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岌岌可危(2 / 2)

加入书签

    沈家也不可能成为现在大周的第一外戚之家。  “就是知道你的身份,我们才没有直接把你也带走,只是要带走你屋里的这些人。”

    盛长柏看了一眼小邹氏说道,这个处置,已经给了皇后很大的面子。

    但小邹氏依然不知足,完全是不懂律法,不懂政治,连基本的人情世故也不通。

    “知道我是什么身份,你们怎么还敢抓我的人。都给我住手,我院里的人你们一个都不能动。”小邹氏直接就拦到了衙役跟前。

    在权贵之家抓人,就是容易面临这种问题。

    骄横并不是傻,小邹氏也是明白,这些人被带走,自己做的事情,肯定也就保不了密。

    而且小邹氏的这份强硬也不是伪装,是心里确实觉得,自己姐姐救过皇后。

    自己家在汴梁旧不用怕任何人,为所欲为。

    进京这一年多,邹家人在汴梁也真的是横着走。

    “来人,把小邹娘子拉开。”开封府的官员喊道。

    “谁敢碰我,沈国舅来了,饶不了你们。”小邹氏继续叫嚷道。

    不知道小邹氏,会不会真问罪的原因,衙役还真不敢去抓小邹氏。

    “去…去沈大娘子那边,带几个健妇过来。”

    盛长柏吩咐道,沈家宅里面其他的下人可能给小邹氏面子。

    但是沈张氏的陪房,现在应该最恨的就是小邹氏。

    小邹氏院里的人带走,小邹氏哥哥院里的人也要带走。

    小邹氏哥哥同样住在沈从兴家里。

    妹妹做小妾,哥哥也跟着住进来,娶个小妾,等于娶了一大家子人。

    不怪汴梁城里的人,都笑话,看不起邹家。

    这个差事,最难的就是去沈将军府抓人。

    案件审问起来很简单,沈家的下人,大多都是赵宗全抄没逆王有关的勋贵,得到的仆役。….

    这些人大多都经历过牢狱,进了开封府大狱之后,交待的很快。

    这毕竟是封建王朝,没有那么文明,还可以直接动用刑罚。

    虽然有一些屈打成招的可能,但是这种方法,效率还是很高的。

    也就三天的功夫,就有了完整的结果。

    “陛下,案件已经审理清楚,人证口供俱在,该怎么判决,还请陛下圣裁。”

    开封府处理这种事情,也是老油条了,只定罪状,判刑让皇帝干。

    “事情过程,真的就是这样?”

    看着事情确实是邹氏做的,事实跟英国公说的一样,赵宗全就皱紧了眉头。

    赵宗全不在乎邹家,但是不能不在乎自家的名声。

    邹家怎么说,都对自家有恩,还是救命之恩,为此邹家还陪了一条命。

    赵宗全怎么对邹家,别人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的邹家,是赵宗全对自家恩人的态度。

    “臣拿头顶的乌纱担保。”

    “你们先下去吧,怎么判决,等朕斟酌了之后再定。”遇事不决,赵宗全的办法永远就是拖。

    案件审理的很顺利,但是判决就完全难产了。

    皇帝不想往狠了处置邹家,传自己忘恩负义,刻薄寡恩的名声。

    因和太后不合,已经有许多这种流言了,不能继续加重。

    又要安抚好英国公,让英国公满意,明显就是两难,轻易做不到两者兼得。

    明显需要一波政治py,赵宗全和沈皇后要给英国公一些政治补偿。

    试一试能不能让英国公轻放这件事。

    毕竟英国公还是挺注重政治利益的一个人。

    当初赵宗全刚继位就向赵宗全靠拢。

    又为了权势,把自己心爱的独女,嫁给沈从兴做填房。

    既然是政治人物,也就可以用政治手段安抚。

    汴梁这边,邹家的处置还没有下来,江南的桓王和顾廷烨,就遭到了盐税既得利益者的反击。

    “听说了吗,桓王在南边遇刺了?”

    “听说桓王殿下生死未卜。”

    “我怎么听说是顾廷烨生死未卜,为了救桓王,顾二为桓王挡了不少刀,当时就倒下去了。”

    正月都还没算过完,突然之间,汴梁城里就传遍了桓王和顾廷烨的遇刺的消息。

    消息传播的很广,就连只是待在家里的蓉姐儿,都不知从哪个下人嘴里听到了消息。

    “蓉姐儿,你不用那么担心,你父亲在战场上都冲杀过多少回了,只是区区一些刺客,哪里能奈何的了他。”盛长柏安慰着蓉姐儿道。

    “盛叔父,我父亲真的会无事的吗?”

    “当然,朝堂上并无任何消息传来,你父亲自然是无事的。”

    盛长柏肯定的对孩子说道,其实自己心里还是犯嘀咕的。

    顾廷烨是皇帝第一号打手的原因,就算真的顾廷烨出了什么事,赵宗全也是不敢把消息给公开的。

    没了顾廷烨帮着掌控禁军,靠着沈从兴这个军中没什么根基的国舅,怎么看都没那么稳。

    英国公现在又没有被安抚下去,态度不明,赵宗全本来算是稳固的皇位,瞬间就岌岌可危了起来。

    “那为什么汴梁城中,到处都在传,我父出事的消息。”蓉姐儿担忧的问道。

    “世人不过喜欢以讹传讹,消息说的越夸张,也就有人越愿意传播。”

    说桓王出事明显没什么市场,赵宗全虽然最器重桓王,但赵宗全还有其他的儿子,子嗣并不少。

    说顾廷烨就有人愿意听了,毕竟是一个近十年都活在汴梁热点上的男人,经过也够跌宕起伏,完全是一个传奇。

    盛长柏跟蓉姐儿说是这么说,但这消息传播还是快了一点,突然一两天之间,汴梁城都在议论这个事情,明显还是有推动者。(本章完)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