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谢兰生(1 / 2)

加入书签

待清醒时,酒后所言皆是妄语。

“地下电影”一旦出事,谁又知道命运如何。虽然没有相关法律可后果也不好预计。

还没等谢兰生深入思考什么,三月底,学校传来好的消息他分配了。

谢兰生作为北京电影学院85级的毕业生将与86级一起离校。

他没有抢热门大厂,而是为了早日拥有上片机会去了位于湖南长沙的潇湘厂。他主动要冷门单位,学校自然没有不从,因此,他被分配的时间在同学里算比较早的。

谢兰生的选择其实不难理解。

曾经,一个电影导演必须先做几次场记,再一步步当上助理、副导演,执行导演、总导演,辛辛苦苦好几十年,这还必须一路顺遂,不曾遭遇任何意外。因为“导演”只有一个,大家都是论资排辈,只有这样才能显得选拔制度公平合理。厂标有限,普普通通的制片厂每年就能分到几部,北影上影长影八一据说可以多拿一点,有十来部,老一代的知名导演垄断这些宝贵名额,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无法得到任何机会。不过,前几年,电影学院在恢复高考后招的学生走出校门,竟然能在一些人才匮乏的“边陲小厂”受到重视接连越级,这让包括谢兰生的一些学生跃跃欲试。

谢兰生要远赴长沙,父母自然比较失望,然而饭碗才最重要,他们并未加以阻拦,更何况,“留京”通常需要后台,有门路的利用门路,没有门路的不择手段创造门路。谢兰生是北京人,还成绩好,他们班的一女同学因此以为他会留京,故作暧昧高深莫测,还跟学校说希望能跟男朋友分在一起,最后也被分到湖南,她没忍住,嚎啕大哭,而谢兰生一个月后才知道了这件事情。据说北电还算有良心的,中戏为了打击恋爱故意拆了所有情侣。

潇湘电影制片厂前身是湖南电影制片厂,创建于50年代,1980年改名“潇湘”。

到潇湘后,谢兰生的首个工作是副导演,帮有名的鬼才李贤拍摄影片,影片名叫财运亨通。

谢兰生很喜欢剧本。它描述了九十年代初中国人首次受到资本冲击时的心态,里面有1988年海南建省后的“十万大军下海南”,有“公职人员下海大潮”,也有1989、1990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开业后的疯狂景象本来推广无比困难还要强制党员购买的新中国首支股票“深发展”分红配股,股市从此疯狂起来,连寺庙都派僧人炒股,深圳政府限购、抽签、设涨停板从10涨停,到5,到1,到05,都压不住人的热情。空气里全是钞票的味道,老百姓们几千年来首次见到涌动的钱。

没有想到,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所有人都唱着歌儿到了指定拍摄地点,要开机时,整个剧组却被厂里十万火急叫回长沙,说,筹备期间太乐观了,上头刚刚提了18条修改意见。

那没办法,一条条改,并且,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逐渐变得不伦不类。

谢兰生是挺失望的。不过很快他便重新振作精神,因为不管如何割舍,他“副导演”这个头衔不是假的

拍片子这个梦,对谢兰生来说,早已铺金洒银,令他心驰神往。

他尤记得两三岁时第一次看电影那天发生的事。

当时,因为小叔有些门路,他随家人到洗印厂看“内参片”。所谓内参片,就是不在全国公映,而由专人引进、翻译,给首长们看的片子。当时文x还没结束,内参片远不若后来管理宽松,很难见到,基本是给中央领导观看的。

而才三岁的谢兰生,看到荧幕女主人公被杀死的那一瞬间,猛地挣脱父母怀抱,“啊啊啊啊”地尖叫着,伸出小手,要将两位主角从尖刀下救出。未果,男女主角还是死了,他便当即痛哭失声。父母十分尴尬,一起把他拖出房间,他搅黄了极难得的看内参片的好机会。回到家里,他还止不住悲伤、抽泣,中间一度有些窒息,这件事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家人取笑他的素材。

