,两年后视情况决定,不过如果对外承包,沈自强的万和食品厂有优先承包权。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看似两年后自己可能会丢失一个工厂。

实际上到那个时候,这个影响对于他二样微乎其微。

眼下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费尽心机也要把国营食品厂弄到手就是为了渡过眼前这段最困难的时期。

只要这段时间渡过去了,接下来就好办了。

国营食品厂的生产线加上万和食品厂生产规模,至少能够保证供应铁路局和现有市场之外还能有余力去拓展市场,跑马圈地。

想着想着,他就入神了,连陈国涛叫他都没听到。

“自强,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陈国涛叫了两遍他才反应过来。

“哦,上次我不是跟你说了承包国营食品厂的事嘛,柳副县长刚才通知我过去接手国营食品厂,那边应该已经安排好了。”

沈自强淡淡的说道。

“真的?不可思议,怎么这么快?”

陈国涛惊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前两天沈自强回来的时候跟自己说了这个消息,当时他整个人都懵了,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沈自强不过是到县里面溜达几天就把国营食品厂给谈下来了。

怎么听都觉得不可能。

在陈国涛他们这辈人的眼里,国营食品厂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哪怕是现在万和食品厂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远远把国营食品厂甩在身后,国营食品厂在他眼里依旧是不可高攀的存在。

这就跟清代没了以后,曾经的包衣见到主子,哪怕那个主子落难了不如自己了,包衣奴才依然不敢小瞧对方一样。

曾经的国营食品厂太火了,太辉煌了,这已经在老一辈心里扎下根了。

震撼的同时,陈国涛也在感慨世事变化太快,更让他佩服的是沈自强的能耐。

这种事要是别人告诉他,他压根就不会相信。

就跟开玩笑似的,国营食品厂会承包给你?纯属扯淡。

但是沈自强说他已经承包了,那这事就肯定没跑了。

自己跟了沈自强这么久,还从来没见他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当时陈国涛激动了一宿没睡着。

本来以为起码要半年以上,没想到县里面的速度这么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