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根》(二)(1 / 2)

加入书签

一下走完至少十年的狗屎运后,25万元凑齐了,谢兰生要辞职了。

对代厂长还有李贤谢兰生实话实说了。王富贵用最后英勇为他争取上片机会,而李贤是财运亨通的正导演,很照顾他,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李贤听了有些震惊,问“什么,不拿厂标,不靠国营厂,自己拍片”

“嗯,”谢兰生道,“然后参加国外影展,再把版权卖到欧美去不会饿着的我跟朋友讨论过了,片子不在中国上映电影局就管不着的。”

“”李贤看着谢兰生,若有所思。

他在潇湘20年了,还真没有随心所欲过。

他也有些受触动了。

生根剧组建起来了,就谢兰生一个人。这时的他豪情万丈,完全没有能意识到这将是他一生漂泊的开端。

谢兰生算计着编剧自己当,制片自己当,导演自己当、美术自己当生根至少还缺一个摄影、一个录音、一到两个助手,而这当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摄影师了。

最后,代厂长张富贵介绍了湖南电视台一个退休的摄影师给谢兰生。

老头儿名叫罗大经,“满腹经纶”的意思,今年60,此前一直在电视台的纪录片部门工作,本来应该颐享天年了,不想儿子欠了赌债,这才答应帮谢兰生拍摄生根用以清债,觉得自己岁数大了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罗大经要4000块薪酬,不肯降,说不差活,也有别人想要请他,谢兰生在纠结之后也答应了,道“4000可以,按月支付。”谢兰生想过了,觉得,这个活儿不大正经,有危险,对方多要也挺正常。再说了,罗大经的这个资历潇湘厂请要一月500,那四个月就是2000,4000只是两倍,也还好,老头儿都60岁了还要跑到穷乡僻壤,所耗精力要乘以2,不比以前在电视台。谢兰生一直都认为,他对别人尽可能好会收获到同样的真心。

对于那句“按月支付”,罗大经问能否改改,因为他这边正急着用钱儿子又被找上家门了,必须再还10,现在还缺2000,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他看着挺难以启齿,支支吾吾,好半天才进入正题。谢兰生觉得,他们俩是剧组中心、灵魂人物,应当保持和睦融洽,最好不要产生矛盾,于是帮了罗大经一把,让罗大经预支了2000,同意以后每月再给500,但前提是罗大经要接受未来超时工作。

在罗大经进组那天,谢兰生把钞票点好,亲自递到对方手里,十分认真,说“大经哥,咱们俩是剧组的核,麻烦以后多上上心,把生根给拍到最好。这部片子是我的命,是我的希望。咱们剧组就几个人,大家全都是一家人,您有困难都可以说,我这肯定尽量帮忙。辛苦了,大经哥,麻烦拿出看家本事来,好好拍”

他是导演,但没资历,刚从学校出来不久,还没独立执导过,也压不住合作伙伴,只能打打感情牌了。

罗大经刚接受下了谢兰生的诸多“帮忙”,解了自己家的燃眉之急,心里暖和,诚恳道“当然当然,我会认真对待它的,不要担心这些问题。”罗大经的皮肤很白,身材又高又胖,宛如一块巨型年糕。

谢兰生说“嗯,辛苦了。”

“对了,兰生,能弄一台35摄影机吗”罗大经问,“我用起来比较顺手。”

“我也是有这个打算,看能不能借一台来。”谢兰生笑,“还有,我想亲自跑趟河北,买胶片你知道的,从原厂买是最便宜的,能省下一大笔钱。”

罗大经说“好,我会等着你的胶片。”

