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长公主(1 / 2)

加入书签

大楚王朝前前后后已经历经五百余年,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自然知道什么最危险,自然知道什么最重要。

最危险的就是藩王林立,自相残杀,八王之乱就是个列子,致使他们丢了大半河山。

衣冠南渡后,最危险的自然就是大权旁落,谢王时期就是个列子,那段时间,项氏皇族沦落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步,那也是不能在发生的。

最重要的始终如一不曾变过,那就是天下民心,亦或者天下士子之心,读书人之心,只要民心在,不管遭遇什么,楚国都能度过。

二百多年前,大楚王朝从谢、王两家夺回属于自己的皇权之后,为了更好的赢得天下士子之心,便设立了每三年一次的菊会。

三年一届,菊园里的菊花开放之时,皇帝便邀请天下士子来京城赏菊,一起探讨国事,一起游船踏秋,一起琴棋书画,一起诗词歌赋。

齐王郡主项静口中那个三年前之事,就是三年前的菊会。

当时,静郡主已经到了年纪,她便也参与其中,共襄盛举。

这个三年前的故事,就是从这个菊会开始。

每年菊会,设立八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得甲者,才可以面君见圣,才可以一展抱负,才可诉说己见,得天子钦点魁首。

三年前那次,本是兵灾、蝗灾、水灾搞得楚国一片狼藉之时,菊会并不盛大,但来的青年才俊,却是远超往年,几乎数得上的有名有姓的都来了。

大家最后甚至还齐聚在菊园,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一起赏菊,一起喝酒,一起坐在草地上,谈着自己的远大抱负,谈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时,长公主一身道袍,没带任何一个随从的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众人不解惊愕,收敛醉态。

长公主手拿拂尘,带着道冠,喝了很多酒,然后说出了她的理想,她希望收复故土,重回中原,她希望驱除鞑虏,恢复大楚国最鼎盛时的状态。

她说,当今圣上当年也有这样的理想,但却被这些本不该有的烂事缠住了脚步,这一代算是完了。

她希望这些后生们能够联合起来,光复大楚。

大家怦然心动,年轻人的热血被点燃,一一跪倒在长公主面前,长公主也跪倒在了他们的面前。

约定,三十年后,要在金中都的御花园里,在赏菊花,在一起饮酒。

之后散去。

有人提剑去了边关。

有人提笔入了仕途。

有人驾船去了海外。

有人隐姓埋名去了金国。

有人穿过了金国去了更遥远的蒙古草原。

有人持书去了大理。

有人伴随在长公主两侧······

她说完这一切,她不禁流下了热泪,摸了摸自己废掉的腿,似是恨自己是个残废,恨自己不能参与其中,不能和同代人一样,为了光复大楚而燃烧人生。

李唐同样感叹这位长公主的气魄,甚至冒出了一股由衷的佩服,但也越听越糊涂了,“你与我说这些,是赞叹长公主的伟大,赞叹长公主的厉害,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为了楚国考虑。那么我,是不是就不要用你爹翻案了,因为咱们敌人就是这个带领你们燃烧生命的长公主啊。”

“不。”

项静擦了擦双眸里的热泪,眼眶发红的看着李唐道:“我是想告诉你,咱们是斗不过长公主的,像这样参加完菊会,为她所用天下读书人太多了,还有早早就被她收服的各路官员,各方节度使,她所拥有的的能力,远超你的想象。她称呼赵皇后,永远是赵家姑娘,从赵皇后是皇子妃,是太子妃,最后是赵皇后,她都这么喊,光明正大的喊,而赵皇后却无可奈何,赵家人也都忍气吞声,就可想象的到,她背后的势力有多大了。连同当今圣上,秦王都对他礼让三分,她的母亲太后,更是与她十年未曾见一面,所以说你我是斗不过她。”

李唐苦笑摇头,“你说了半天,不依然还是那句话吗?斗不过,那你叫我来干嘛啊,让我放弃,那行,你如果这么劝说我,我放弃了,我现在天天打猎,喝酒,挺好的。”

项静抿嘴一笑,“自然不是,我是想告诉你,你得换条路走,不要想着和长公主斗,而是想着,为我父亲翻案,或者其他办法。”

这话算是给李唐提了一个醒。

李唐这些日子除了每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外,时长也会想,怎么破局,他深知自己这一方是无法和任何一个怀疑对象进行掰手腕的。

皇帝那一层面也不会为了齐王一家和另外三位翻脸的,唯有光明正大的破案,正名齐王一家是冤枉的才行。

但此案是皇帝亲自判定的,亲自下的旨意,想要面圣,想要翻案,难啊,因为目前为止,里通外国的证据,李唐还为见到呢。

他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其他的呢,你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话啊,如果没有,那依然等于什么都没说啊。”

“有。”

项静提出了一个人名,甚至用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下来,两个字“姚广!”

“姚广?什么人啊?”

李唐眉头一紧。

项静解释道:“姚广乃是帝师,是当今圣上还是皇子时的老师,但此人却比皇帝大不几岁,是他藏在潜龙府邸一直帮助当今圣上出谋划策夺得了皇位的第一功臣,赵家和秦王在当时都是听他调遣的。按理说,这样的人物,皇帝继承大统,必然是加官进爵,位列人臣,给个丞相都是理所应当耳朵。但此人却是辞官不做,隐匿了起来。有人说一开始是在金陵城外的鸡鸣寺内住了几年,到后来就再也找不到了,世称黑衣宰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