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收获和秋收(2 / 2)

加入书签

对于上朝这个事情,盛长柏没有盛紘那么热衷。

微末的小官,就是能够上朝,但也就是一个普通听众,发表不了什么意见。

除了能多得知一些朝廷信息,盛长柏本来就可以从盛紘这里知道的消息,也就剩地位上的尊崇了。

这次盛长柏上朝的收获,就是阶官从大理評事的从八品下,升为了秘书郎的正八品上。

细细的算下来,盛长柏也是连升了三级。

虽然差遣没变,还是在邵文馆校检典籍。

但盛长柏从普通的京官,升为了可以参朝的京朝官,在仕途上算是大进了一步。

封建王朝,当然是距离皇帝越近,位置就越重要。

大周朝的早朝基本就分为日参、六参、朔参和望参共四种方式。

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及尚书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即侍从官以上,为“日参官”,也即每天都要参加早朝。

三省和御史台官、寺监正副长官以上,即京师百司以上,为“六参官”,也即逢一日、五日参加早朝,盛紘现在是这个档次。

剩下的就是盛长柏这种,最低档的京朝官,要参加朔望朝,要参加初一,十五朝会。

这已经算是不小的进步。

出了宫门之后,盛长柏骑马,盛紘坐马车,往家返回。

大周朝廷对于官员交通工具方面,倒是没什么要求。

坐轿,骑马,乘车,全看官员的喜好和身体情况。

回到家之后,知道盛长柏升官,王若弗又得意了。

因为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子,这段时间王若弗算是小压制了林檎霜一下。

“柏儿,你这刚上任几个月,就被官家看重,升了官,这是简在帝心,前途无量啊。咱们现在可以摆宴,把亲朋顾旧的都叫过来,庆祝一下了吧?”

王若弗这话算是没有说错,盛长柏算是挺受老皇帝看重的。

但是老皇帝已经五十多,身体也不好,不一定能活上几年,看重不看重,对盛长柏帮助也不大。

“母亲,官家看重,咱们更不应该张狂,还是要低调。这次就不摆宴了,上一次在家里设宴还没过去多久的。”

每次家里有喜事,盛长柏就要劝王若弗一遍。

王若弗喜欢大摆筵席这个爱好,盛家是真的满足不了。

“柏儿这次升官,就不摆烧尾宴了,我前一段时间升官,刚把大家都叫过来一趟的。这次把松哥儿和枫哥儿,叫过来庆祝一下就算了,以后再给柏儿补。”

不只是盛长柏,盛紘也觉得自家这段时间,风头出的有点多了。

短时间内父子两人就接连升官,还是惹眼了一点。

“你那算什么烧尾宴,就叫几个同僚就算吗。盛紘,从嫁给你的时候开始,我就被那些闺中姐妹笑话,现在好不容易盛家起色了一些,我想扬眉吐气一下就这么难吗?”

“父亲,母亲,你们聊,我去祠堂,把消息告祭祖宗一声。”

次次不让王若弗大办,王若弗也急了眼了。

盛长柏越出息,王若弗也就越有底气,脾气也是见长的。

本就是张扬的性格,让王若弗低调,那就是在违背本性。

盛长柏看了下情况,觉得王若弗这股气,总要发泄出来的。

干脆就把盛紘卖了,留盛紘给王若弗发泄了。

两个人吵也吵不成什么样子,因为王家的原因,盛紘多少还是要让着点王若弗。

盛紘自己委屈,找林檎霜林小娘寻求安慰就是了。

都是十几年的老惯例了,让盛紘多去找一次林檎霜也没什么。

年轻时候的林檎霜都迷不死盛紘,三十多岁的林檎霜,更不要想迷死盛紘了。

再怎么被女色所迷,盛紘也有一个不能违背盛氏家族利益的底线。

...

确定了盛家继续低调的原则,等把赤脚大夫手册刊印之后,盛长柏就没再折腾其他事情了。

王若弗争不过盛紘,不能家里多举办宴会。

也就只能多参加别人家里,举办的宴会,多去露脸。

但是文官圈子,办宴的频率,远没有勋贵圈子,办宴的频率那么高。

文官集团,毕竟出现了不少的寒门,后宅里面的妇女,来自于天南地北,相互没有那么熟悉。

不像勋贵之间,已经开国大几十年,大家都是生活在汴京,三四代人,互相联姻,同气连枝,互相之间,不是亲戚,就是拐着弯的亲戚,有什么事,都会互相招呼,举办的来大型活动。

文官之间的家眷,举办的宴会人数少,又没那么张扬,王若弗参加一点,也坏不了什么事。

盛紘帮盛长柏把两本书推广的事情办好。

又找忠勤伯沟通了两次,提醒忠勤伯约束忠勤伯夫人。

给华兰,争取了一段时间,轻松些的环境之后。

也就又安稳了下来,盛紘也不需要贪腐,清吏司衙门,按部进班的修着,偶尔监督一下工程和账目就行,也没盛紘多少事。

长松在进京两个月,帮助长梧处理完所有的事后,也乘船南下,回了宥阳。

大房豪富什么都不差,送长松的时候,盛长柏真没什么好表示的东西。

只能泡了几坛药酒,让长松带了回去。

希望这个堂哥,回宥阳之后,能早点为大房开枝散叶。

两个人接触这么久,盛长柏也为长松号过脉,起码从脉象上看,长松是没毛病的。

长松想要孩子要的那么艰难,盛长柏没搞清楚具体原因,先补就是了。

留在汴梁的长梧,在大房买的房子,基本修葺了之后,也搬了出去。

细节方面,可以住进去了慢慢修缮。

越大的宅子,修起来就越花费功夫,珍奇异石,奇花异草的可以慢慢添置。

除了从宥阳带过来的随从和丫鬟之外,又雇了十几个家丁,婆子。

有二十多人伺候长梧一个,也就不用为长梧生活担心。

时间很快的就到了秋收,盛长柏还是来到了庄子上。

验证种子产量怎么样的时候到了,目测一下,大部分作物还都是丰收了的。

“刘管事,这批的收成我都要带走,佃户那边,你问问他们是需要钱还是粮,你直接补给他们钱粮就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