罗大经并不知道,谢兰生因请他拍摄预算已经捉襟见肘。

为去保定买35胶片,谢兰生最后选择了扒火车。

他在一个地方猫着,见拉煤车缓缓驶过就跟着它奔跑起来,而后看准时机“腾”地起跳,抓住车厢的上沿儿,只觉耳边风呼呼响。拉煤火车的车厢都是敞开的,没有盖,他使劲儿蹬了几下,胳膊上的肌肉鼓起,终于如愿翻进去了,哗啦一声摔在煤里。在谢兰生翻进去时火车速度已经起来了,万一他的力量不够,摔下来,就翘辫子了。上车后,他又徒手把脚下的煤堆刨了一个大坑出来,躺进去,看着上方蓝蓝的天,笑了。他笑得欢畅,脸和身上黑漆漆的。他眯着眼,看蓝天、白云,还有上方时隐时现的道道金光。

到了保定乐凯胶片,谢兰生才猛然发现对方已经不再生产拍电影的大本胶片了大本胶片会被裁成照相用的普通胶片。谢兰生好说歹说,乐凯的人才同意了给他一些没被裁过的。

他扒着火车过去,扒着火车回来,破布兜里装着乐凯的35胶片。回程时,他刚跳下车,就听见远处一声大吼“艹你麻痹扒火车的”,吓得赶紧撒开丫子一溜烟儿地跑没影了。他整个人都被染黑了,洗出三盆黑色的水来。

买到胶片,他又去向北电老师王先进借摄影机,没有想到这个过程十分顺利,电影学院的器材库正好有台被弃用的。这摄影机不能录音,噪声很大,蜂鸣似的,可谢兰生并不在乎,觉得再用一台设备录就可以了。

至此,还不到两个星期,谢兰生就搞定了摄影师、摄像机还有胶片,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所谓“下一步”,就是选演员。

本着“省钱”这个宗旨,他全请了非专业的,也就是“纯天然”的,觉得这些新人演员有真实感、有质朴感。

生根剧本围绕一个农村女人来讲故事。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结婚生子也在农村。

在选角时,谢兰生的面试要求非常简单。演员不需要背台词,也不需要表演片段,而是必须对着镜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说她自己来自哪儿,上过学没读过书没,一直以来在做什么,家里一共有几口人,家庭成员关系如何与一般的选角不同。

谢兰生在拜托朋友介绍过来几十人后终于寻到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女主“彩凤”对方长相传统、隐忍,不美也不丑,有亿万人的影子在,谢兰生还挺满意的。而最令他惊喜的是,“彩凤”演员的经历与角色竟有诸多重合,本人也有演戏天赋,能捕捉到角色心理,也能找到谢兰生要的感觉。

不过,对于男主,也就是彩凤的丈夫,谢兰生却一直没有看见能让自己满意的人选,试来试去都不大行。

这个角色有多面性。谢兰生发现,因为这个角色是随岁月、经历而变化的,非专业的演员很难在同一个时间点把各个人格演到极致,他们要么能演出刚结婚时的“王福生”却演不出六年以后的王福生,要么能演出六年以后的却演不出刚结婚时的。

“这个角色层次太多了”谢兰生对罗大经说,“我想了想,最好能用专业演员,越专业越好。”

顿顿,谢兰生的大脑当中有个人影一闪而过,他再次开口“比如莘野。他天生吃这碗饭的,之前获奖那个角色比生根的层次还多,非常复杂,可他却能把每一面都表现到一个极致。”

“哈哈哈哈”罗大经的回答却是,“兰生老弟,别做梦了。莘野那是首个三大电影节的华人影帝来演一个地下电影没有厂标不能上映顺便再说一声,导演刚从学校毕业,资金一共25万不到。”

谢兰生“”

好像确实是在做梦。

但谢兰生就爱做梦,或者说,他是靠做梦活着的。

他觉得,问问看么,最后顶多被拒被嘲,他脸皮厚,根本不怕。现在拉不到,问完最多还是拉不到对方还能打他不成

谢兰生说干就干。

他再次给北电老师王先进打电话寒暄,“顺便”问问对方作为电影学院的系主任能不能联系到莘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