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解危(1 / 2)

加入书签

“你先别着急,我做了点东西。”安溆起身出去,一会儿端着两个透明的玻璃碗回来,里面是两小把粉末状的东西。

可能因为自小做饭,安溆的动手能力很是不错。

“这一个是青药,一个是红药,都是从极为常见的日常食物中提取的,”安溆说着放到宗徹面前,“待会儿你跟我去一趟大夫们那里,我跟他们说一说这两种药的功效,看能不能配合他们的药方,给一些比较严重的病患用。”

宗徹笑道:“行吧。不过你不仅会做饭,现在连药都会做了?”

心里却已有了计较。

“以前只见过别人生产,哦,就是做,”安溆说漏嘴也面不改色,“我自己做的,也不知道成不成功。”

说句不负责任的话,事已至此,外城那些病重濒死的人,如今是不当这个小白鼠也得当了。

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找真的小白鼠试药。

后半下午,天又阴沉起来。

督军府东边的角门内走出来一个带着口罩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身后还跟着个扛药箱的少年人。

“爷爷,我们真要试那位夫人给的药吗?”远离督军府大门之后,少年才追上老者,小声说道:“虽然治死了人上面不会怪罪,但是那些病人的家属,恐要恨死您了。”

“要不然,我们别告诉他们药剂中还加了别的东西。”少年建议道。

宗夫人只是一个后宅妇人,听她言谈,连药材配伍都不知道,她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敢用?

老者说道:“若真是有宗夫人说的那般效用,这次疫病便可解了。”

少年不相信:“爷爷,您和那么多大夫都没有办法,一个半点医术不懂的人就能有办法了?”

老者笑着摇摇头:“我听督军府的下人说,那宗夫人是个厨艺高手,医药同源,说不定呢。”

但是老大夫按着一侧药箱的手却有些微微发抖,宗夫人给的神药,其描述的药效,他曾经在一本家传的古书上看到过。

内城入口有兵丁把守,进出都要看腰牌,进的时候比出的时候查得更严谨。

老大夫和前面几个等着出城的人之间,相隔一米之远,等到交了腰牌给兵丁查看,两人一人拿到了一个时间牌,和一个城里大夫做出来的防疫药包。

这个药包主要是由艾草等多种有预防风寒功效的药物制成的,只要进出城,每个人一包,两天一换。

出来内城,外城消毒粉的味道更加明显。

少年不放心,掏出两个口罩,给爷爷和自己都又添了一层。

“爷爷,咱们去哪儿试?”少年问道。

老者说道:“找快要病死的吧。”

这些药不多,分了四份,有四个大夫一人一份,到外城找人试药。

老者停在一个南北的路口,向旁边路过的提着一大包垃圾走去集中焚烧点的,一个头脸皆遮得严严实实的人问道:“这边可有病重之人?”

看到他们腰间的内城牌,这人没有犹疑,就向北指了指,“最北面的一家,有个快不行的娃娃。”

老者听完,神情凝重地点点头,一手扶着药箱,迈步朝里面走去。

“小旗,不冷了,娘抱抱就不冷了。”

刚走到最北的那家,就听到里面传来女人带了惧怕、疯狂的声音,老者神情一肃,“四豆儿,快进去。”

话落他却先奔了进去,昏暗的屋内,女人神情憔悴,内城统一发放的口罩也被她扔到了一边,嘴唇干裂的起皮,但她所有的心神都在怀中那个脸色惨白的小儿身上。

四豆儿跑过来,先挡住爷爷,才对那女人道:“你怎么不做防护就跟病人接触?”

女人突然疯狂道:“这是我儿子,我男人都死了,儿子要是再没了,我活着还干什么?”

四豆儿皱眉,“你这是扰乱秩序,宗夫人说了,不让亲人照顾患病的亲人。咱们会用最好的药治他们的,你这样,不是捣乱吗?”

老者看了孙儿一眼,这些天没少听他埋怨,没想到这小子心里挺认可宗将军宗夫人的做法。

听到这话,女人看来的视线中就充满了敌视,将怀中的孩子紧紧抱住,说道:“你们想干什么?我死都不跟我儿子分开。”

四豆儿想说什么,老者先一步道:“宗夫人给了些神药,有可能克这个瘟疫,我出来,就是拿着药找病重的人试药的,你家这个孩子,让不让试?”

女人勉强冷静下来,抱着孩子的力道没松一分,问道:“能有多少把握?”

“我也不确定,”老者说道,神情里带着几分歉意,“可能一分效果没有,可能有五分的效果,可能还会有反效果,也有可能一剂见效。”

女人低下头,小心地给儿子抿了抿头发,在他惨白的小脸儿上亲了亲,心里却是天人交战,好一会儿没给个答复。

四豆儿道:“你得快点给个回复,我们也好决定是给你们开药,还是再去找别的病重之人试药。”

“我同意,”女人说道,抱着孩子朝老者磕了一个头,“张老大夫,求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

老者便马上放下药箱,先为小孩儿把了个脉,随后就开箱子准备配药。

四豆儿问道:“你怎么认识我爷爷?”

下了决定,女人心中也不那么纠结了,抹了把脸上不知何时流了一片的泪,说道:“我听我家男人说过,你们和京城里一个姓张的太医是一家。”

四豆儿撇撇嘴。

老者笑道:“一百多前年,的确是一家,不过早不论同宗了,和京城的太医张家,我们没法比。”

四豆儿不服气道:“怎么没法比?爷爷,我看过咱家的族谱,论起来,我们才是嫡支。”

嫡支怎么了,还不是混到只能在边城讨生活?

儿时的一些记忆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张老大夫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配好药,就拿出随身带的药罐,借用了这家的炉子在外面熬药。

一个时辰后,小孩儿服下药,在三人六双眼睛的目不转睛的盯视之下,脸色明显地好起来。

大约又过了一个时辰,小孩儿睁开眼睛,本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此时却对着母亲道:“娘,我饿了。”

女人顿时欣喜若狂,站起来跑到门口,对街口的一个值班的全身防护的严严实实的人道:“有粥吗?我儿子饿了。”

一瞬间,那人腾得站起来。

不到一刻钟,一碗熬的浓稠的米粥就被送到女人家中。

孩子吃过粥就又睡下了,吃下去的东西也没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