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人类第一次(日更万字,新人求追读,拜谢各位读者大大)(2 / 2)

加入书签

当然,这些官员,并非朝廷高官,他们只是五品以下的官员而已,其中也包括参加殿试的剩余十七人。

曾书依然居中,榜眼在左,探花在右,身后是数十位五品以下的文武官员。

“好气派啊!”

“人生一世,若能获此殊荣一次,此生足以。”

围观的人群,看着状元三甲领着文武官员,浩浩荡荡的朝未央宫走去,这场面以往百姓们没有见过,此刻见着,却是震撼到了他们。

就在人们议论当中,朝见的官员已经来到广场的中央位置。

只是,众人突然停下了脚步。

咚——

一声清脆的鼓声响彻未央宫上空,待那鼓声刚毕,由曾书领头率先拜服于地,接着是身后的官员。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呼万岁,其实在大汉并不流行,刘禅穿越过来时,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感觉以前的影视剧欺骗了他。

为什么?

因为古装影视剧里,官员拜见皇帝,动不动就下跪。

可是到了三国,无论是上朝议政,还是官员朝拜天子,他们都是站着,最多也就是向天子鞠躬,这就算是大礼了。

当然,天子登基等重大活动,朝臣百姓,是需要向皇帝行跪拜之礼的。

今天是第一次举行状元朝见天子,礼部的官员也没有经验,最后在征询丞相诸葛亮的意见时,诸葛亮只道:“状元朝圣,理当行跪拜之礼,并三呼万岁。”

丞相下的命令,礼部官员当然只能遵办。

不过,诸葛亮也是这些日子,没事就与刘禅讨论未来那些王朝的事迹,什么治国方式,朝政变革,还有礼仪什么的。

对于治国理政这些,刘禅也就是将自己还记得的东西,向诸葛亮讲述一遍,但是对于礼仪这些,他却是讲得头头是道,而且全部都是按照后世影视剧那一套。

听着震动山河的万岁声,百姓们也是热血沸腾,原来朝臣们拜见皇帝,是要这样做。

山呼万岁之后,诸位官员缓缓起身,而这时,城头又一次响起三通鼓声。

鼓声刚罢,此前还紧闭的未央宫南宫门,缓缓打开。

未央宫南宫门是由五道宫门组成,位于最中间的拱门,这是仅供天子通行的通道,无论王侯将相,皆不可僭越。

只是——

当宫门刚刚打开,就听见城头一声高喝。

“大汉皇帝陛下有旨!”

“宣,金科三甲进殿!”

那一声唱喝结束,曾书等人这才缓步向前,只是刚至宫门前数十步的地方,按照往常的规矩,他们走到这里,就需要转向从旁边的侧门进入未央宫。

只是——

走到这个地方时,除了金科三甲之外,其余官员自动向两边分散,而金科三甲却昂首挺胸,径直朝中门走去。

“怎么回事?”

“这是越制!”

“他们怎能从中门进入?”

外围的百姓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宫门前的状元、榜眼、探花。

那可是天子才能走的通道。

也就在百姓议论的时候,却听得一个侍卫朗声说道:“科考状元,乃是天子门生,学生觐见师长,天子特别恩准,可从中门入宫朝见,仅科考状元第一次觐见天子。”

这一下可是惊呆了众人,虽然他们知道了原因,但也让他未曾预料到,原来考中状元,可以获得这么好的殊荣。

很多年轻人,不由得暗下决心。

科考——

我也要参加科考,我要参加科考。

接下来的礼仪,就相对简单多了,就是金科三甲进入未央宫前殿,向皇帝行拜见之礼。

当然,也是需要行跪拜之礼,然后山呼万岁。

因为昨日金殿敕封,刘禅已经给他们封了官,所以拜见之礼结束,也就预示着这场觐见之礼结束,这一届的科考也算圆满完成。

不过,刘禅同时也做出了决定,下一届科举,封官的事情,就留在觐见之礼上,要不然这样还是缺点什么。

当然,毕竟这也是大汉头一回,刘禅虽然是穿越者,有些事情也有不够全面的,有疏忽的地方。

但是,这重要吗?

并不重要,大不了下一次改正不就好了。

今天真正重要的,其实就是入宫之前的这一系列宣传,他要通过这一场游行,还有朝圣的仪式,让普通百姓看到,只要努力读书,任何人都能够拥有这般殊荣。

够了,够了。

效果已经达到。

这长安现在可是大都市,至少在这个时代,它真的就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大汉科考的事情,就会传至大江南北。

......

大汉兴汉元年(公元240年)七月二日。

洛阳皇宫。

“外臣曾书,拜见大魏皇帝陛下!”

曾书奉命出使洛阳,作为一个原本只是大汉益州的普通百姓,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先后进入大汉未央宫,现在又走进了大魏的洛阳皇宫。

放在以前,他自然想都不敢想的。

“贵使免礼!”曹叡微微抬手,却是问道:“先生现居何职?”

“回陛下!”曾书不卑不亢,道:“外臣现居大汉御史郎。”

“嗯!”曹叡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朕近日听闻,贵国日前举行一个什么科举,还有什么状元、昙花、棒眼?”

这事儿自然不是秘密,曾书最清楚,十日前,那场空前盛况,而他就是那场典礼的主角。

状元游街,然后进宫朝圣。

曹魏知道这件事,也并不奇怪。

“回陛下!”曾书笑了笑道:“却有此事,这是我大汉举办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外臣便是大汉金科状元,受我主隆恩,得封御史郎。”

“那...棒眼呢?”曹叡故意问道。

榜眼与棒眼,这绝对不是口音的问题,曾书笑着说道:“陛下,我们大汉只有榜眼,并无棒眼,难不成贵国又打算效仿我国,也要举办科举,然后二甲敕封棒眼?”

本想取笑汉朝,可是曾书这话,让曹叡突然语塞。

因为刘禅此前举行了武举考核,为汉朝选拔军中将领,后来发现效果还挺不错,大汉涌现出不少的青年将领。

经过这几十年的混战,三国的得力战将,老的老死的死,即使曾经上将千员的曹魏,现在也因为将帅难求,让作为皇帝的曹叡有些郁闷。

所以在得知汉朝通过武举选拔了不少青年将领,于三年前曹魏其实也开始举行武举考核,在曹叡看来,这不过就是比武选将。

当然效果也还不错。

只是大魏才刚刚举行两届武举,这个汉朝又整出了一个科举考试,也就是文人的考核。

但是——文考该怎么考呢?

此翻得知汉朝遣使洛阳,而且这个使臣,就是汉朝第一届科举的状元,原本曹叡想从他嘴里了解了解,这科考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却不想因为棒眼这个词,让曾书反而讽刺了他一番。

他虽然没有明说,可是这话其实是人就能听得出来,我大汉举行武举,你曹魏跟着模仿,现在我们大汉又推行了科举,你们是不是也打算模仿呢?

曾书看到了曹叡的囧色,然后缓缓道:“陛下若是也想推行科考制度,外臣倒是可以将我大汉科考的规则,与陛下细说一番;”只是他说着,却又笑了笑道:“陛下切记,一甲应为状元,二甲乃是榜眼,三甲为探花,可千万别整成了状元、棒眼、昙花。”

说完他看了一眼曹叡,又看向其他曹魏大臣,然后笑着道:“要不然,别人还会说咱们大魏的科考学子,最后都是昙花一现,或者就是一个棒槌之眼...哈哈哈...”

......

......

ps:快八十万字了,现在开始保持日更万字,好想看到均订能涨一丢丢。(﹡o﹡)

https://www.xddxs.co/read/52958/3000075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