可是也许,自那时起,便为“电影”而着了魔。

好消息是,修改以后,新的剧本通过审查,大家再次南下拍摄。此时正是九月末,北京亚运会如火如荼,满大街的熊猫盼盼笑容明媚高举金牌,剧组众人的心也变得敞亮起来。

在片场,谢兰生又挺谦逊地问李贤说他能不能上手掌镜几个镜头,李贤应了,让他拍摄其中两场。

李贤这人今年40岁,有情怀,有思想,是谢兰生十分尊敬的大导演。不过据说,李贤家乡的老母亲上个月被确诊癌症,正在治疗,这导致了李贤老是若有所思的。

在谢兰生“做作业”时,李贤导演站在一边,怔怔看着谢兰生的工作方式,突然摇头,问“兰生,你把分镜给修改了”

“啊,对,是这样。”谢兰生道,“最后没拍天上太阳,而是改成面部特写。就调了这个,有问题吗”

李贤沉默,半晌才道“兰生,你的方式,非常吓人。”

谢兰生“啊”

“你本人并没意识到一般来说,在拍摄了令人悲伤的东西后,导演会把镜头对准大的场景,比如蓝天,比如大地,平衡情感,给人缓和的时间。你的方式太残忍了,直勾勾的,在主人公倾家荡产以后还要拍他特写。”

谢兰生道“我想正对真实、直面人性,不逃避,不否认,接受人的一切善恶。”

李贤没有说话。

谢兰生又补充了句“我们应该有勇气看。”

李贤摇头,还是改了,自己掌镜自己拍了。

于是,整部电影没有保留谢兰生的任何东西。

不过,即使作为副导演在现场准备、协调,谢兰生也挺开心。

待李贤的那部电影完成拍摄进入后期,谢兰生又在厂里面四处联络,找活儿干。

谢兰生是北电毕业,“副导演”并不难接,甚至还是香饽饽。然而当初被分配到潇湘厂时单位曾经承诺让他独立拍片,因此,对再次当下手这事儿他没同意。

依他目前导演资质,上报选题、筹备影片这个方式很难通过,只能在潇湘厂确定要拍的现成剧本里淘。

但是,他在厂里不过是个新人导演,那些项目又哪里能轮得到他

谢兰生的心情不佳,一方面是因为无法成为导演,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上当受骗,因为潇湘并未做到当初承诺过的事情。想想也是,潇湘这样的制片厂一年只有几个厂标,哪能轻易轮到他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种落差难以承受。虽然,对着人时,他依然是永远露着招牌式的明媚笑容。

晃晃悠悠直到1991年,执导的事才有转机。

文学部的一位姑娘风风火火找到谢兰生,说“谢兰生有个剧本,要不要上”文学创作部门专做剧本创作,他们敲定剧本以后会提交到厂生产办,厂领导下生产令后导演就能开始筹备了。

谢兰生“嗯”他将背脊挺直。

姑娘叫着“赚大发了大牌导演都有活儿让你捡到一个便宜”

谢兰生却本能觉得这件事情不太对劲。

那么巧吗

大牌导演都有活儿

听着十分像是借口。

他在这里不过是个新人选手,能轮到他

真有天上掉陷阱这种好事

他沉吟着,没被消息冲晕了头,笑着道“谢谢妹子,不过”

“我比你大”

“呀,这可真看不出来”谢兰生改口说“谢谢姐姐想着小弟了,但是,我希望先看看剧本,行吗”

“”谢兰生的长相俊俏,姑娘本来觉得麻烦,却被哄的挺开心,道,“哎,那你抓紧了。”

“放心”

谢兰生把乱世儿女拿回来看,发现果然,这个剧本剧情简单,人物扁平,推动方式更是无比粗暴好人成为好人是一句话的事儿,坏人成为坏人也是一句话的事儿,chuachuachua的,让人懵圈。

他在厂里打听了番,才知道这乱世儿女已在所有导演手上轮过一遍,没人要。

据说编剧有些来头,是市里面某位领导的什么人,乱世儿女不拍不行。文学部的同事已跟其他导演谈过几圈了,搞得人人都绕道走,把文学部当瘟神了。万般无奈之下,文学部想到了刚来的新人选手谢兰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