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来(1 / 2)

加入书签

草长莺飞二月天,定京城里的春日,一片欣欣向荣。街上小贩兴奋地吆喝着,街边酒楼林立,就算是那护城河边的垂杨柳都透着勃勃生机。

在这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中,一辆古朴奢华的马车队伍正悠然行走在定京郊外。队伍规模不算太大,只三辆马车,二三十人的护卫而已。

不多时,一行人停在一家客栈前,首先下车的便是一位身穿碧绿翠烟衫和一位身穿粉白绣花褙子的小娘子,俩人发饰相同,做丫鬟打扮。正恭恭敬敬候在一旁,准备着随时侍候。

旁人一看这气度,便知,定是什么富贵人家出行。

一呼一吸间,众行人便听到那位翠烟衫的小娘子开口说道:“老夫人,姑娘,客栈到了。”

话音一落,车帷被一只细白皓腕轻轻挑起,丫鬟见状立即上前挑车帷的挑车帷,扶主子的扶主子,端的是井然有序、规规矩矩。

待众人伸长脖子细细瞧去,便见以为头戴帷帽,身穿粉白绣云纹褙子的小娘子亭亭玉立于车前,气质出尘,遗世独立,但又隐隐透着些阴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先行下车的吕瑷亲自扶着其祖母吕老夫人下车,一行人便走入了这家不大不小的客栈。

客房里,吕瑷还是不愿意放弃说服祖母立即启程,又不疾不徐道:“祖母,眼下就半日功夫我们便可进城,何必在这耽误良久。”

吕老夫人任她说,就是不为所动,坚持己见道:“你这身子现在才勉强算是好利索,这连日奔波,于修养无益。”

“祖母,我已经好了。”不等吕瑷继续说话,吕老夫人打断道:“阿稚,你这一病,着实吓到祖母了。”

一听这话,吕瑷便不好继续劝说,知道祖母疼她,吕瑷只好称是不再言语。

“你且听祖母的,回家也不急这一时半日,要是身体拖垮了,那不是得不偿失,好好歇歇,明日一早我们便启程。”

听到祖母这些话,吕瑷也知道自己多说无益,只好告退回房歇息。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般奇遇,能回到自己即将及笄之时。不过,她知道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前世过得那般苦痛,精神上的折磨简直令她痛不欲生,那么今生,她就照着自己的心意来吧。是以,在重生回来时,她的精神状态一直不好,仍然维持着上一世的郁郁寡欢,甚至还会有自残和自杀的想法,整个人浑浑噩噩,不知今夕是何夕。

期间,祖母遍寻天下名医,柳州大大小的大夫、郎中都看过,只有一个说辞:郁结于心,心事过重。

祖母急的六神无主,怎么前些年好端端的,眼看要回京了,倒是心事过重了。

于是祖母整日整日的陪着她、开导她,告诉定京的家人的好,讲述临远侯府的荣耀兴衰。渐渐地,她终于慢慢变好,而回京的时间也一拖再拖,与上一世回京的时间错开了好久。

但,她记得,龚蔺在边关历练回京的日子约莫就是这几日,虽是这一世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活,心里对这个人的念想定不会说斩断就斩断,但,她也不想与这人有什么牵扯,再续前缘这种情节,应当是话本子里的,他们上一世就是怨偶,这一世肯定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即使要斩断情丝,那便一丝一毫都不得牵扯,所以,吕瑷连与龚蔺相遇都不愿意,尽管龚蔺现在还不认识她。

可,吕瑷还是要杜绝一切意外!

这便有了她不遗余力的劝说吕老夫人加紧赶路的场面,目前为止,她们还未遇到什么行迹与之相似的人,那就说明还是可以规避的。说她是自以为是、自作多情也好,只要不发生意外,那自作多情就自作多情吧。

现在的吕瑷就似一只惊弓之鸟,但凡有关龚蔺的一点点事件便会令她避之不及,除了这个,当然还有前世令她病情雪上加霜的事——临远侯府的站队问题。

不过那件事还比较远,目前为止她还有几年松快日子过,暂时不用操之过急。

吕瑷站在客房窗边,看着夕阳西斜、绿柳成荫,一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样子,心底对于生的希望也越燃越亮,这一世终究是不一样的。

日渐西沉,天边只剩日头的半张脸。

小镇外,一行十几人快马加鞭,策马疾驰。扬起的尘土彰显了主人的急切,声声催马之声,倒是显示出主人的愉快心情。

“主子,这距定京还有约莫半日功夫,是否要在这小镇下榻。”一身黑衣劲装的男子高声问道。

只见策马于众人前方的男人当机立断回到:“不必。”语言简洁,并不想再有什么解释。但作为从小陪伴世子长大的龚齐风知道,世子急着回去,到家时定是深夜,不必急着入宫述职,连亲人的面都不是第一时间见着,也不能先行歇息。

于是,龚齐风称是之后便继续赶路。

不多时,一行人便赶到吕瑷下榻的客栈,这客栈虽小,但因着是建在柳州、荆州一带入京的必经之路上,客源来来往往的,生意也十分红火。

夜幕降临时,吕瑷陪着吕老夫人一同在二楼窗边用膳,吕老夫人年纪大了,越来越喜静,但因着大夫说,吕瑷应当试着多与人接触,是以连路来,他们一行人都不在所在的客房用膳。

吕瑷知道祖母的用意,自己也可以接受,便也愿意顺着她老人家。况且,这一路上,就着用饭的时间,吕瑷也从那些天南地北的客人嘴里听到了许许多多的奇闻异事。

而最近,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当朝安国公府的世子大败与大兴荆州比邻而居的南陲,以区区三万兵马,全歼敌国近十万人马,大获全胜,一战成名。

“哎,我说这国公府还真是后继有人,原以为安国公从文他那嫡长子便也是个文官了,前年不是还蟾宫折桂成了这大兴最年轻的探花郎吗,结果,人家这是没在朝中任职,悄悄跑到边关历练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