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达成交易(2 / 2)

加入书签

    韩大郎:“……”

    “有急事要招韩相公进宫商议。”盛长柏解释道。

    城内遇到了兵变,韩章还阎罗殿刚走一遭,不知事情怎么发展的情况下,盛长柏不相信韩章睡得着。

    大概也就是躺下镇定一下,休息一下。

    “好。”

    盛长柏在宰相府正厅等着,韩大郎去了后宅叫人。

    盛长柏欣赏韩信的大宅,宰相府的大宅还是很不错的,正厅很大,容得下几十个舞女表演。

    这些舞女还是朝廷花钱养,韩章的小日子还是很舒服的。

    现代老板养个歌舞团,可能还为了交际。

    韩章的歌舞团,完全就为了自己私人欣赏。

    “盛探花,宫里急招,是为何事,陛下可还安好。”

    韩章出来的速度并不慢,这会儿已经镇定了下来,恢复了宰辅的气度。

    “到了之后,韩相公自知。”

    老皇帝死的这件事,还不到透漏的时候。

    韩章可以知道,韩大郎可以知道,不代表着宰相府的下人也可以知道。

    “父亲,马车已经备好。”韩大郎进来朝韩章回道。

    “事情紧急,坐不得马车,牵过来一匹马就行。”

    盛长柏插话道,都到这个时候,再墨迹一会儿,天都该亮了,哪里还允许韩章坐马车享受。

    “给我牵匹马去。”

    韩章对韩大郎说道,韩章才五十来岁,也不到骑不了马的年纪。

    “韩相公,官家还叫了其他宰辅,避免他们不敢相信宫人,咱们一块过去叫上一下吧。”

    “行。”韩章咬牙坚持着说道。今天对韩章来说,还是算折腾的。

    虽然传令的人是分了几波去叫人,但是为了防止叫不到人,盛长柏还是要亲自跑一趟。

    盛长柏在马辉判乱之时,就路过了一次韩家,取信韩家没有问题。….

    但是其他家,只有带上了韩章,才更有可信度。

    其他的几位宰相,欧阳这几个人都是跟韩章一个裤子。

    让韩章叫这几个人是最合适的人选。

    等着盛长柏带着韩章,把几位没有进皇城的宰相,副相叫上。

    回到皇城福宁殿,找到桓王的时候,已经是丑时正刻,也就是凌晨四点。

    “陛下,老臣(臣)来迟。”

    不管怎么样,既然到了都需要先给赵宗全嚎两嗓。

    “韩相公请起,现如今官家去了,还需要韩相公主持大局。”

    可能是为了表示自己和赵宗全感情更深,韩章嚎起来没完。

    为了节约时间,顾廷烨去把人给拉了起来。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桓王既为官家嫡长子,又勤奋好学,贤明勤俭……为大周江山社稷,请桓王承继大统。”

    刚跪完赵宗全,噗通一声,韩章又给桓王跪下了。

    韩章对局势认识的很清楚,而且接受的很快。

    根本就不介意赵宗全有没有留下遗诏,或者是属意谁来继位。

    桓王现在掌握着最大的军权,那桓王就是爸爸。

    跪的毫不犹豫,对皇位传承这方面绝对敏感,真是活该韩章,宰相一坐就是三朝。

    “我何德何能,能继先帝大业.”

    “唉既然诸公皆荐,我也只能勉励为之。”

    三辞三让之后,桓王还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帝位。

    韩章这老小子确实对这方面敏感,盛长柏都没给一点提醒。

    是到了福宁殿,盛长柏才对几人说,赵宗全去了的消息。

    这老小子看到赵宗全嘎了,就迅速的想好了这一出。

    思考的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为赵宗全哭丧的时间。

    “不知接下之事,韩相有何教我?”

    “丧钟先不急着敲响,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也到了朝会的时间,先召群臣,宗室,外戚,勋贵,等人都进宫之后,再敲丧钟,为先帝发丧。”

    韩章还是有经验的,先把这些安分,不安分的,有影响力的人叫到皇城控制起来。

    桓王继位也就能顺利,什么时候为赵宗全敲丧钟这些事,其实没那么重要。

    “都按韩相公吩咐。”桓王说道。

    朝堂上的大佬来了这么多,已经没了盛长柏的什么事,位置不够,确实没什么说话的权利。

    武将这边,乱兵给镇压完了之后,也没了顾廷烨的什么事。

    皇位传承这种事情,虽然手里有兵的话语权最重。

    但是人选定下来之后,也就没有了武将什么事。

    于是趁着这点时间,吃了些东西垫吧一下之后,盛长柏找上了顾廷烨。

    “仲怀,太后可还安好?”

    盛长柏就想知道,太后是不是“突发疾病”去了。

    太后也是有身份的体面人,肯定不能说是被赐死的。

    不然解释给外面人,或者是记载入史书之中,不好听,也不好看。

    虽然太后和皇帝病死在了同一天,傻子都知道有事。

    但是马辉和刘贵妃,搞了兵变也是事实,乱兵直接惊死了皇帝和太后。

    也勉强的能够向民间解释,反正新帝是肯定不适合背锅的。

    “太后安好,只是受了惊吓,又惊闻了先帝(赵宗全)去了的消息,悲伤不止,这会儿精力不济,留在了宝慈宫休息,太后他老人家也是支持新君继位的。”

    顾廷烨隐晦的解释道,大概就是桓王和太后,这一对祖孙经过了一些博弈和交换。

    还是达成了和平,新帝不计较,太后参与谋划谋反,害死了赵宗全的事,毕竟太后也不是直接责任人。

    换得了太后支持新帝继位,因为对大周正统来说,赵宗全算便宜儿子,桓王这个孙子,也算便宜孙子的原因。

    太后的这份正统认可,新帝还是挺需要的。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