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我要造反(1 / 2)

加入书签

“让农部开始研究蔬菜禾苗……”

李佾顿了一顿,摆摆手没再说下去。

还有不到一年王仙芝就造反了,不造反也得造反,他必须造反。

这时候一些东西的推出都需要仔细考量时间的问题。

三十名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岁数大的有三十多岁,岁数小的也有二十,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自认没有仕途前景的。有前景的也不会接受邀请。

李佾看着这些人,心中有一种暖意在升腾。

有的长袍虽然很干净,但一看就是好几年的旧衣服,洗的都脱了颜色。

还有的一看就是这两天新买的长袍。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家境并不富裕。

一个蒲团一张矮几,一支笔一方砚台两本书,一碟糕点一杯热茶。

“大家先喝一杯热茶去去寒气。”

一几十人坐成五排,就位于温室殿的龙书案前。

李佾详细解释标点符号的用处,以及横着写的好处,从左至右的好处。

唐朝时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汉之前念什么都是一气念下来,到了汉代语气上有了句读(逗),也就是标点符号传来后翻译成句号逗号的由来。

但这时候没有符号。

到了北宋,开始出现圈点代表句号逗号。但应用并不广泛。

明代时西方开始统一标点符号。

民国时期以胡适为首的六位大家提议,一九二零年正是推广标准的标点符号应用。

但如果说标点符号的是出现在民国却是错误的。

“标点符号能完整的,真实的表达出自己意图,省的读者猜疑,并且耗神句读断句。”

“书写规范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诸位可知是为何?“

有人语气犹疑:“传承自古代著书立说都用竹简,所以从上到下书写。”

另一人紧接着说道:“都是右手持简,左手打开,所以出现了从右到左书写方式。”

“两位博学。”李佾面带笑容赞叹一声,“不过现在发明了纸张,从左到右横着写这样可以省下纸张,同时,你如果从上到下从右到左,那么你右手持笔恐怕还得左手扶着袖子,生怕好好的文章被袖子一扫一片污浊。”

“去年我曾经对萧老人家说过,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过去一些习惯也要改一改,就比如从左到右的横着书写方式更适合现如今的器具,比如纸张。”

“陛下博学。”

“陛下不但博学,而且融会贯通自成一说。”

“草民佩服之至。”

李佾笑着摆摆手:“你们先看着,今天上午就不讲课了,有什么问题你们就提出来,下午咱们再讲课。”

一群人视若珍宝的读着文章,偶尔还交流几句,转眼间一上午时间就过去。

中午算不上是宴席,但最正宗的炒菜上了几份,虽然这群人尽量维持着自己的矜持,但也有些洋相百出。

不过李佾并没有在心里嘲弄,反而当即决定以后学堂里中午都是两菜一汤,顿顿有肉。

这可是一般的富贵人家都尝不到的,话说炒菜只有天下楼有,在京城一般人排队都吃不上,加塞的人太多。

而以后食堂里却开始有炒菜,激动的众人不能自已。

不是犯馋,而是所有人都意识到皇帝陛下对这件事究竟是多么重视。

下午给大家讲《基础数学》至于什么阿拉伯数字?

根本不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