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伪装发套,调虎离山之计!(2 / 2)

加入书签

“命三营长王怀保守住独立团防区,协助村民开荒与新兵训练事宜!”

“命特战连连长……”

二营长沈泉原本听到一营张大彪又承担起了主攻队伍,正暗自生闷气时,忽地听到自己也有战事安排,而三营长王怀保却是坐了冷板凳,不由得洋洋得意起来!

“二营长沈泉,保证完成任务!”

张大彪:←_←

我张大彪保证,二龙山土匪一个都跑不了,老沈啊,您就跟着白忙活一通,当夜跑练兵了吧!

…………

ps:盐帮由来与往事(选读可跳)

盐帮自汉朝起就兴起于江淮流域,一般的贩运路线分南北和东西两线。

后世南北一般运河北上至漠北。

东西一般沿长江直到西北青藏地区。

自古以来,盐铁官营。

在封建社会,官僚体系腐化堕落,他们往往利用垄断盐业贸易的特权牟取私利,盐价极高,利润十分丰厚。

江南一带的盐商往往是草莽之辈,一起贩运私盐以图牟取私利,这些人的贩运团伙就被称为“盐帮”。

盐帮的由来,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华夏古代的盐,从开采到贩卖是由官府控制,因盐是生活必须品,缺盐难以生存,控制盐的供应等同于控制统治下的百姓,所以华夏古代的盐一直由官府垄断,私人是不准进入这一领域的,这有明确的刑律规定。

由于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国家往往需要面临的问题是连连征战,兴修水利,建立边防,而这些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力,这个时候如果有商贾之流主动捐款,甚至主动承包完成工程,一些君主就颁发其一个贩盐许可证,准许其贩卖运输官盐,甚至还可以得到徭役减免等豁免。

因此最初的盐帮是正式的得到官府认可的贩盐帮派。

由于封建社会的法制不完善,官员间的相互勾结,官盐管理部门和盐帮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私盐”。

但是盐帮是得到官府认可的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所以盐帮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

到了抗日时期,各方势力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对于食盐的把控同样极为严格。

日本由于自身是个岛国,自然资源匮乏,到了战争时期成了日本侵略他国的理由之一。

抗战时期的日军就是这样的,占据华夏东北后,各种资源被他们源源不断地运回去。

而日本是非常在乎盐资源的,抗战期间的日军几乎是在尽可能地夺取华夏的盐业。

首先,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需求自古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而盐业资源的开发是需要高蒸发量的气候,也就是夏季炎热时期,以及平坦的沿岸、海滩地势情形。

然而这些条件日本都没有,日本四面环海,其气候冬暖夏凉,无法达到提炼盐需要的气候条件。

而且,日本的沿岸并不是平坦的,很难获取盐业资源。

1937年的日本本土盐产量仅能满足本国四分之一的需求,其他部分都要靠进口,而隔海相望的华夏虽然有着丰富的盐业资源,但是华夏政府自古以来就把盐业掌握在自己手里,让日本根本没办法进口。

曾经有种说法,说是日本的本土上连种植水果的土壤都很稀少,可是华夏却啥都有,于是日本家长就从小教导孩子们要去华夏抢,这种强盗思维在盐业资源上也是如此。

日本在侵华的过程中,对食盐的掠夺毫不手软,毕竟盐除了食用以外,还是各种工业的重要原料,对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很重要。

在伪满洲时期,日本控制了沿海地区的海盐产地,废除华夏政府专营,而改成日本军方自营。

他们霸占华夏盐业企业,全部由军方管理,没收存盐,强行征收军用盐,在华设立日本的盐业公司,将沦陷区的盐收集起来运回日本。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夏中的食盐变得愈加珍贵起来,各个盐帮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日本人,国军,中央军,日伪,土匪,大盐帮……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险恶生存条件,让他们一个个全都变成了亡命之徒!

尤其像八路军这样的抗日队伍,本身就是出自于百姓中来,给养粮草常常紧缺,食盐对于八路军同样很难得。

有一些老百姓想将盐送到八路军的手中,在度过鬼子关卡的时候,会用衣服沾满盐水,然后再晒干,这样就轻而易举躲过鬼子的视线。

等到了八路军那里,再把衣服泡在水里浸过衣服的水,然后用锅烘干熬出一层层珍贵的盐。

所以在那个时节,食盐有多珍贵,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二龙山的土匪来说,食盐就是金子,马就是他们打家劫舍的本钱之一!

赵刚这个点子,正是拿捏住了雷霸的要害。

而雷霸,现在浑然没有将八路军放在眼中!

八路?

那就是个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