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2 / 2)

加入书签

小花精出列表态“微臣附议,微臣愿意捐赠一年的俸禄。”

小花精一年俸禄一百二十两。

她根本就不用银子。

不光是她,整个六局的女官都不在乎这点银子。

大家都附议,愿意捐赠俸禄。

皇后大喜“好,傅尚宫不愧是世代书香,贾司言无愧忠良后代。

六局女官都是好样的。

本宫不仅捐赠一年的俸禄,还愿意贡献一件珠宝,支持湖广百姓。”

皇后提议,大家都表示愿意捐赠首饰。

马尚香这时起身说道“臣妾启禀皇后娘娘,捐赠善款,救人活命,乃是积功德。

娘娘您是天下之母,您不能光是自己积功德,也要给天下臣民们一个积功德的机会。

臣妾觉得,您应号召东西十二宫嫔妃、功勋清贵、皇室宗亲诰命们,捐赠救灾,让她们也有机会捐献爱心,救助百姓。”

皇后颔首笑道“淑妃所奏甚和本宫心意。

如此,傅尚宫,你们六局一司分头去东西十二宫,再有四王八公,皇亲亲贵家宣本宫口谕明日午后,本宫在御花园略备薄酒,请诸位诰命赏景,届时,本宫还会拍卖捐赠的首饰,筹集银两,购买救灾的粮食衣衫,支援湖广灾民。”

最后议定,东西十二宫的娘娘由皇后娘娘亲自召集议事。

四王八公由小花精带人宣旨。

宗室亲贵,由六局尚宫带人宣旨。

小花精再次回到荣府宣旨。

这一次贾府三代媳妇都有资格参加。

可以捐赠首饰,也可以拍卖娘娘们捐赠的首饰。

再有,小花精还给祖母出了个主意“湖广地区据说是夜半发大水,大多数人逃出来来,却衣不蔽体,家里若是宽裕,可以承诺捐赠一些衣衫被褥,应该也用得上。”

贾母颔首“这个我知道如何办理,咱们前些年几乎每年都要给前线的士兵捐赠棉衣棉被呢。”

当晚,回宫,各宫娘娘捐赠了三百多件金玉首饰。

六局女官们连夜协助尚服局清洁修整,力争明日买个好价钱。

嘉和帝得知皇后组织后宫诰命捐输救灾,很是兴奋。

他亲自来了坤宁宫,承诺明日会亲临现场,替捐赠万两以上的人家题字。

这晚,后宫暗影四动,大多是得了消息,设法给家里传送密信。

当然,能够送出的人只是极少数。

不过,皇子的外家,几乎都收到了消息。

陛下的题字,无疑护身符。

天大的罪过当头,也能减免一等。

小花精却没有擅动。

娘娘们有皇子,召见皇子即可。

只怕陛下也是喜闻乐见。

若是荣府也刚好带了一万两银子,岂不是说荣府在宫中不仅有密探,还有秘密通道

翌日午后御花园。

京都贵妇接到皇后娘娘口谕的有一百二十家。

这些都是三品以上的诰命,以及功勋世家,宗室人家。

然而,翌日递牌子进宫的诰命夫人却足足来了四百八十余人。

许多人家都是倾巢而出。

像是荣府宁府,都是婆媳一起。

荣府祖孙三代婆媳五人,拢共捐赠五件崭新的金步摇。

每人带了一千两银子,准备拍买娘娘们的首饰。

宁府婆媳也是每人一件金首饰,每人一千银子。

然后,捐赠银两超过一万的,不是宫妃的娘家,就是皇子的岳父家。

拢共有三十六人。

嘉和帝兑现承诺,都写了条幅积善之家,书香门第,书香世家

荣宁二府的婆媳们没有得到条幅,却也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荣宁二府承诺,会捐赠一万套棉衣棉裤,一万套被褥,保证在十月运送湖广,帮助湖广百姓过冬。

这个捐赠就如同及时雨。

百姓不仅要吃饭,还要穿衣睡觉。

如今七月,转眼就是冬月。

一套棉衣棉裤,需要二两银子,被褥也不便宜。

当初贾代善在西北辽省辗转十五年。

荣宁二府每年都会捐赠棉衣棉裤。

正是因此,荣宁二府的田庄,安置了不少士兵的遗孤家眷。

农庄中的老弱妇孺,做棉衣棉鞋,那是看家吃饭的本事。

当初,荣宁二府为了保证前线士兵过冬,多半采取替代租息的办法。

再有,朝廷在西山安置了不少战争的遗孤。

大家称之为老营,是最好的兵源扩充之地。

荣府跟老营的妇孺一直有联系,给了银子,就能收回棉衣。

嘉和帝很激动。

瞬间,他想起了贾代善的累累功勋。

嘉和帝挥毫写下了忠善世家的匾额条幅。

这条幅是嘉和帝今日给予的最高评价。

贾母带着张氏王氏水氏杜晴,磕头谢恩。

婆媳们都很激动。

贾母更是双眉带彩,笑得见牙不见眼。

嫔妃诰命们在看过荣府婆媳之后,齐齐转眼看向小花精。

小花精瞬间成了嫔妃诰命们眼里的香饽饽。

众人都知道她明年就要出宫。

出宫意味着指婚。

小花精亭亭玉立在皇后身边,她是观鼻,鼻观心,却能感受到那些行将化作实质一般的觊觎。

小花精暗暗蹙眉,都看她干什么呢

她也不是蜂蜜馅饼。

然后,御花园爆发了起新一轮捐赠热潮。

八公府这些有能力的人家,开始承诺捐赠衣衫鞋袜。

嫔妃的娘家,也开始承诺捐赠米粮。

嘉和帝整个半日都很激动,饱含热情,写下了无数的条幅。

亏得嘉和帝饱读诗书,不然,真是坚持不来。

嘉和帝在前朝的郁闷,在这一刻,似乎一扫而空。

皇后带领六局清点物资,清点银钱,登记造册。

嘉和帝却在养心殿开始翻牌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